萧潇风吧 关注:153贴子:67,589
  • 8回复贴,共1

【为了忘却的纪念】从霍金去世说开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致敬那些非凡的灵魂——




。。。。。。


IP属地:四川1楼2018-03-14 21:14回复
    惊闻霍金去世,不由得想起在我的感觉中不久前去世的几位。。。山寨文以祭之。。。


    IP属地:四川2楼2018-03-14 21:19
    回复
      2025-08-03 17:25: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一些去世的人。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这些年以来,沉重感总时时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这种沉重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IP属地:四川3楼2018-03-14 21:22
      回复
        今天的下午,即二零一八年的三月十四日,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去世的时候。当时我像平常一样昏昏噩噩的过日子,手机上的推送消息传来:据英国天空新闻等多家媒体,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也许是已经麻木,或者还有别的事在忙,只在心里有一点我知道了的意思。那条消息中还大致的提到霍金的生平简历之类,中间说: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这里所说的事情其实我是了解的。霍金的样子,曾经让我怀疑过这样一个人是怎么活下来的。但想到他驰骋在广阔宇宙中的思想,顿时又觉得肉体对于像他这样的人来说大约也无所谓,甚至还可能是思想成就的催化剂。如果不是这样一具躯体,拒绝了世间那么多的诱惑,灵魂恐怕难以升华到那个高度吧。
        多年前,我读《时间简史》,除前面几章看得懂之外,越往后越高深难啃,但那时凭着自己对宇宙未知领域的兴趣,对黑洞视界的好奇,对时间空间大统一理论的求知欲,终究还是读下来了,后来出了图片版的,比最初的纯文字多了图说,直观形象了许多,但还是喜欢那本旧旧的小薄册子,印满了我年轻时代的手掌印和对知识的渴望,还有看完了以后那些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至今这本书还在我的书架上安放,虽然也曾随我各地辗转,却并没有明珠投暗的落到“三道头”之类手里,这真是要比先生的彼得斐之散文和诗集幸运得多了。
        霍金的肉体与灵魂,生平和成就,思想及著作,皆是奇迹。被大刘写进自己科幻小说中的霍金更走进过太空,在月球的背面沉思,和宇宙的检测者对话,想知道宇宙的目的是什么。。。但愿他这一去能追寻到答案吧。想到一本科幻书的名字,送给这位伟大的人物再合适不过了——《群星,我的归宿》!


        IP属地:四川4楼2018-03-14 21:27
        回复
          与余光中
          我一直以来的阅读习惯,或者说选择,其实也不完全有什么规律,其中含着兴趣的成份很多。由于历来的经验,我知道文学,尤其散文和诗歌,十之九是作者心灵的写照,其中隐含的情感也是极丰富细腻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受感染而伤春悲秋起来,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时候多。读尚且怕,更不必说敢自己写了。但那时我上初中,在那个年龄还是会接触不少这类文学的。有几个不但读得入迷,而且还敢于模仿其风格写上几首,其中之一就是余光中。
          我和余光中最初的神交,当然是那首《乡愁》,当时也是在一位文学青年的手里借阅来的,在那首诗里,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在替他述说着一种思乡情怀。再后来,印象颇深的就是《寻李白》。他曾在南京读过书,多年以后故地重游的时候,在《金铃子弟江湖客》中对这一段学生时代的回忆颇为真挚感人。当在十几年前,我也忘记了怎么又读起来他的一些旅行散记。总之,他的文字风格,就像这个人外表给我的感觉一样,平实谦逊中散发出一种温润的华彩之美,却无丝毫的矫揉造作之气,大约语言大师型的学者就应该是他这个样子的吧,从外貌气质到作品精神。
          余光中先生带给我的另一个感动就是他的爱国情怀,渗透进他的每一个毛孔里的爱国情怀,他在国外讲学,在院校演讲,无一不流露出自己对祖国,对祖国的文化的推崇,对这“仓颉所造,许慎所解,李白所舒放,杜甫所旋紧,义山所织锦,雪芹所刺绣,的中文”博大深沉的热爱。
          且看这一段:【悠长的岁月,在对岸听到的是不断的运动接运动,继以神州浩劫的十年,庆幸自己是逃过了。但回到了此岸,见后土如此多娇,年轻的一代如此地可爱,正是久晴的秋日,石头城满城的金桂盛开,那样高贵的嗅觉飘扬在空中,该是乡愁最敏的捷径。想长江流域,从南京一直到武汉,从南大的校园一直到华中师大的桂子山,长风千里,吹不断这似无又有欲断且续的一阵阵秋魂桂魄。这么想着,又觉得这些年来,幸免的固然不少,但错过的似乎也很多。想这些年来,我教过的学生遍布了台湾与香港,甚至还包括金发与碧瞳,但是几时啊,我不禁自问,你才把桃李的青苗栽在江南,种在关外?】
          我与余光中先生之间,并无像鲁迅与左联五烈士那样,有那么多的故事可讲可写可回忆。对他的了解仅此而已,山寨不出太多的内容,仅于此表达对曾经在我的成长历史中真心认可欣赏过,并且直到今天也不觉得自己当初的认可欣赏是出于幼稚的大师的缅怀之意。对于我来说,他的去世意味着又一位精神导师的离去,唯愿先生在另一个世界仍然著书立说,四处讲学,传播我中国文化。。。


          IP属地:四川5楼2018-03-14 22:40
          回复
            书没看完
            直到今天,杨绛先生的书,包括前段时间畅销的《我们仨》我也是没有完整看过的,她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都已经去世。有一次大会时,我看到坐在旁边的人带了一本,便借来随手翻阅了一段,偏偏就看到那句: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这让我的心猛的被抽紧,生疼。但后来并没有继续看下去了,甚至连这一句,如果不是今天写这些文字重又提及,也会渐渐的忘却。
            几年以后,他们仨终于一同在那个世界重逢了。钱钟书的出色并没有掩盖掉她的光芒,在遭遇了丧女失夫以后仍然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女性之才华之智慧之坚忍之伟大,杨绛先生都具备了。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使她成为了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IP属地:四川8楼2018-03-16 19:07
            收起回复
              囚中领袖
              罗本岛的监狱关押过一名全世界著名的领袖人物——纳尔逊.曼德拉,他在那里的囚禁生活估计已经被写进书里。监狱还想把当年囚禁曼德拉的牢房发展为旅游胜地,当然,他们也做到了。若是我有机会去那里的话,也会想看看的。
              其时是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八二年,而不料这一关,竟成就一位领袖的传奇。结束牢狱生涯以后的曼德拉,反倒直接走上了南非,甚至世界的政治舞台。在他执政期间以及后来,各种褒贬不一,说他成全了整个世界,唯独葬送了自己的祖国。但这些生前身后的功过是非素来不是可以说得明明白白的,并不像周先生与柔石的印书合同,我也不愿意在那些不明不白的问题上深究。记得在《瞬间永恒》那本画册里看过一些照片,南非的民众拥护曼德拉,他也总是慈眉善目,面带微笑。他留下【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这样的名言。这不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方法,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哲学。他不是政客,没有官场的心机,只有经历风雨以后的笑对人生,他于是就伟大。
              有些人其实是不适合当政的,但却有很多的人拥护他,为何?或许这也是大多数的人都敬仰能为自己所不能之人的原因吧!一边在心里渴盼世界大同,一边又不肯放弃私利的人们,一旦发现竟然有人可以脱离本能欲求,和自己不一样,那则此人要么不被理解死于乱石之下,要么受万众瞩目,立地成佛,成为精神领袖。曼德拉显然是后一种。
              那一天,我听到曼德拉去世的消息就想写些文字下来,没有客栈,没有破烂的什物,更没有女人和孩子,当然肯定也写不出:惯于长夜过春时。。。的句子,但我终于还是写下了上面那些。


              IP属地:四川9楼2018-03-16 19:19
              回复
                纪念
                今年的春天,霍金去世了;去年的冬天,余光中先生去世了;前年的春天,杨绛先生去世了;再早些时日,曼德拉去世了。。。今天,我坐在电脑前,感到世界失掉了很好的科学家,文学家,精神领袖,岁月加在身上的沉重感再次袭来,我本来是准备就这样在沉重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早已不同鲁迅先生那时。我也不必像向子期《思旧赋》里那样,但之所以还是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又煞了尾,却是受个人所知所限。
                这几十年中,使我经受了许多熟悉的名字的离去,层层淤积起来,使我活泼不得,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给自己找一个排遣郁结的出口,这是怎样的时光呢。路正长,岁月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也会有人怀念他们,说起他们的时候的。。。
                三月十四-十六日。


                IP属地:四川10楼2018-03-16 19:43
                回复
                  2025-08-03 17:19: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前两天,又一枚名人走完了他的一生——
                  @萧潇风 可不可以把你的大作贴来,给这个帖子加点分?本楼主实在山寨不来这个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人~


                  IP属地:四川16楼2018-03-20 22: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