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中国与安南发生过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乾隆末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孙士毅奉命带兵出镇南关,用兵安南,未及一月,攻陷其国都--黎城。然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正月初,即兵败而归。前后仅两月余。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安南之役”。此役历时虽短,但它是清前期中越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关注。越南方面有人称:“这是我们民族抗击北方封建集团侵略历史上最后一次伟大决战。”那么,对这场战争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国内学术界已有学者就乾隆出兵的目的、入越清兵人数及清“灭阮扶黎”政策的转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但战争发生的纵深背景、战争的阶段划分、战争前期胜利和后期失败的原因尚未明晰。另外,在辨正越南方面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时也乏学理分析。故本文欲就此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不妥之处,祈请方家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