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504,283贴子:16,804,437

回复:哲学科学——问与答!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到目前为止,本人对哲学、科学和心理学方面问题的解答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本人的“”现代心灵(幸福)哲学“”或万物平衡哲学体系中找到答案的源头。就目前看,万物平衡学是一个能够在现代逻辑基础上统一唯物和唯心两大领域的大一统哲学理论体系。其中不少学术成果遥遥领先西方哲学。它能够在现代逻辑基础上解释目前西方哲学、心理学甚至是量子科学无法解释的一系列世界难题。该理论主要涉及1、“人生智谋学”;2、“幸福伦理学”;3、“分子心理学”;4、“快乐学原理”;5、“宇宙灵魂学”等五大部分。
以下是现代心灵(幸福)哲学(或万物平衡学)的主要内容,涉及幸福哲学和万物平衡问题的基础理念和原理,以及快乐幸福产生之科学机理的细节内容,欢迎各位参阅!对它有什么看法要探讨的可以把其中要点复制到这里来进行深入论述
https://tieba.baidu.com/p/3499692338?pid=62389831765&cid=0&red_tag=3339206329#62389831765


163楼2017-12-06 12:28
回复
    至于为何最初会发生物质不对称不平衡地占据空间,这个问题目前恐怕还是无解的,但整个宇宙的最大最终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对称和平衡倒是能够在一定假设假说的基础上来理解和解释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6楼2017-12-14 13:06
    收起回复
      2025-05-19 14:36:17
      广告
      但不管怎样,目前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好永恒不变不动的(绝对)空间和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能量)这两大宇宙要素或元素,就几乎能够在客观逻辑的基础上解答几千年来所有困扰人类的重大哲学难题,如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世界为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之类的难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7楼2017-12-14 13:16
      收起回复
        长(线)、宽(面)、高(体)这三维是我们感官比较容易理解的,四维(时间)结合钟表或物体的运动也还能够勉强理解。而高于四维的空间和客观存在就无法想象和形象描述而只能借助抽象的数字表达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9楼2017-12-14 21:32
        收起回复
          其实人生中有不少痛苦是远大于死亡的痛苦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要自杀了,这些痛苦的根源就与贪生怕死没有什么联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楼2017-12-15 19:47
          回复
            正常情况下,“死亡”这个概念分子是大脑中负效价(负电能)最强的信息载体分子,它所产生的痛苦感(如恐惧)足以让人逃避或远离死亡。但死亡信息子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负电最高的,一旦有其他的负电信息子的负电能超过了它时,主体就会考虑用自杀来避免比死亡更大的痛苦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4楼2017-12-15 19:56
            回复
              所以,生理生电上讲,只要死亡信息分子的负电能在所有负电信息分子处于最高水平是避免主体自杀的最好方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5楼2017-12-15 20:02
              回复
                但生活中一些负面事件的发生造成的信息分子的负电能有可能在一定情况和条件下会高于“死亡”的负电能,如十分看中爱情的人被恋人抛弃,十分看中钱财的人突然遭受财物上的巨大损失,又或者十分疼爱父母的孝子突然失去双亲,十分看中高考又满怀希望的人名落孙山等等,这时候,死亡信息分子的负电能就会被相关信息分子的负电能所超越,就可能失去了防止主体自杀的作用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6楼2017-12-15 20:13
                回复
                  2025-05-19 14:30:17
                  广告
                  因此,从生理生电上讲,自杀心理产生的前提是其他负面信息分子的负电能必须会超越死亡信息分子的负电能。未来大脑科技的高度发展,完全有可能通过提升大脑“死亡”信息分子的负电能来增加主体对死亡的恐惧感,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主体自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7楼2017-12-16 09:30
                  回复
                    ....本体论(Ontology),它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本体论)这个术语的词性由ont(?ντ)加上表示“学问”、“学说”的词缀——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ont源出希腊文是“on(?ν)”的变式,相当于 “存在 /是(being/to be)” 的现在分词—— “存在着的”和 “是着的”,因而它永远摆脱不了 “存在论”和 “是论”的基本含义。
                    ===========我之前在一些帖子里说过。存在既有名词存在也有动词存在两层含义。作为名词的“存在”的定义是指宇宙万物的总和(即being)。但宇宙万物既有物质性的能量和物体,也有或更有非物质性的绝对空间。也即是说整体宇宙至少是由物质和空间这二大要素组成的。然而直到目前,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大多重视物质而忽略了空间这一要素,不过佛学或许是个例外,尽管佛学的空间主要是唯心的心理上而非是现代客观意义上的空间。
                    作为动词的存在,我的定义是指物质(能量)对空间的占据和占有(to be)。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相对于物质的而言,空间就是一种纯粹的“无”(尽管从整体宇宙来看它也是一种“有”),任何一部分的空间也不会显示出该处有什么或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只有当物质以某种形式、某种数量、某种顺序、某种.....占据或占有(to be)了一个特定的空间之后,我们才能够说它(空间)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可见,我对存在的名词和动词的定义是十分接近和紧扣古希腊的存在这个概念的原意的。
                    当然了,至于空间都有些什么实际的内容,为什么空间能够把一些物质、质料或能量规定和塑造成是A物体而不是B物体,那又是我们在物理学或科学方面的任务而非哲学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了。(这部分具体的科学内容和解释属于万物平衡学或万物灵魂学的范畴,在此就不想多谈了)。


                    180楼2017-12-31 12:58
                    回复
                      亚里士多德则将此 “共相”理解为贯穿在万事万物中的形式。德则将此 “共相”理解为贯穿在万事万物中的形式。
                      =====亚里士多德这样理解是正确的,这个“共相”或“(抽象的)形式”其实也即是巴曼尼德斯所说的永恒不变不动的存在、也是柏拉图说的理念存在世界,也是老子说的最原始意义上的道。但共相并不包含宇宙的另外一大要素物质。这也就是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要设定一个与”形式因“并存的“物质(质料)因”的根本原因。从现代逻辑看,形式因的客观基础就是绝对空间,而物质质料因的客观基础就是能量了。此外,亚里士多德还设定了“动力因”和“目的因”。不过后面这二因也是在前面二因推演而来,并非最基本的宇宙要素和原因。或者说最后二因都是从前面二因衍生而来,既然如此,整个宇宙世界只需要前面二因就足以在哲学的层面就能够解释清楚了(当然,最终也可能在科学层面来解释清楚)。


                      181楼2017-12-31 13:24
                      回复
                        为什么我对于“存在”这个概念会这么执着?.....因为存在这个概念是整个西方和东方哲学的源头,源头出现了问题或是被污染了,接下来就会乱象丛生了。当今哲学的种种问题难题悖论其实就是哲学(乃至科学)的总源头“存在”这个概念的定义或理解出了根本性的问题,你说我能够不执着吗?


                        182楼2017-12-31 13:32
                        回复
                          其中语言文字学得天独厚,排行老大。
                          道理很简单,这世界没有什么科学不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的。所以自然是老大科学。
                          =====呵呵!如果按照你的这个逻辑,人脑学、动物大脑学、神经细胞学、细胞学或分子、原子或亚原子学....才是排行老大科学才对呀!语言文字学应该排在老十几二十的科学呢!因为没有人的大脑,何来的思维,没有思维,何来的语言文字、没有语言文字、何来的语言文字学。反过来以此类推,若没有亚原子粒子,又何来原子、分子、细胞、神经细胞、动物大脑、人类大脑.....最终亚原子粒子学才应该是科学学的老大才对啊!语言文字学远了去了!一边站去,还想做什么老大呢!


                          186楼2017-12-31 14:17
                          回复
                            其中,数学,得天也厚,排行老二。
                            道理也很简单,没有数学,你哲学那神马来描述世界啊?!
                            ===========你认为是先有哲学还是先有数学?或先有文字符号还是先有数字符号!如果按照你以上的那种逻辑,究竟是先有哲学还是先有数学?


                            188楼2017-12-31 14:32
                            回复
                              2025-05-19 14:24:17
                              广告
                              @kexxxx003你提倡语言要科学统一规范化这点我是极力赞同的!!!关键是语言尤其是一些基础性语言的核心概念如何才能做到统一规范化?语言规范化的依据或标准又应该以什么为基础?你能够说说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0楼2018-01-01 1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