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吧 关注:1,050,347贴子:21,544,770

回复:‖◇LéBròń|求助◆‖都别水了.进来帮我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国晏子为齐君辨别和同二字之异,和如五味调和,五声相成,同则单调,只是一声一味之同,不与他声他味相调和,如此,食之无味,听之无趣。晏子的解释,可为此章注解重要的参考


36楼2009-02-07 20:53
回复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谐和‬一直是个哲学命题。儒家、道家都有 
    关于“和”的论述。较早的记载当属《国语·郑语》,史伯对郑桓公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在《论语》中则有“君子和而不同”的着名论断。可以说,“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精髓所在,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至今仍不失其借鉴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党提出的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涵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谐和‬哲学的传承与发展,而广义上的‮谐和‬社会几乎就是科学发展观关注的全部内容。 
    如果说‮谐和‬社会是‮谐和‬哲学的具体体现,那么,‮谐和‬哲学则是‮谐和‬社会的指导原则。以‮谐和‬哲学为指导构建‮谐和‬社会的过程,就是将理性思维用之于实践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以‮谐和‬的观念、‮谐和‬的思维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这样,构建‮谐和‬社会的方向才能更加明确,思路才能更加开阔,方法才能更加科学,行为才能更加自觉。 
    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谐和‬哲学是一个由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构成的完整思想体系,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比较重要的观点与方法包括: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整体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协调均衡的观点与方法,动态过程的观点与方法等。从实践来看,构建‮谐和‬社会的许多实际工作和总体思路,都是对这些观点与方法的实际运用。


    37楼2009-02-07 20:55
    回复
      2025-11-27 07:03: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共和党‮主民‬党都不‮谐和‬.
      强大的河蟹能力啊...


      39楼2009-02-07 20:57
      回复
        。“和”是不同成分的合理搭配,“同”是相同成分的重复迭加。实行“和而不同”,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独立思考,独立自主;二是平等待人,不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作风;三是善于与别人合作共事,做好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这个原则,对于个人、团体、国家,都是适用的。我们中国现在说的永远不称霸,现在所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而不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0楼2009-02-07 21:00
        回复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1楼2009-02-07 21:01
          回复
            尼采说过:“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只找到了维也纳,而我想以另一个词代表独特与‮谐和‬时,我想到了布拉格。”
            旧城广场,音乐飘荡空中,那些高傲而迷幻的建筑成就了他,铸就的时间与思维上的广度是其独特的魅力根源:伏尔塔瓦涧,迷雾笼罩其间,那些建筑交映的缤纷凸显了他,带走生命之轻重,留下快乐,是其独特的虔诚幸福;还有布拉格的城堡,他们都有自己最本质的独‮共,特‬同缔造了醉人的美丽风光。
            布拉格尚能如此熟谙“和而不同”的真谛,我们又怎能落在其后。
            是的,我们要坚持独特的个性,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但也能与别人‮谐和‬共处,‮谐和‬处世。
            “和而不同”是独特的‮谐和‬,不是我行我素的孤辟冷傲,那虽独特,却不‮谐和‬,那是一种格格不入的潇洒,何来与别人‮谐和‬相处呢?
            “和而不同”时‮谐和‬的独特,不是人云亦云,随大流,那虽‮谐和‬,却失去自我与主见,埋没独特,哪来不同与别人的独特见解呢?
            因为独特个性,少年杜甫对壮丽的山河宣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因为独特个性,陈子昂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些年轻而有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
            独特的个性正如起伏不定的心跳,正是腾挪自如变幻多端的蒙古长调,在稳健的搏击中忽然以充满‮情激‬的速度鼓荡着生命的冲动。健康的心跳既能缠绵婉转的溢出芸芸的清韵,又能痛快淋漓的敲击雷般的鼓声,既有悠然的漫步,又能辉煌的飞跃。
            这种独特的个性若能与世兼融,那便是一种高尚的处世之道与豁达的心态。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的眼界以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在山路上行走。这便是真正的成熟的“和雨不同”。
            我们就像是站在‮谐和‬指尖上舞蹈的蝶,何不让个性与‮谐和‬共同秀出生命盛宴上一段蔓妙的舞姿。


            43楼2009-02-07 21:09
            回复
              小人之交恰如黑格尔批评谢林哲学的毛病:“无差别的同一”,君子之交讲求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


              44楼2009-02-07 21:15
              回复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谐和‬。 ——雨果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谐和‬与稳定之中。 
                ——鲁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是‮谐和‬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谐和‬ 
                友谊是一种‮谐和‬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谐和‬美是美的最高境界。早在古希腊时期,着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 
                "美在‮谐和‬。"可见,‮谐和‬ 美是一个极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美学命题。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 谛应该是‮谐和‬。这种‮谐和‬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 
                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 造就了环境的美。" 
                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谐和‬比看得见的‮谐和‬更美。” 
                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黑格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


                45楼2009-02-07 21:16
                回复
                  2025-11-27 06:57: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句话出于《论语》。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说和为贵的时候,我们曾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是“和”,不是“同”。由此,引申出我们处事的一个根本态度或原则,也应该求“和”而不求“同”。晏婴举君臣关系为例,说明了和与同这样两种不同的态度。他说,唯唯诺诺,不说不同意见,君以为可臣亦曰可,君以为否臣亦曰否,这是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向国君提出不同意见,纠正其错误,弥补其不足,以达到正确的结论,这是和。他认为应该采取和的态度,而不可采同的态度。这就是和而不同。后来孔子明确提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进一步把这两种态度概括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并且把它看作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这一原则也就成为人们处理一切事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能如晏婴所说的那样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谐和‬,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能不能作到这一点,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和而不同也是渗透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正是各种不同文化思潮不断交流、不断互相吸取、融合的过程。先秦百家争鸣,各家互相争鸣,互相吸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思想。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发展情况更深刻地地反映了这一点。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产生了 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同时,儒学也在吸取佛、道两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到新的阶段,产生了宋代的道学。经过儒、道、佛三家的互相吸取、融合,终于形成了儒、道、佛三家互补共存,和而不同,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总体体系的格局。
                    今天,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我们都面临着多种文化互相激荡的局面;有人提出了文化冲突论,预言文化差异将成为未来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面对这一切,重温中国古代关于和而不同的思想,总结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就有重要的意义。江‮民泽‬在访问美国布什图书馆时的讲话中也讲到和而不同,他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谐和‬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谐和‬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和而不同思想在现代社会实践中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是“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和运用。求同存异的目的,是要在不同力量之间达到某种‮谐和‬共处的局面,组成一定的联合体。求同,就是寻找共同点,共同的思想、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力量之间能够‮谐和‬共处和合作的基础。存异,就是保留不同意见、不同主张、不同利益,不求同一、不求齐一;这是不同力量达到‮谐和‬的条件。求同存异既建立起不同力量之间的合作关系,又保证了不同方面的不同利益、不同要求,从而也就保证了各方面合理的关系,达到了‮谐和‬。所以,求同存异正是体现了和而不同,是和而不同的运用和发展。


                  46楼2009-02-07 21:18
                  回复
                    我发现心情好的时候
                    柔和的成分较多。


                    47楼2009-02-07 21:20
                    回复
                      君子和而不同”的解读 
                      “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今天,“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 
                      笔者以为,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前者已被《世界人类责任宣言》确定为全球治理的“黄金规则”;后者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多元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原话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论语集解》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就是说,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 
                      其实,“和”与“同”的概念,最早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国语》和《左传》中都有史伯与晏子议论“和”“同”的记载,比如史伯在《国语·郑语》中说:“以他平他谓之和。”这里的“他”有“不同”的意思,在不同中寻找相同相近的事物或道理,也就是寻求“和”的过程。史伯和晏子从哲学和自然规律上来讲“和”与 “同”,孔子则将其引申到社会领域,用以阐释做人的道理,视为区别“君子”与“小人”的特征之一,可见孔子对“和”的重视。 
                      宋儒注重义利之辩,认为义、利水火不容,即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何晏注解的基础上,宋儒更明确地以义利观来解释“和而不同”,认为君子的 “和”是“义”的结果,小人的“同”是“利”的驱使。这种解释思路一直延续到清末,比如刘宝楠《论语正义》所说的“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与宋儒一脉相承。 
                      孔子的本意是否如此,或者说,孔子是否认同后人的解释,不得而知。笔者以为,对“君子和而不同”的理解,在当今时代似应超越“义”“利”的道德范畴,而上升到思想方法和处事哲学的高度加以阐释。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这里,“君子和而不同”似乎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 
                      就自身而言,高明的人总是与别人相协调,但并不盲目地重复或附和别人,因协调而不重复故能达成和谐;不高明的人,见到旁人的成功就一窝蜂随大流地摹仿别人,反而引起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不和谐。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美国开发西部的早期,曾一度形成了淘金热,各地的人们纷纷奔赴西部淘金。而一个叫史密斯的人,也想借此发财,但他不是直接像别人那样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卖水。结果,许多淘金者空手而归,史密斯却大发一笔,从此成了富翁。他顺应了淘金的潮流,这是“和”;但他没有重复别人,这是“不同”,合起来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别人高明,发财是对高明的应有报偿。 
                      对他人而言,高明的人总是追求和谐,为此而包容差异,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不高明的人,总是强求一致,因容不得差异而往往造成矛盾冲突。比如,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再比如,用乱石砌墙、碎石铺路,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墙一旦砌成,风格和谐统一,路一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又比如,生物分雌雄,动物分公母,人类分男女,倘若世界上只有同一个性别,无法交媾,也就无法造就新的生命。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 “和而不同”的多样性的世界。 
                      


                      48楼2009-02-07 21:25
                      回复
                        发音 hé ér bù tóng 
                          释义 和:和睦; 同:苟同。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语法 复句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补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简单来说,“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的共生关系,就是我们的身体由血、肉、骨头等构成的一个整体,是1+1大于2的关系;“同而不和”是简单的相加关系,水加上水还是水,1+1还是1,没有提高和促进的因素在里面。
                        ------------------------------------
                        - -.百科...


                        51楼2009-02-07 21:30
                        回复
                          蒙塔埃利斯 君,谢谢你……


                          52楼2009-02-07 21:33
                          回复
                            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再比如,用乱石砌墙、碎石铺路,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墙一旦砌成,风格和(河蟹)谐统一,路一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


                            53楼2009-02-07 21:55
                            回复
                              2025-11-27 06:51: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还没动笔……


                              54楼2009-02-07 2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