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吧 关注:1,050,345贴子:21,544,568

‖◇LéBròń|求助◆‖都别水了.进来帮我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呃,有一篇作文要写,没灵感.
  话题是:"和而不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我已经扎了个冲天辫(为了更精神些)- -.
 
  今天不写完就不睡觉.
  这个作文比较重要.所以一定要好好写的.
  各位都随便说点什么吧,说不定能给我带来灵感!要水也水在这里好了...


1楼2009-02-07 20:32回复
    孔子的"和而不同"!


    6楼2009-02-07 20:34
    回复
      2025-11-24 23:53: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RP了...


      12楼2009-02-07 20:36
      回复
        这个我不是要拿去交差,是要给老师拿去发表的- -.


        15楼2009-02-07 20:36
        回复
          别...
          我发现你们都是河蟹利用网络的强人...
          顺便帮我找些这方面的素材啊名人名言啊诗句啊什么的...- -.


          19楼2009-02-07 20:40
          回复
            又比如,生物分雌雄,动物分公母,人类分男女,倘若世界上只有同一个性别,无法交媾,也就无法造就新的生命。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 “和而不同”的多样性的世界。 
            ---------------------------
            百度知道多么RP的举例...


            21楼2009-02-07 20:43
            回复
              这个帖子就当作我的素材库好了...


              24楼2009-02-07 20:46
              回复
                哦哦哦...我居然写了一个病句...
                是要写了给老师看,然后老师推荐发表的- -.


                25楼2009-02-07 20:47
                回复
                  2025-11-24 23:47: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美国开发西部的早期,曾一度形成了淘金热,各地的人们纷纷奔赴西部淘金。而一个叫史密斯的人,也想借此发财,但他不是直接像别人那样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卖水。结果,许多淘金者空手而归,史密斯却大发一笔,从此成了富翁。他顺应了淘金的潮流,这是“和”;但他没有重复别人,这是“不同”,合起来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别人高明,发财是对高明的应有报偿。


                  26楼2009-02-07 20:47
                  回复
                    百度真TM的RP了..


                    29楼2009-02-07 20:49
                    回复
                      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谐和‬美妙的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再比如,用乱石砌墙、碎石铺路,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墙一旦砌成,风格‮谐和‬统一,路一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


                      31楼2009-02-07 20:51
                      回复
                        黑格尔似乎也认识到了这个道理。他把“同一”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抽象的同一”———“排斥一切差别的同一”;另一种是“具体的同一”———“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他认为这是在哲学上区别好坏的关键,并且说:“如果思维活动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同一,那么我们就不能不宣称此类思维是最无益最无聊的。”笔者以为,黑格尔这里所说的“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用中国哲学的概念表达,也就近似于“和而不同”。


                        32楼2009-02-07 20:51
                        回复
                          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


                          34楼2009-02-07 20:52
                          回复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国晏子为齐君辨别和同二字之异,和如五味调和,五声相成,同则单调,只是一声一味之同,不与他声他味相调和,如此,食之无味,听之无趣。晏子的解释,可为此章注解重要的参考


                            36楼2009-02-07 20:53
                            回复
                              2025-11-24 23:41: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谐和‬一直是个哲学命题。儒家、道家都有 
                              关于“和”的论述。较早的记载当属《国语·郑语》,史伯对郑桓公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在《论语》中则有“君子和而不同”的着名论断。可以说,“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精髓所在,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至今仍不失其借鉴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党提出的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涵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谐和‬哲学的传承与发展,而广义上的‮谐和‬社会几乎就是科学发展观关注的全部内容。 
                              如果说‮谐和‬社会是‮谐和‬哲学的具体体现,那么,‮谐和‬哲学则是‮谐和‬社会的指导原则。以‮谐和‬哲学为指导构建‮谐和‬社会的过程,就是将理性思维用之于实践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以‮谐和‬的观念、‮谐和‬的思维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这样,构建‮谐和‬社会的方向才能更加明确,思路才能更加开阔,方法才能更加科学,行为才能更加自觉。 
                              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谐和‬哲学是一个由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构成的完整思想体系,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比较重要的观点与方法包括: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整体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协调均衡的观点与方法,动态过程的观点与方法等。从实践来看,构建‮谐和‬社会的许多实际工作和总体思路,都是对这些观点与方法的实际运用。


                              37楼2009-02-07 2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