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95公里的马拉松之旅,从来不是一条鲜花盛开、红毯铺路的旅程。运气、侥幸、所谓的窍门,也从来不属于这项运动。20*的专业运动员如此,追求300、330的业余高手如此,为破四而努力的入门级跑者更是如此。9月24日,日照马拉松,深深印证了这一点。
38公里处,连续抽筯的经历,至今心有余悸。能坚持下来,固然需要不屈不挠的坚韧、义无反顾的顽强,心中虽然也会有面对困难、战而胜之的欣慰,但为什么不能按照预期,来一场既能实现既定目标、又安全顺畅愉悦的全马之旅,是这次日马之后时常考虑的问题。
5月份东营首马跑出406后,破四成为顺理成章的目标。对此,自己还是有信心的。8月份跑出了10公里最好成绩47分钟,按此计算,耐力系数只需达到5.1,既可破四。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过程很残酷、结果很遗憾,以29秒之差被挡在400之外。
分析原因,刨除赛道坡度(累计爬升160多米)、后程气温升高等客观因素外,主要有两点:一是跑量不足、特别是长距离偏少;二是盲目自信,节奏被打乱。回顾整个备战期,两个多月时间,正值多年难遇的一个炎热夏天,维持跑量显得异常艰难。为了周末的长距离,需要凌晨三点出门,赶在七点之前跑完。平时夜跑,闷热的天气逼迫自己的配速一降再降,甚至有时只能维持在6分多。就这样,7月份210公里,8月份178公里,勉强达到了完成全马的基本条件。但30以上的长距离只跑了两次,最多的一次只有32公里。进入9月调整期,因为第一选择是17日的北马,幸运中签、又因故错过,加上搬家和工作上的事,导致减量过早,为这次日马之行埋下了隐患。
根据东营首马经验,这次赛前,计划38公里之前,配速控制在530~540之间。之后,根据身体情况,选择是否加速。理想状态下,按此配速执行问题不大,而问题就出在自己有点想当然了。与东营相比,日照马拉松参赛人数相对较少,很容易就挤到了离拱门不远的地方。早上7点准时起跑,通过拱门时间30秒左右,起跑后也不是很拥挤。我与永哥一道,在人流中慢慢前行,一同前往的刘哥早已快马加鞭、没了踪影。这次心态放得也很平和,没有了首马时热血澎湃的感觉。前两公里,都在5分40左右。但是从第3公里开始,半马区的选手已经追上了大队人马,配速也不知不觉被带快了。3-4公里都跑到了5分20左右,这个配速是肯定坚持不了42公里的。于是两人互相提醒,再压一压速度。前5公里,配速虽有起伏,但影响不大。5公里补水时,我们跑散了,只能自己控制着节奏一个人跑了。6公里左右,看到了三个400官方兔子,周围一大群人跟着,我也紧追几步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随后,第7-19公里,一直跟着兔子,是全程中最舒服的一段。
20公里折返点,从对面人流中看到了永哥的身影,目测了一下,相距大约200米左右。提了提速,在半程处赶了上去。半马用时,1小时58分。此时,身体感觉良好,步伐也很轻松,甚至盲目地认为,后半程会比前半程用时更少,400已不在话下,355也不算奢望。从永哥处得知,刘哥就在前方几百米左右,于是没有选择停留,继续加速追赶。后来考虑,此时自己的心态已经出现了变化,因为平时他俩的训练状态都没有自己好,如果比赛落后了,会很没面子,应该能够超越他们,跑出更好的成绩。
想法多了,必然会付出代价。19-22公里,连续四公里跑出51*的配速,虽然身处海滨森林公园,绿树成荫,天然氧吧,但已经感到呼吸略有急促。于是,速度又降回了之前的5分40左右。25公里时出森林公园,一路沿海岸线跑,目之所及,天空蔚蓝,碧波荡漾。但要不降速,必须咬牙顶住才行。这时,仍然没有看到刘哥的影子。后面每5公里的补给处,又增加了降温用的冰块,感觉比海绵和往头上浇水效果要好,可以让自己瞬间清醒。
32公里,跑了2小时59分,几次回头,都没有发现400兔子追上来,破四仍然信心满满。就这样一直维持着,33公里的时候,赶上一个大上坡,也终于在前方看到了久违了的黑背心、红裤衩,看得出他已经蹒跚,甚至在快到坡顶时走了起来。34公里处实现超越,顿时来了精神,随后两公里又跑到了5分20左右。其实此时自己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体力也消耗殆尽。终于,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左大腿后侧突然抽筯,被迫停下脚步在路边拉伸;1公里后,右大腿相同位置再次抽筋;又1公里后,双腿同时抽筋;41公里处,只能用绝望的眼神眼睁睁看着400兔子扬长而去,自己却无能为力。
最后四公里,都跑到了6分开外,最慢的一公里达到6分50,这是在东营首马时也没有出现的配速。当转过弯去,远远看到终点时,拱门上的计时表已经显示4打头了,虽然拼尽全力,破四已然无望。到达终点时,4小时01分。随后永哥、刘哥分别以407、412完赛,都刷新了自己的PB。
42.195公里的奔跑,是一次众所周知的开卷考试,考题已知、答案已知,但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成绩、不一样的过程、不一样的风景、甚至不一样的遗憾。这也许正是马拉松的魅力所在,期待下次继续!










38公里处,连续抽筯的经历,至今心有余悸。能坚持下来,固然需要不屈不挠的坚韧、义无反顾的顽强,心中虽然也会有面对困难、战而胜之的欣慰,但为什么不能按照预期,来一场既能实现既定目标、又安全顺畅愉悦的全马之旅,是这次日马之后时常考虑的问题。
5月份东营首马跑出406后,破四成为顺理成章的目标。对此,自己还是有信心的。8月份跑出了10公里最好成绩47分钟,按此计算,耐力系数只需达到5.1,既可破四。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过程很残酷、结果很遗憾,以29秒之差被挡在400之外。
分析原因,刨除赛道坡度(累计爬升160多米)、后程气温升高等客观因素外,主要有两点:一是跑量不足、特别是长距离偏少;二是盲目自信,节奏被打乱。回顾整个备战期,两个多月时间,正值多年难遇的一个炎热夏天,维持跑量显得异常艰难。为了周末的长距离,需要凌晨三点出门,赶在七点之前跑完。平时夜跑,闷热的天气逼迫自己的配速一降再降,甚至有时只能维持在6分多。就这样,7月份210公里,8月份178公里,勉强达到了完成全马的基本条件。但30以上的长距离只跑了两次,最多的一次只有32公里。进入9月调整期,因为第一选择是17日的北马,幸运中签、又因故错过,加上搬家和工作上的事,导致减量过早,为这次日马之行埋下了隐患。
根据东营首马经验,这次赛前,计划38公里之前,配速控制在530~540之间。之后,根据身体情况,选择是否加速。理想状态下,按此配速执行问题不大,而问题就出在自己有点想当然了。与东营相比,日照马拉松参赛人数相对较少,很容易就挤到了离拱门不远的地方。早上7点准时起跑,通过拱门时间30秒左右,起跑后也不是很拥挤。我与永哥一道,在人流中慢慢前行,一同前往的刘哥早已快马加鞭、没了踪影。这次心态放得也很平和,没有了首马时热血澎湃的感觉。前两公里,都在5分40左右。但是从第3公里开始,半马区的选手已经追上了大队人马,配速也不知不觉被带快了。3-4公里都跑到了5分20左右,这个配速是肯定坚持不了42公里的。于是两人互相提醒,再压一压速度。前5公里,配速虽有起伏,但影响不大。5公里补水时,我们跑散了,只能自己控制着节奏一个人跑了。6公里左右,看到了三个400官方兔子,周围一大群人跟着,我也紧追几步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随后,第7-19公里,一直跟着兔子,是全程中最舒服的一段。
20公里折返点,从对面人流中看到了永哥的身影,目测了一下,相距大约200米左右。提了提速,在半程处赶了上去。半马用时,1小时58分。此时,身体感觉良好,步伐也很轻松,甚至盲目地认为,后半程会比前半程用时更少,400已不在话下,355也不算奢望。从永哥处得知,刘哥就在前方几百米左右,于是没有选择停留,继续加速追赶。后来考虑,此时自己的心态已经出现了变化,因为平时他俩的训练状态都没有自己好,如果比赛落后了,会很没面子,应该能够超越他们,跑出更好的成绩。
想法多了,必然会付出代价。19-22公里,连续四公里跑出51*的配速,虽然身处海滨森林公园,绿树成荫,天然氧吧,但已经感到呼吸略有急促。于是,速度又降回了之前的5分40左右。25公里时出森林公园,一路沿海岸线跑,目之所及,天空蔚蓝,碧波荡漾。但要不降速,必须咬牙顶住才行。这时,仍然没有看到刘哥的影子。后面每5公里的补给处,又增加了降温用的冰块,感觉比海绵和往头上浇水效果要好,可以让自己瞬间清醒。
32公里,跑了2小时59分,几次回头,都没有发现400兔子追上来,破四仍然信心满满。就这样一直维持着,33公里的时候,赶上一个大上坡,也终于在前方看到了久违了的黑背心、红裤衩,看得出他已经蹒跚,甚至在快到坡顶时走了起来。34公里处实现超越,顿时来了精神,随后两公里又跑到了5分20左右。其实此时自己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体力也消耗殆尽。终于,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左大腿后侧突然抽筯,被迫停下脚步在路边拉伸;1公里后,右大腿相同位置再次抽筋;又1公里后,双腿同时抽筋;41公里处,只能用绝望的眼神眼睁睁看着400兔子扬长而去,自己却无能为力。
最后四公里,都跑到了6分开外,最慢的一公里达到6分50,这是在东营首马时也没有出现的配速。当转过弯去,远远看到终点时,拱门上的计时表已经显示4打头了,虽然拼尽全力,破四已然无望。到达终点时,4小时01分。随后永哥、刘哥分别以407、412完赛,都刷新了自己的PB。
42.195公里的奔跑,是一次众所周知的开卷考试,考题已知、答案已知,但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成绩、不一样的过程、不一样的风景、甚至不一样的遗憾。这也许正是马拉松的魅力所在,期待下次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