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9月10日漏签0天
酷漫居吧 关注:2,917贴子:5,80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酷漫居吧
>0< 加载中...

6岁姐姐打哭2岁弟弟妈妈在一旁录下视频!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yummy1113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热传,6岁姐姐把2岁弟弟打哭,随后姐姐认真教育弟弟,而妈妈则在一旁录下视频,火爆网络,姐姐金句:“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对你怎样!”

孩子妈妈孙女士说,这个事情大约发生在2年前,当时女儿6岁,儿子2岁,当时是早上,她和孩子们在床上玩儿,儿子手欠打了女儿。女儿平时都挺让着儿子的,很懂事。当时孙女士的手机正好在边上,她就录下来了,她也没想到女儿能说出这些话。
“你打姐姐,姐姐疼吗?疼!姐姐打你,你疼吗?疼!那你为什么还打姐姐?”
“你要是打姐姐,姐姐也会打你,你要是掐妈妈,妈妈也会掐你。”
“你刚才打我25下,我都没哭,我就打你7下,你就哭啦?”
“你要是亲姐姐,姐姐也亲你。”
“你打别人,别人也会打你;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对你怎么样!”
面对姐姐的教育,2岁的弟弟服了!妈妈则在场鼓励让弟弟去抱抱姐姐,给姐姐一个赞!
这个视频在网络中传播火爆,许多网友称赞这个姐姐长大后可不一般,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
@我是琳娜哦:重点妈妈在旁边,就静静的看着,很多家长已经应该已经开始责怪姐姐了 。
@村口卖菜的李大爷:没毛病 这姐姐长大后可不一般。
@Yuan0918追光:很赞的姐姐和妈妈。弟弟两三岁的时候也打过已经上初中的我,我一躲他就哭,我妈把我按着不让我躲给弟弟打。。。那个情景和感受十多年后依然鲜明,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虽然家人都对我很好,但是当时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家长能够做到不偷懒,不为了迅速恢复表面的和谐而偏向一边镇压一边,很难很重要
@夏小刁:这个妈妈好棒啊!姐姐教育弟弟的时候,妈妈没有干预,还跟弟弟说你去抱抱姐姐。
@s月亮是偶啃弯的s:关键是,现在很多弟弟妹妹啊打不得啊,还没伸手爸爸妈妈就过来说:你做哥哥姐姐的让着弟弟妹妹嘛
@娜z小妞er:见过最多的是,弟弟打你不准还手,结果弟弟越来越狠,姐姐只能忍着。
@聶琦同學:“你打姐姐,姐姐疼吗?” “疼……” “那姐姐打你,你疼吗?” “疼” “是不是都疼……所以说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安心当刷屏的小号:被小自己7岁的弟弟打,事后被误会打了弟弟。家里溺爱弟弟,每回想管教就被劝住:他还小。现在他14了,比我高,比我壮,父母感情出了问题,家里所有事儿都是我来,每回到家就想哭,太无助了。不想有孩子,怕教不好,不想结婚,不想有这样的家庭。所以,家庭教育近乎关系了孩子的人生,请重视。
@用户6072973559:我家姐姐四岁多弟弟一岁半,年龄都小免不了抢东西,弟弟爱打姐姐,老人总是跟姐姐说:弟弟还小不懂事你要让让弟弟。我就当着大家面说:你们说的不对,平时可以让弟弟,弟弟打人就是不对!然后打弟弟的小手进行教育工作,同时告诉姐姐妈妈知道是弟弟犯错误,姐姐不跟弟弟计较真棒,妈妈爱你~
看到这些网友的评论,我们多多少少可以猜测到他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其实,在生活中,兄弟姐妹多的家庭,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可是不同家长做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爱对了,就是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是生活中的一门艺术,它是由方法可寻的,下面小漫整理了8个孩子教育的实用招,给各位家长参考,请接好!
1、转移注意
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有趣的事情上。
合适
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案例。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我不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大苹果吧!

2.明确规则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立场(但不攻击孩子人格)。
合适
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这样跑,等会摔倒,我不管你了啊!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期望
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合适
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家长: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
正例:家长: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选择
在孩子两三岁之后,就有非常强烈自我意识,对于许多事情都希望自己做主,不管多么小的选择,都能给他们一种参与感,他们作出了选择,会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心理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合适
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不爱吃早餐。
反例:家长:你不吃早餐,等会饿了,别找我!
正例:家长:宝贝,今天早餐要牛奶鸡蛋,还是豆浆油条?

5.补充知识
告诉孩子怎样避免再出类似的错误。
合适
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
案例:孩子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水彩笔了!
正例:家长:看!沙发都花了,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子上!

6.采取行动
反复建议多次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合适
相对严重的原则问题,屡教不改,表明正确原则。
案例: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弄桌上的物品。
反例:家长:你再不专心吃饭,就干脆别吃饭了!
正例:家长:可以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的时候应该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这些东西。”

7.自然后果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合适
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
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
正例:家长: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8.唤起同情
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合适
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案例:孩子不小心打痛了别人。
反例:家长:你怎么打人呢?赶快道歉!
正例:家长:你碰疼小朋友了,他好难受,他的妈妈也一定很伤心,你过去安慰一下他吧,给他道个歉。

看到这里,
你是否看过案例中有似曾相识的场景呢?
小时候,
兄弟姐妹间的嬉笑打闹都是正常的,
是他们日后回忆的一部分。
作为家长的我们,
不能随意偏向谁,
更多的时候我们的角色是作为引导者,
化解矛盾者,
让ta们相亲相爱地成长!
要如果你有更多的好点子,
欢迎留言!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酷漫居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