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诗韵吧 关注:8贴子:3,467

初学者,诗词,格律基础知识指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平仄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2-04 07:15回复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2-04 07:15
    收起回复
      2025-08-21 08:20: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因为大家现在多数讲普通话。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抽 (阴平) 愁 (阳平)
      丑 (上声) 臭 (去声)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2-04 07:16
      回复
        我建议大家,多做些笔记,找古诗词中,同意,不同平仄的词,如:月光,\一。月魄\\,皎月\\,冰轮一一,蟾宫一一,玉盘\一,平仄不同,意同,用起来就轻松多了(\表示仄,一平示平)。这样,平仄了解了,词汇丰富了,为写诗打下了基础。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2-04 07:17
        收起回复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2-05 04:35
          回复
            中华通韵(十三韵)如下:
            一麻【发花辙a、ia、ua】
            二波【梭波辙o、e、uo】
            三皆【乜斜辙ie、üe】
            四开【怀来辙ai、uai】
            五微【灰堆辙ei、ui】
            六萧【遥条辙ao、iao】
            七尤【由求辙ou、iu】
            八寒【言前辙an、ian、uan、üan】
            九真【人辰辙en、in、un、ün】
            十阳【江阳辙ang、iang、uang】)
            十一庚【中东辙eng、ing、ong、iong】
            十二齐【一七辙i、ü、er】
            十三姑【姑苏辙u】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2-05 04:36
            收起回复
              《平水韵》链接
              http://wapwenku.baidu.com/view/8415cb086c85ec3a87c2c52f.html?ssid=d5b8c2feb2bdd5df5a5a43a455&from=1014254f&uid=0&pu=sz @1320_1001,ta@iphone_2_4.3_3_537&bd_page_type=1&baiduid=2F626D208EFD90D2E1B22DF6568C8FB1&tj=www_normal_6_0_10_title#6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2-05 04:37
              收起回复
                韵律表
                【五绝】
                (仄起不入韵式)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
                (平起不入韵式)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中仄平(韵)
                @
                (仄起入韵式)
                中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平起入韵式)
                平平中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中仄平(韵)
                【七绝】
                (仄起不入韵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起不入韵式)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起入韵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起入韵式)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青峰出
                【五律】
                (仄起不入韵式)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平起不入韵式)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中仄平(韵)
                (仄起入韵式)
                中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
                (平起入韵式)
                平平中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句),平平中仄平(韵)
                【七律】
                (仄起不入韵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
                (平起不入韵式)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
                (仄起入韵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
                (平起入韵式)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12-05 04:38
                收起回复
                  2025-08-21 08:14: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步韵,也叫次韵。和诗的人,要用与原诗相同的韵字押韵,并且韵字的使用要与原诗的顺序相同。步韵就是步步跟随的意思。

                  用韵,和诗的人,要用与原诗相同的韵字押韵,但顺序不必与原诗相同。

                  依韵,和诗的人,用韵只要与原诗同一韵部即可。
                  这三种步韵是最难的,依韵相对最简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2-05 04:39
                  回复
                    押韵容易犯的几种错误
                    落韵:该用韵的,没用韵
                    倒韵:为凑韵脚把词颠倒
                    凑韵:为凑韵,写出词外多余的字
                    哑韵:闭口韵,不够响亮的韵,
                    复韵:同意字词相押,(碧、翠,
                    挤韵:用与韵脚,同韵、通韵的字。如日暮冷烟寒(烟与寒同为an韵)读起来拗口,大家可试读一下。
                    僻韵:生僻,不常用的字,如毳、刕等等,古代先贤非不会用,是尽量让所有人都懂,如白居易要读给阿婆听。。。
                    连韵:用字与韵脚同音。如桉叶落长安。两个an音
                    撞韵:绝句诗,三句末字入韵,律诗,三,七句末字入韵。一韵到底,无变化。很多初学都有这样情况
                    三平调:末尾三字,都为平声,
                    三仄尾:末尾三字,都为仄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12-05 04:40
                    收起回复
                      诗之十戒:
                      1:拗口,
                      2:陈词烂调无新意
                      3:参差,不连贯
                      4:平铺直叙不宛转
                      5妄诞不实
                      6浮而不典重
                      7模仿痕迹重,没有融合成为自己风格。
                      8秽浊不清新
                      9七拼八凑不纯粹不成体系
                      10结句犹豫而弱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12-05 04:41
                      回复
                        诗之风格:
                        1合于事理(释,道,儒,公理,)
                        2风彩神韵有活力
                        3高雅古朴
                        4风韵不拘一格有特色
                        5典雅华丽
                        6对所叙述的事物,有深入理解与认识
                        7体裁:人,事,景,物。理。写意。
                        8风格刚劲,强健
                        9光明有正能量
                        10凄凉哀婉悲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12-05 04:42
                        回复
                          赋,比,兴
                          赋的本义,是直陈。这种直陈包括直接叙述和描写两个方面。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如:远上寒山石径斜。都是直接描写与叙述。
                          朴素,直接,的近似于白描的方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类比,比喻。(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如陈毅元帅的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12-05 04:44
                          收起回复
                            诗歌的起承转合
                            文无定法,但却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诗亦然。律诗常见的章法有以下几种:
                            一`起承转合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之口论诗,对香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起、承、转、合,即起始、承接、转折、收合。这是律诗最常见的章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12-06 06:47
                            回复
                              2025-08-21 08:08: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使环境更加丰满迷人,用以突出重点。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则一句承担一项功能,例如:
                              杜甫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起)名成八阵图。(承)guo,tu,zhuan,wu
                              江流石不转,(转)遗恨失吞吴。(合)
                              杜牧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起)夜泊秦淮近酒家。(承)天,地,人,sha,jia,hen,hua
                              商女不知亡国恨,(转)隔江犹唱后庭花。(合)
                              以上的感觉是先远景(起),再近景(承),再是事情(转),合里再有一个动词(合,就感情入物入景)。有一点电影里拉镜头的感觉。很合人的视觉感觉。先整体,再细节,然后是人与事,交融。动词很重要,一下就把静景变活了。
                              其他类型:
                              (一) 并列式:句句并列,内容不分高下。
                              杜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tian,景,由近渐远。二__二__一__二。数对数,名对名,动对动。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chuan,景,近景。一__一__二__二__一。对联式。
                              杜甫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xiang,景,由远至近。二__二__一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yang,景,由近及远。二__一__二
                              白居易  遗爱寺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xing,有人入景 zuo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sheng yu
                              一句一个画面。这种写法一般见于整首绝句和五七律的局部。
                              (二)、承接式: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连贯动作。由景生出动作,先举后望。shuang。二__一__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xiang,二__一__二
                                   (句句顺承)
                              刘禹锡  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由景生情,比拟呼应。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隔句承接:三承一,四承二)
                              (三)转折式:
                              李白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行程)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船速)对比
                              (内容的转折)
                              白居易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欢愉)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粱州。(惆怅)
                              (情感的转折)
                              (四)因果式:
                              王昌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因)春日凝妆上翠楼。(果)人,事,景,情,顺叙
                              忽见陌头杨柳色,(因)悔教夫婿觅封侯。(果)
                              (前因后果)
                              李陟 登山
                              终日昏昏睡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人,事,情,顺叙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多重因果)
                              金昌绪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果)事,起因,倒叙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因)
                                       (前果后因)
                              章法的划分是相对的。有的作品,分析者站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归属,另外,有的作品并非单纯地运用某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从而表现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例如: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一句与第二句是并列关系;第三句和第四句则是因果关系了。有的作品,总体看是按起承转合安排的,细类又杂以并列、因果、承接等,这里不一一举例说明了。总之,如何布局谋篇,要看如何更有利于题材的组织和主题的表达,变化之妙,存乎于心,分析人家的作品和自己创作,都切忌拘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12-06 06: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