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明第一次真正涉足高层真空时,如何移动便成为了摆在探索者面前的问题。
高层真空中没有时间、空间,在脱离三维空间区域后就失去了目标。
没有空间就无法感知运动,没有时间就无法感知外界时间流逝。
如果探索者的运气不好,那么在脱离三维空间后的惯性会将其抛到一个远离出发地的高层真空点,连返回的渠道都难以找到。
在脱离三维空间之后,如何确定自身是否在移动?坐标变换是否适用于高层真空?
虽然第七级文明能够制造出自恰空间规则的宇航器,可以有效抵消蒸发现象,但依旧会产生消耗。
自洽空间能保障物质不再蒸发,却阻挡不了能量的逸散。
宇宙中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会被背景辐射吸收转化,但由于自洽空间不具备真正三维宇宙的闭合属性,存在有一个明确的边界。
靠近边界的能量会不受控的逸散到虚宇之中。
能量不受空间束缚。
如果探索者的文明在能量操控方面造诣颇深,能够在自洽空间内部制造一层无能量的隔层,那么他们就具备了在虚宇中长久漂流的资格。
如果他们运气够好或坚持的时间足够久远,就有可能漂流到家乡附近。
“回到家乡”是认知虚宇航行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如果这个文明足够聪明,能够察觉“回到家乡”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他们就具备了向更高层次进阶的钥匙。
虚宇中没有时间、空间,相对的也没有距离、顺序等概念。
而“回到家乡”的决定性因素只是探索者们对“家乡”的思念。
对家乡的思念亦可以作为一种信息倾向来看待,而在虚宇中信息虽然不具备存在性,但由于虚宇的绝对真空。信息在蒸发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凝结、吸附的现象,而这正是拉动探索者的宇航器回家的动力源。
在虚宇中漂流的探索者如同是一个不被观测的夸克级能量子,处于无尽的游离概率中。如果该能量子被一个系统所捕捉并参与到系统运作中时,系统之外的观测将会延伸到能量子上。
该能量子便会因为观测从无尽的游离概率坍塌至可被观测的微观概率层面,而探索者们对家乡的思念则起到了概率定向坍塌的作用,或者说是选择作用。
之所以“回到家乡”是虚宇航行的第一步就是因为虚宇航行无法用三维空间的运动方式进行位移,虚宇对于三维空间来说用瞬间即永恒;咫尺天涯来描述一点都不过分。
“回到家乡”会让文明认知到虚宇航行的要素,概率坍塌或者说信息倾向是虚宇航行的方式。
而这与宇航器高维跃迁时的粒子不连续性一样,虚宇航行的方式与高能级粒子的测不准概率性如出一辙。
粒子的不连续性通过高维跃迁能够很好的证明其原理,那么高能粒子的测不准概率能有什么“合理”的解释呢?
第七级文明能够影响宇宙内的规则延伸与作用,但宇宙规则对于原子层面之下的束缚却相对较松,粒子层面更是毫无束缚,粒子会在有限的概率范围内毫无规律的进行运动,高能粒子的不连续性中,粒子的出现点充满了随机性。
如果粒子不连续性是因为高维跃迁现象的作用,那么高能粒子的测不准概率会是虚宇航行的对应态么?拥有自洽空间的宇航器都无法逾越的虚宇,高能粒子又怎么会进行虚宇穿梭呢?蒸发现象难道不会吞噬粒子层面的个体吗?这显然不可能。
这个滞碍可能会耗去文明无数的岁月,也可能仅是数次虚宇航行的实验数据便能解开的秘密。
文明发展越高,其积累效应的作用就越小,反之机遇性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如同区别宇宙内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规则一样,区别宇宙与虚宇的不同便是信息。
宇宙本质上是一个闭合的信息结构,这个信息就是规则,自洽空间能够在虚宇中长期存在的原理也是如此。
“回到家乡”的信息凝结倾向使宇航器漂流回来同样是如此。
虚宇其实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它充满了蜕变成宇宙的要素,从某个概念上来说,虚宇是真正意义上的充满了无尽的能量。
而高能粒子的测不准概率则是将信息倾向作用最大化的现象
平行宇宙
虚宇中并不荒凉,高能粒子通过高层跃迁至虚宇,在经由信息倾向的作用落入符合其概率特征的平行宇宙中的某一点。
这样显然会违背守恒规则,因为从经验上来说,概率事物总会出现一个坍塌倾向,如果坍塌出现,必定会造成守恒规则的消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但有一点,宇宙是一个闭合信息结构,作为一个闭合信息结构来说,信息的守恒循环就是最好的规则。
而这些或许需要一个文明几万几亿年的验证总结才能得出。
当文明获知这些并以此航行虚宇之时,所看见的是那无尽的未来与希望,亦或者是绝望。
第八级文明所延伸的技术有,创世纪,寂灭日,拓展宇宙工艺,宇宙航行工艺,信息修正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