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教吧 关注:20,794贴子:114,859
  • 5回复贴,共1

医,有:神医、圣医、仙医。
三尼医世,能治人的:老死之病。
三尼,是:青尼,牟尼,仲尼。
又有:人医(中医、西医)
神医,是:先天之学。
可以:转生杀,夺造化,和阴阳,调五行。
后天中,培先天,假身内,保真身。
采:大药三品,除:历劫病根。
神明默运,推己及人。
所谓:
有用,用中无用;
无功,功里施功。
如: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华陀、
抱朴子、孙思邈,其人者。以上圣贤,皆有:实学。
先治己,而后治人,所以,药到疾除,妙手回春。
邪气退,而正气复,所以,起死回生,得心应手。
人医,
是:后天之学,才子学问。
全在:五脏六腑上,用:功夫,
只在:草木金石上,用:心思。
虽能明得:三关九候,七表八里,
仅医的:应生之病,
医不得:应死之人。
能医得:后起之病,
医不得:根本之病,
能复得:后天之气,
复不得:先天之气;
能治得:有形之病,
治不得:无形之病;
如:仲景、叔和、河涧、时珍,其人者。
以上数人,俱皆:虚学。
不能先治己,而专治人,
是舍己从人,顾外失内,
所以,有有效,有不效,
此其,所以为:人医。
今时,天下之:医道,
不知:神医之道?
还是:人医之道?
果是:神医之道,
则其:治己治人。
无伤于彼,有益于我,
人我共济,遂心运用,
左之右之,无不宜之。


1楼2016-11-22 07:11回复
    修道,就是:补充真阳。
    道,是先天一气。


    17楼2018-04-02 07:42
    收起回复
      真阴,真阳,就是自己身中的:元气,元神。


      30楼2019-08-10 07:12
      回复
        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
        雌鸡卵,怎抱雏,背了阴阳造化炉,
        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儿无妻是旷夫,
        叹迷徒,太糊涂,静坐孤修气转枯。
        修真之道,须要阴阳得类,
        方能成全:一个真灵之宝。
        如果有阴无阳,有阳无阴,
        是谓花孤无类,真灵不成。
        亦如雌鸡之卵,焉能抱雏?
        为何不能抱雏?
        是因:被了阴阳交感造化之炉。
        女子无夫,男无妻,怎能生育?
        世之肓汉,不穷阴阳之理,
        不推造化之源,糊涂干事。
        或:观空定息、守窍搬运,
        皆是静坐孤修,阴而不阳。
        不但,无益于性命,
        而且,有伤于性命,
        愈修,而其气愈枯。


        31楼2019-08-10 07:18
        回复
          匹配身的真阴真阳
          无根树 花正偏
          离了阴阳道不全
          金隔木 汞隔铅
          孤阴寡阳各一边
          世上阴阳男女配
          生子生孙代代传
          顺为凡 逆为仙
          中在中间颠倒颠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悟真云:
          阴阳得类,归交感,
          二八相当,自合亲。
          若阴阳各偏,
          或,阳感而阴不应、
          而,阴求而阳不招;
          或,阳过而阴不及、
          而,阴盛而阳不足,
          皆是:真灵之花有偏,
          不中不正,道不全成。
          人之真情如金,真知如铅,二物属刚;
          人之灵性如木,灵知如汞,二物属柔。
          真情真知,刚而易沉;灵性灵知,柔而易浮。
          若以性求情,情来归性;以真制灵,灵归于真。
          刚柔相应,阴阳和合,神气合一,化为一气,
          生机长存,而不息。
          若情不归性,灵不归真,
          是谓:金隔木,汞隔铅,孤阴寡阳各一边。
          焉能:返本还元,结成:真灵之丹?
          男女相配,生子生孙,
          代代相传,而能相续。
          可知,修真之道,阴阳相合,生仙生圣,
          亦能相传,而不息。
          但有:
          顺逆之分,仙凡之别。
          顺则为凡,逆则为仙。
          所争者,只在中间颠倒。
          这个中字,其理最深,其事最密。
          非中外之中,非一身上下之中,乃阴阳交感之中,
          无形无象,号为:天地根、阴阳窍、生杀舍、元牝门。
          人生,在此,
          人死,在此。
          为圣为贤,在此。
          作人作兽,在此。
          修道者,
          能于此处,立定脚根,逆而运之,颠倒之间,
          灾变为福,刑化为德,所谓:一时辰内管丹成。
          中间,人不易知。
          颠倒,人亦难晓。


          32楼2019-08-10 07:22
          回复
            调和阴阳
            无根树 花正黄
            色正中央戊己乡
            东家女 西家郎
            配作夫妻入洞房
            黄婆劝饮醍醐酒
            一日掀开醉一场
            这仙方 返魂浆
            起死回生是药王
            黄,即是:中央戊己之正色。
            戊,为阳土,主动;
            己,为阴土,主静。
            戊己居中相合,为:真信。又谓:真意。
            花色正黄,则真灵入于中央正位。
            真灵中正,非性情如一不能。
            东家女,即:木性;
            西家郎,即:金情。
            一性一情,配作夫妻,
            入于洞房,宥密之处,
            更得黄婆,于中劝饮醍醐,
            调停火候则不和者而必和,既和者而长和。
            醍醐酒,非世间之糟汁,
            亦非身内精津血液有形之物。
            乃阴阳交感,氤氲冲和之气。
            含而为真一之精;
            通而为真一之水,滋味香甜。
            古人谓之:
            玉液、琼浆、甘露、醍醐。
            总以形容此一点冲和之气。
            劝饮,即是:不冲和,而必调至于冲和,
            修道,
            至于阴阳冲和,常应常静。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近观其身,身无其身,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日日饮醍醐,而入于醉矣。
            这个:醉中趣味,是:神仙之方,
            是返魂之浆,能以起死,能以回生,
            此乃大药,可以治世人的老死之病。
            中央戊己黄婆,皆是:真信之异名。
            以阴阳和合言,则谓:中央;
            以运行阴阳言,则谓:戊己;
            以调和阴阳言,则谓:黄婆;
            以动作言,则谓:真信;
            以静定言,则谓:真意。
            故一物,而有数名。
            总而言之,一真信而已。
            识得此信,即于此信上,下实落功夫。
            始而以性求情,既而以情归性,
            又既而性情和合,又既而性情混化,
            结成一个真灵至宝,始之终之,
            无非此一信成功。信之为用,大矣哉!
            归到实处,真灵中正,即是性情相合。
            性情相合,便有个真信在内。
            真信现时,性情自不相离。
            性情不离,真灵自然中正,
            三者相需,而相因。
            留住阳精,决定长生。


            33楼2019-08-10 07: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