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4,219贴子:11,498,810

诗词吧人物访谈录(2)--- 留取残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期诗词吧人物访谈录迎来诗词吧最强战斗力之一,
当代七绝长城--留取残荷。

留取残荷,军人,江右人氏,江西诗词学会会员。
长于五、七绝,至今创作7000余首旧体诗词。
代表作见于《执殳》、《大城》、《飞毂》、《荷梅》和《荆楚》等集。
曾多次在网上举办诗词讲座,编选有《网人七绝八百首》、《城市诗词三百首》及《当代诗词精华录》等当代诗词选集,
并撰有大量关于网络诗词的评论性文章。
平生创作座右铭是:“我要孟郊刳骨力,春妍不画画苍生”和“晚境却思归朴拙,笔尖勾取带霜枝”。


本贴收到1个礼物

    IP属地:上海1楼2016-11-14 15:57回复
      【诗词界喜欢讲究传承,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诗人和作品?或者说,你偏好哪一种风格?】
      我没有师傅,创作上也是博采杂收,所以也没有太强的继承观念。喜欢的口味也比较的杂。不过比起华丽的,我更喜欢淡雅一点的。对于奥衍的学人之诗,认同度也不是很高。往往性情之作,更容易打动我。我为情生,我为情死,这样的观念对我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度特别喜欢看《世说》,曾为之泪下。类似问题以前答过,不妨把回答转载过来:
      因为一时阅读的心境不同,倒常常会对一些作者突然有了好感,比如有一阵我就很喜欢韦应物的古体,当然他历史上最著名的也正是这部分,05年漫游论坛时对于碰壁斋主的作品也有过敬仰之心。但归根结底,读者只与阅读有关。李杜再伟大,如果与我阅读无关,则他们的伟大又与我何干?深度、个体的阅读才是文本和心灵的真正桥梁。因为个人七绝最多,所以相对来说对七绝作手熟悉一些。这一时期最为瞩目和欣赏的诗家是李商隐和龚自珍。李诗绮丽深婉,龚诗豪丽跌宕,都是开后世无数法门的大家。


      IP属地:上海3楼2016-11-14 15:58
      回复
        2025-09-05 04:54: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能不能分享下你创作时的一些习惯和心得?】
        不管是分析我个人还是观照他人的创作心路,我发现其实一个好作者的产生需要的条件都差不多:
        ①兴趣,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兴趣却能坚持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②持续、优质的阅读。我得坦承,我早年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光阴。不过后来亡羊补牢,花了不少时间在驳杂的阅读上。这也是我这几年的创作无论是题材还是深度都得以推进的重要因素;
        ③好的朋友和圈子。我想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大多数的作者还是需要旁人的眼光来给自己以提醒和校正。看看韩孟、苏黄的交游经历,不难明白好的朋友是一面珍贵的明镜。
        ④眼界和阅历。诗词当然需要想象,但没有深厚的阅历,想象往往也是单薄的。老杜说,庾信文章老更成,所谓的老更成,跟其阅历密切相关。所以从古到今,一生一帆风顺的优秀诗人没有几个。


        IP属地:上海5楼2016-11-14 15:59
        回复

          10.18 陕西青年诗词座谈会
          【你的作品有7000多首,这么多作品中会不会有重复的主题?你是怎么看待量产和质产的关系?】
          肯定有,不重复怎么可能。近来很多诗友都说让我要求质而不是求量,其实我何尝不知。不过当时为求快意,所以往往一写就多,——加之题材也较旁人丰富。话说回来,要提高质量固然应少作精作,但其实修改和遴选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这个工作已经在做,争取尽快精选出三五百首较可看的作品出来。南宋的陆游不知什么缘故,没有对其作品进行删选,导致后世非议不断。有此前辙,怎能不避?
          至于量产和质产的关系,我觉得也不妨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哪有天生的一出手就又少又精的?那是理想,更是幻梦。诗词到底是沉淀和打磨出来的。技巧到了,心态稳了,作品也就慢慢精了。这样既要努力,也要时间。好饭不怕晚,得耐心。


          IP属地:上海6楼2016-11-14 16:00
          回复
            【虽然你是以写七绝等古体诗为主,但在你的诗词中比如《大城集》经常会有一些新的和时代相关联的意象,你是怎么来取舍和加工这些意象,以使其更好地融入古体诗,而不产生违和感?】
            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任何意象都有一个从生到熟的过程。就跟骑单车一样,总得有个练习熟练过程吧?换言之,使用新意象,不要怕,大胆试。更不要听到违和感一词心下就先怯了。如果大家都不去吃螃蟹,谁能知道它好不好吃呢?这是其一。其二,我天然对一些新词语很敏感,有时看见了会心中一动,下意识觉得是不是可以改造或者利用一下,有时即使当时不去做,但心里也会留下一个影子,说不定哪天就开始启动大脑这个潜藏已久的程序,然后对其加以利用。
            具体的剪裁、运用方式有:
            ① 看见了某个新词,感觉很美,遂为之构建一幕情境。如雪纺衫;时语见鲜活有趣者,亦常取来点染成境,如喜羊羊。
            ② 间读他人诗,觉个别词甚好,但整体布置未佳,乃点化其境,新词亦一并取来。
            ③ 写诗时,有时感觉自己所掌握的词语不够达意,然后翻寻资料,有时就会取用一些较古奥的词语。如鸑鷟、轮蹄等。
            ④ 有些词汇也未必很新,但念兹在兹,且不常为人所写和瞩目,因取之入诗。如油松、糍粑等。
            ⑤ 有时感觉某些意象直接入诗不太方便,就进行改造,造一些较雅或者合符音律的词出来。掌屏、方屏(指代手机)、银翼(指代飞机)等词由此而来。古诗中常有“代字”,原因就在这里。


            IP属地:上海7楼2016-11-14 16:01
            回复
              【你有什么话要对刚接触传统诗词的朋友们说的?】
              我曾经对个人十三年的诗词创作历程有过总结,最后得到十六个字,今天分享给大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看起来特别平常,但行胜于言,行难于言。当下喜欢不算什么,坚持五年十载,届时再看到底做得如何。


              IP属地:上海11楼2016-11-14 16:04
              回复
                部分作品展示

                【偶立】
                偶立孤峰头,月大乱山小。
                犹有英雄心,二鸟竞缥缈。
                【偶得】
                偶得一语狂,偶闻一语怃。
                两心各自知,相向不可吐。


                IP属地:上海12楼2016-11-14 16:05
                回复

                  【打靶值沙尘暴】
                  云共奔时山共蹲,挟雷沙雨眼中浑。
                  须臾风远黄沙静,澹澹青天擘月痕。
                  【出塞收短信有怀】
                  荆棘连天野草黄,碛平寒日白于霜。
                  短信晚来无语答,赤旗如铁倚苍茫。


                  IP属地:上海14楼2016-11-14 16:06
                  回复
                    2025-09-05 04:48: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军次兰州】
                    茫茫何代野荆秋,大漠酸风卷铁流。
                    遥看一轮红没处,黄河苍莽是兰州。
                    【交州】
                    微茫烟景属沙鸥,漠漠腥风海上秋。
                    莫倚南云望铜柱,汉家早已失交州。


                    IP属地:上海15楼2016-11-14 16:06
                    回复

                      【过辽沈战役纪念馆】
                      夕夕孤魂此望乡,刀兵当日裂萧墙。
                      扪摸尽是销魂地,无论刘王与项王。
                      【秋杪荷花】
                      波冷翩翩去白鸥,千山龙战赤枫休。
                      篱边黄菊休多事,天放荷花挺住秋。


                      IP属地:上海16楼2016-11-14 16:07
                      回复

                        【丁君为潜艇兵赋此以怀】
                        蛟鼋不灭海为家,珠泪分携梦里斜。
                        此月潜行三万里,故城春岸满樱花。
                        【寻花】
                        寻花千径竟成空,闲看枝繁夕照红。
                        旁有小儿拍手笑,刚从嫩叶捉青虫。


                        IP属地:上海17楼2016-11-14 16:07
                        回复

                          【城中口号】
                          银杏夹途黄不余,女贞墨实染徐徐。
                          微霾镇日如山气,楼着裙纱人似鱼。
                          【大幕】
                          春明盏换语浪浪,燕子高翔大幕张。
                          独坐闹衢成一默,终如蝼蚁没斜阳。
                          【题画】
                          林声山色墨青青,碧玉阑干客不凭。
                          非是尘心常有霭,向知天道不多晴。


                          IP属地:上海18楼2016-11-14 16:08
                          回复

                            【高铁纪事一束】
                            酝酿春来雪色寒,长车高鸟度雄关。
                            荆州过后蒙蒙绿,掠入鄱阳万里山。
                            【偶与诗友言二年不见阿母彼道过年何不视频】
                            男子思乡意总喑,白头相对若为心。
                            昨宵此念才思着,已觉屏前泪不禁。


                            IP属地:上海19楼2016-11-14 16:08
                            回复

                              【即景】
                              浣衣人上浣纱台,东日春溪射雾开。
                              忽觑一盆波拽去,跣足如藕踏波来。
                              【题丁君老人赏蛾图】
                              夕阳板凳守荒园,流水车奔客不言。
                              飞倦小虫垂彩翅,细舒掌作子平原。


                              IP属地:上海20楼2016-11-14 16:09
                              回复
                                2025-09-05 04:42: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己丑杂诗选二】
                                世间惟尔不相违,醉魄陶陶化鹤归。
                                清泪两行灯火外,老梅犹待遂初衣。
                                【雪后游林下】
                                略糁琼英万木殊,雀轻不破雪肌肤。
                                野人聊学诗人立,也当临风梅一株。
                                【及家】
                                迢迢客子到,衣褶鬓丝长。
                                燕语松筠冷,春阴楼阁荒。
                                书从蠹间读,吟向酒边凉。
                                小醉登临去,关河看夕阳。


                                IP属地:上海22楼2016-11-14 16: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