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吧 关注:36,252贴子:514,840
  • 12回复贴,共1

请教儒道墨三家治国的步骤及对内外事情上的处理方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半天都是在拿自己的想法去说对方的想法,不如大家自己理解思想优缺点写出来,看看有没有共通点。


抛砖引玉

法家的思想就是依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一套可以实行的方案,由此治理国家。

将法比作一条线,过线者死,不过者生。必须给民众留出一定的空间,避免无意触线过多而导致国家崩溃。线也不能太宽,太宽就无法聚集力量。用两条线规定出国家运行的方向,只要不订错方向,国家就不会衰落。大方向就是富国强兵,这点不容改变。两条线之间多宽度可以依据人民的数量、质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总之,必须让民众与国家联成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能姑息潜在的内在隐患,必要时应有意扶植一个与群众对立的群体,并在他尚未超出控制范围时快速而且毫不留情的清除这个与群众对立的群体,以此换取广大人民的支持。除了让人民知道自己与国家利害相连外,还要培养人民对国家的荣誉感,使国家能在出现困难的时候可以利用荣誉感迅速的将矛头直指国外,缓解国内矛盾。通过积极的“掠夺”维持国家荣誉带给人民的自信心,并不断扩张国家的控制范围,使国家在各种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今日之理解

法家的治国步骤:内图强,外称霸。
法家对内的处理:一条道路、一个方向,无数群体,多种声音。
法家对外的处理:以军事准备为主,以外交活动为辅。一切情况都要以开战为底线开始进行布置。以军事战胜对手为保证争取外交上的胜利,为此军队必须放弃“和”的思想。


1楼2008-08-30 21:50回复
    对外学习西方,向未知区域扩张。以此保持足以进行下一场突发战争的军事力量。
    对内改变方针,加大与农工相关事物的奖励,以此降低人民对战功的兴趣。

    乱时耕是为了战,治时战是为了耕。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就不能期待和平。



    望张兄写出儒家治国的步骤及对内外事情上的处理方法。


    3楼2008-08-30 22:08
    回复
      2025-08-16 18:27: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足食,足兵,民信之,必不得已而去,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必不得已时做了最糟糕的决定,去兵。

      张兄也支持这种观点吗?





      对明穆宗有何看法?

      手下能人不少,自己不怎么干预。
      评价:合格的君主,中上的皇帝。
      缺点:没解决臣子之间的内斗,可能是出于驭臣的考虑。






      似乎每贴都跑题。


      64楼2008-08-31 18:47
      回复
        什么形势下发生这种“必不得已”

        内有大灾,外无敌手时。

        如果已经拖到战争的泥潭中,张兄主张怎么办?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接受对自己不利的和议吗


        68楼2008-08-31 19:04
        回复
          这时去兵还是去粮?

          我主张找别国“借”。

          抗战初期 何时利过? 
          满清接受的后果是什么? 

          他们接不接受不重要,我希望你直接给我一个明确告诉我你怎么办。是无论战局如何颓败也不接受吗?


          70楼2008-08-31 19:14
          回复
            接受。在军事上完全无法抗衡而且外交完全孤立的时候不应硬抗


            72楼2008-08-31 19:21
            回复
              鸦{摆渡}片战争后中国有足够的时间纠正错误。因此议和虽有不合适的地方,但不是根本错误


              74楼2008-08-31 19:27
              回复
                你不用拿这些东西绕我,如果勾践没有灭吴而是自己亡国了,你对他有什么评价?你还会认为他投降吴国的选择正确吗?


                77楼2008-08-31 19:31
                回复
                  2025-08-16 18:21: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示敌以弱,又不吸取教训,才会有第二次 第三次.... 

                  不吸取教训才是问题的关键


                  78楼2008-08-31 19:31
                  回复
                    夫差采纳伍子胥的建议呢?


                    80楼2008-08-31 19:38
                    回复
                      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句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於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句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於吴王。吴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於齐。


                      你既然选择无视某些记载,我没什么可说的。


                      82楼2008-08-31 19:55
                      回复
                        白起不该为嬴氏家族的私利付出太大代价

                        家天下的时候那个国家不是私利?所有人都按你这种消极怠工的态度干事不要说战国那些诸侯国,就是“犯X必备X”的X朝也让匈奴给灭了。白起活着的时候秦国没让他穷的当剑


                        94楼2008-08-31 22:13
                        回复
                          那白起还不愿意为赵王效力呢,岂不是也反赵家利益。

                          你让为本国服务的人为外国效力?你们都逻辑混乱了?


                          96楼2008-08-31 22: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