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一周过去,又到了赵祯去天圣大学上课的时间。伴着上课铃声,赵祯有些忐忑的进入课室,匆匆扫了一眼教室,意料之中看到空了一大半的教室。
“看起来比上次多了十几个学生,慢慢就会好起来的吧。”赵祯正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一眼就注意到了仍坐在第三排中间的那个男生。过去的一周男生那张干净的脸反复出现在赵祯梦中,恍然见到本人时,赵祯隐隐生出了一丝不自在,不由自主扯出一个勉强的笑容。看到男生茫然的眼神,赵祯又暗骂自己多此一举,赶紧收敛了心思开始上课。
有了上一堂课的经验,这一次课堂很快进入状态,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赵祯照本宣科的讲解了基本原理以后,表示要学生们阐述自己的理解,形式不限,“可以唱歌跳舞说相声”。此话一出,学生们很是配合的哄笑了一阵,课堂便再没安静下来。因为是两节连堂课,赵祯让学生们准备半节课的时间,第二节课进行阐述。第二节课开始,学生们一反沉默听课的常态,在赵祯提出一个问题后,有学生主动要求站上台演示解说自己的理解。而有着不同见解的学生,在赵祯未开口前,便径自站起来反驳阐述。课堂渐渐变得像辩论堂,学生们在赵祯的倡议下,依照观点分别占据了课堂的几个角落,轮流阐述辨明自己的观点。有时原本持有同一观点的同学,在互相深入解释了自己的理解后发现根本“貌合神离”,“叛变”的情况时有发生,引得阵阵哄笑。有时辩得激烈了,赵祯便插科打诨讲笑话,将气氛缓和下来。
学生们思维不受拘束,常有新的理解出现。虽然观点大多不成熟,却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赵祯满意的看着学生们被充分调动起来的主观能动性,又不由自主的关注起那个原本应当坐在前排的男生来。那男生穿着仍与上次差不多,坐在课室角落的窗边,几乎没有发过言,只是埋头运笔如飞,偶尔停笔思索一阵。看着教室里自觉轮流辩论的同学们,赵祯觉得不需要自己主持了,不动声色的挪过去那角落,想看看他在记什么,谁知刚一靠近就被发现了。
“老师。”男孩抬起头看了看他。
赵祯回以一个微笑,“你是在记同学们的观点么?”
男生显得有些拘谨,回答:“嗯,有些切入点以前没想到过,很有趣。”
“我也觉得大家都很不错,下课后能复印一份你的笔记给我么?”
“好的。”
对话结束了,赵祯却没走开,就靠在角落看教室里的学生们自由发挥。他发现这个位置很不错,抬头能够轻松看到教室中的每个人,低头能看到那个男生认真写笔记的背影。男生的字很好看,写得虽快却也整齐,还能列出一些简单的图表。
真是个逻辑清晰的人。
这是赵祯对男生的做出的第二个评价。男生写写停停,不时用笔支着下巴若有所思,一会又恍然大悟般点点头,又埋下头去记录。这些小动作都被赵祯看在眼里,仿佛一道值得研究的课题,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下课铃声适时响起,将赵祯即将入迷的思绪拉了回来。惊觉自己盯着个学生的背影发了半堂课的呆,赵祯突然有些慌乱,后面学生们都说了什么他完全没听进去,无法做课堂总结。不过做老师总是有好处的,赵祯略一思索,就有了主意。淡定的走到教室当中,环视了学生们一圈,说道:“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出乎我的意料。教学效果特别好。现在下课了我就不耽误大家时间了,下次课我再做总结,也希望各位同学能在下次课同样表现出色!下课!”底气十足的宣布完,赵祯偷偷送了口气,还好有个好学生认认真真做了笔记。学生们听见下课,都欢天喜地收拾东西跟赵祯告别。下课时间正是晚饭饭店,去得晚了可就没好菜了。所以对于不拖堂的赵老师,学生们自然好感又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