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没有否认粤语人中有北人的后代,他们在广州一带可能数量还不少,因为广州一直是北方政权在广东的中心。正如几十年前,有大批南下干部定居广州。不过,他们的数量远比本地人少。有理由相信,在交通条件恶劣的古代,只有中央政权主导的大规模移民才能改变一个地方的族群构成。如朱元璋移江淮湖北到云贵,如满清的湖广填四川,直到今天,我们都可以从语言分布上看出当年移民的痕迹。而广东没有发生过那么大规模的变迁。
2、蒙古人和满人很特殊,他们作为征服者民族是鄙视汉人的,可能还不屑采用汉姓。他们作为驻军派驻全国,当政权被推翻时,由于害怕被报复而该汉姓,但民族意识却保持。即使如此,有很多的蒙古人和满人后来还是融入了当地族群,找不回祖先了。蒙古人和满人在广东的数量是很少的。
3、客家人是六南地区最后汉化的族群,直到明朝王阳明平定赣南闵西后,客家人的身份认同才慢慢形成。所以他们对于“是不是汉人”这个问题最为关注,对争夺这个名称最为狂热。中原人则根本没有这个问题(我不是说中原人真的就是纯种汉人),因为没有身份认同危机。
4、冼夫人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传说中,她嫁给了一个北人,因此整个部落都归顺了朝廷。可以想见,这个大部落在归顺朝廷后要彻查人口,登记在案的。取汉姓,该汉名是自然而然的事,以首领的姓为自己的姓也是很自然的事。冼夫人之后岭南还有征氏姐妹,她们不愿归顺中原政权,所以她们的族群就没有中国认同。
5、打了一大通的字,希望不会令你看得烦厌。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推荐去看台湾学者王明珂的《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很有启发性。还有一些外国学者写的书,如《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