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钗黛玉的评价大家已经看了很多
这里就包含着两者之间的对比
这些文字只是从书中角色对两者的评价出发
最后希望能得出自己的观点,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我的观点是定了的。嘿嘿
PS:有些内容记不得了,因为是在回忆着写,所以,希望指出,但砖头烂鸡蛋就免了昂~~
关于小丫头:
最明显也最确切的一段说法是,宝钗刚来时,因为品格端方不比黛玉孤高自许,这些小丫头也大多喜欢找她玩。这也造成了黛玉心中的郁郁不平。显然在这群最弱势的园中女子里,宝钗的人气远远高于黛玉,这也是为什么在“借扇敲双机”里,那个小丫头可以理所当然的去跟宝钗要,除了懦弱的“迎春”对丫头是不管不问的态度之外,我们又和曾见过有小丫头理直气壮去要东西的?在查抄大观园时,探春发威,“还等着我去跟她们说话不成?”侍书利马随杆而上,可见丫头与小姐之间的等级之严。
黛玉也不过与紫鹃亲密,反将自己从前带来的雪雁疏远了下去。我不是说她的做法不对,我只是想阐明一点:在这些园子里最下等的女子中,宝钗是被人喜悦的。
不得势的人之间,被人喜悦是什么概念?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有个劣根性,雪上加霜多雪中送炭少。连有一次司棋想要吃鸡蛋,柳家的还看人下菜,迟不肯办。若不是从一开始就体贴对方,没未曾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又有谁会那么傻,不知道哪个小姐亲切哪个不的呢?
在没有必要收买的人群里,依然尊敬对方,没有气指颐使,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小丫头们能喜悦宝钗的原因。显然,她是被喜欢在宽厚、体贴上。
关于高级丫头:
但凡能在主子身边混的威风八面的丫头,如果不是全部也至少是大多七窍玲珑。什么东西看到了还是当成没看到难道不是心里有数么?对一些主子小姐的脾性不也是很了解的么?所以才会有鸳鸯偷着拿一些老太太的东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恰恰是这样的一些大丫头,却在黛玉与宝钗的选择中更多的选择了宝钗。比如宝钗在领着香菱去园子住的时候当时平儿就急急地赶去,说起了贾链被打的前因后果,而且还咬牙切齿的骂了贾雨村。从后来有一目平儿与袭人之间的谈话来看,平儿很少对人说起这些并不怎么“骄傲”的事,但却可以对宝钗坦白,这至少表明,宝钗是个明白人,与她谈论这些对方绝对不会乱嚼舌头。
赢得大丫头的心,宝钗在于她的稳重、沉默。
————————————————
关于一些主子小姐,比如湘云、岫烟、等我就不说了。
还有贾母、王夫人这些,大家已有公论,不须在下赘疣。
————————————
关于赵姨娘,这个人很有意思。没有地位,苦苦寻求地位,没有身份,汲汲渴望身份;没有尊严,却总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可以说,她身上体现了那个时候或者我们这个时候都包含的一些人的可悲与可怜。那这个人别人对待她又有什么样的线索可供我们了解呢?
宝钗对她的态度,最明显的是一次分送礼物,使赵姨娘大为高兴,高兴的原因,她的话就明显地表示出来“连我们这些没运的,她也想到了”,一个不需要甚至表面上被人尊重的人(对比王熙凤的态度)却有一个小姐正儿八经地送她东西,这岂非是喜出望外?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有一次他们姐妹几个在一起聊天唠嗑,当时赵姨娘去看宝玉,他们都知道是顺路的情分,赵姨娘进去时,宝钗和宝玉都站了起来表示尊敬,只有王熙凤和林黛玉依然坐在那里。岂非让人郁闷?!(我希望是自己没记错,不过这么长时间,保不了了。)
显然,宝钗的尊重与礼仪是赢得这一类人的主要理由。
关于妙玉:
终于到了,我最想说的一个人的态度了,哈哈,不过几句话罢了。
宝钗、黛玉、妙玉这三人,无疑地从前并不认识,她们的熟悉或者说有对对方的评价只是在聚到一起之后才会有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最客观。要知道丫头们是需要领工资的,所以对贾府的亲戚可能在评论上有不实之处。但妙玉却不同,她本就不稀罕来,只是因为下了拜贴才一本正经地来到了贾府。但正是这个人却对宝钗黛玉二者的评价做出了最有趣的界定。
按理说,以后“缁衣顿改昔年装”的惜春最应该与妙玉有共同语言。但奇怪的是,我们没有发现一处,哪怕是一点点两人之间的交集?是妙玉对园子完全没有兴趣么?但她却知道黛玉、宝钗,甚至于偷偷地拉她们两人去吃私几茶。显然,我们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妙玉在暗地里判断园子各人的品行后,认为,只有宝钗和黛玉才有资格与自己相提并论。至少,我们认同这块美玉对自己的评价是极端高的,因此邀请这两个女子也是对对方品行的肯定。但为什么?
黛玉可以说是一向自视甚高,不与凡俗为伍,甚至于她的身世也不同凡响,我们能理解黛玉与妙玉之间产生共鸣的原因,但是,且慢,看看黛玉眼中的妙玉又是何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语”,这倒于他人对黛玉的评价有些类同,有趣有趣 。
宝钗又是何以得到妙玉的垂青呢?我想还是因为宝钗骨子里的老庄思想,而在这次有名的邀请中,黛玉提前“败倒”,邀请宝钗走了出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能发现,宝钗和妙玉有着更多的共鸣。
与妙玉的相知,在于宝钗的大气、品行。
这里就包含着两者之间的对比
这些文字只是从书中角色对两者的评价出发
最后希望能得出自己的观点,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我的观点是定了的。嘿嘿
PS:有些内容记不得了,因为是在回忆着写,所以,希望指出,但砖头烂鸡蛋就免了昂~~
关于小丫头:
最明显也最确切的一段说法是,宝钗刚来时,因为品格端方不比黛玉孤高自许,这些小丫头也大多喜欢找她玩。这也造成了黛玉心中的郁郁不平。显然在这群最弱势的园中女子里,宝钗的人气远远高于黛玉,这也是为什么在“借扇敲双机”里,那个小丫头可以理所当然的去跟宝钗要,除了懦弱的“迎春”对丫头是不管不问的态度之外,我们又和曾见过有小丫头理直气壮去要东西的?在查抄大观园时,探春发威,“还等着我去跟她们说话不成?”侍书利马随杆而上,可见丫头与小姐之间的等级之严。
黛玉也不过与紫鹃亲密,反将自己从前带来的雪雁疏远了下去。我不是说她的做法不对,我只是想阐明一点:在这些园子里最下等的女子中,宝钗是被人喜悦的。
不得势的人之间,被人喜悦是什么概念?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有个劣根性,雪上加霜多雪中送炭少。连有一次司棋想要吃鸡蛋,柳家的还看人下菜,迟不肯办。若不是从一开始就体贴对方,没未曾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又有谁会那么傻,不知道哪个小姐亲切哪个不的呢?
在没有必要收买的人群里,依然尊敬对方,没有气指颐使,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小丫头们能喜悦宝钗的原因。显然,她是被喜欢在宽厚、体贴上。
关于高级丫头:
但凡能在主子身边混的威风八面的丫头,如果不是全部也至少是大多七窍玲珑。什么东西看到了还是当成没看到难道不是心里有数么?对一些主子小姐的脾性不也是很了解的么?所以才会有鸳鸯偷着拿一些老太太的东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恰恰是这样的一些大丫头,却在黛玉与宝钗的选择中更多的选择了宝钗。比如宝钗在领着香菱去园子住的时候当时平儿就急急地赶去,说起了贾链被打的前因后果,而且还咬牙切齿的骂了贾雨村。从后来有一目平儿与袭人之间的谈话来看,平儿很少对人说起这些并不怎么“骄傲”的事,但却可以对宝钗坦白,这至少表明,宝钗是个明白人,与她谈论这些对方绝对不会乱嚼舌头。
赢得大丫头的心,宝钗在于她的稳重、沉默。
————————————————
关于一些主子小姐,比如湘云、岫烟、等我就不说了。
还有贾母、王夫人这些,大家已有公论,不须在下赘疣。
————————————
关于赵姨娘,这个人很有意思。没有地位,苦苦寻求地位,没有身份,汲汲渴望身份;没有尊严,却总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可以说,她身上体现了那个时候或者我们这个时候都包含的一些人的可悲与可怜。那这个人别人对待她又有什么样的线索可供我们了解呢?
宝钗对她的态度,最明显的是一次分送礼物,使赵姨娘大为高兴,高兴的原因,她的话就明显地表示出来“连我们这些没运的,她也想到了”,一个不需要甚至表面上被人尊重的人(对比王熙凤的态度)却有一个小姐正儿八经地送她东西,这岂非是喜出望外?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有一次他们姐妹几个在一起聊天唠嗑,当时赵姨娘去看宝玉,他们都知道是顺路的情分,赵姨娘进去时,宝钗和宝玉都站了起来表示尊敬,只有王熙凤和林黛玉依然坐在那里。岂非让人郁闷?!(我希望是自己没记错,不过这么长时间,保不了了。)
显然,宝钗的尊重与礼仪是赢得这一类人的主要理由。
关于妙玉:
终于到了,我最想说的一个人的态度了,哈哈,不过几句话罢了。
宝钗、黛玉、妙玉这三人,无疑地从前并不认识,她们的熟悉或者说有对对方的评价只是在聚到一起之后才会有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最客观。要知道丫头们是需要领工资的,所以对贾府的亲戚可能在评论上有不实之处。但妙玉却不同,她本就不稀罕来,只是因为下了拜贴才一本正经地来到了贾府。但正是这个人却对宝钗黛玉二者的评价做出了最有趣的界定。
按理说,以后“缁衣顿改昔年装”的惜春最应该与妙玉有共同语言。但奇怪的是,我们没有发现一处,哪怕是一点点两人之间的交集?是妙玉对园子完全没有兴趣么?但她却知道黛玉、宝钗,甚至于偷偷地拉她们两人去吃私几茶。显然,我们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妙玉在暗地里判断园子各人的品行后,认为,只有宝钗和黛玉才有资格与自己相提并论。至少,我们认同这块美玉对自己的评价是极端高的,因此邀请这两个女子也是对对方品行的肯定。但为什么?
黛玉可以说是一向自视甚高,不与凡俗为伍,甚至于她的身世也不同凡响,我们能理解黛玉与妙玉之间产生共鸣的原因,但是,且慢,看看黛玉眼中的妙玉又是何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语”,这倒于他人对黛玉的评价有些类同,有趣有趣 。
宝钗又是何以得到妙玉的垂青呢?我想还是因为宝钗骨子里的老庄思想,而在这次有名的邀请中,黛玉提前“败倒”,邀请宝钗走了出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能发现,宝钗和妙玉有着更多的共鸣。
与妙玉的相知,在于宝钗的大气、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