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吧 关注:377,202贴子:8,791,257
  • 1回复贴,共1

早婚传统缘何如此顽固? (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有的地方,村民们的早婚行为令笔者深感震撼,在随后的调查中,笔者对这一现象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早婚传统之所以固若金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与代际关系密切关联。在东村,孩子娶媳妇完全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东村人说,人生有两大任务,一是照顾小的,也就是给儿子娶媳妇,二是打发老的,也就是赡养父母并将其养老送终。如果父母没有能力挣钱给儿子盖房娶媳妇,那么就是没有完成任务,人生就失去了意义。正是在这一强烈不平衡的代际关系的激励下,父母必须绞尽脑汁为儿子盖房娶媳妇创造条件。同时,正是因为有了父母的巨大付出,才为儿子早婚提供了可能。当众多村民都拼命努力付出为儿子盖房娶媳妇创造条件时,婚姻市场上的资源竞争也就日益激烈,从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几年来当地的婚姻费用迅速飙升,从短短几年前的2万元上升到如今的5万元,即使剔除物价上涨因素的作用,如此高昂的结婚成本仍然让人瞠目结舌。当村民越努力地为儿子娶媳妇创造更优越的条件时,他们也在不由自主的太搞了婚姻市场上的准入门槛。由此,当地的婚姻市场也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那些致富能力越强、家庭条件越好的家庭,越能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占据有利地位,反之,则面临着被婚姻市场淘汰、抛弃,被村庄主流社会排斥和边缘化的危险。
    其二,面子竞争的刺激。前已述及,在东村,如果儿子岁数大了没有娶上媳妇,就会被别人笑话,被人视为无能,或者家里贫穷。因而,许多村民想法设法、省吃俭用也要让儿子早婚、娶上媳妇,这样一股强烈的面子竞争潮流将村民逼上早婚的前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村里大量早婚现象的延续和“高大空”的楼房一样,都是面子竞争异化的结果。由于村庄的面子竞争主要集中于娶媳妇和盖楼房上面,因而,村民们也必须将投资重点放置在这两方面,而对其他方面诸如教育、饮食生活等等则重视不够。
    其三,较为兴盛的媒人职业为早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东村,有一部分村民经常从事做媒行业,成为村民们所谓的“专业媒人”。据说,东村就有5、6个经常给人牵线搭桥、介绍对象的村民。如果做媒成功,那么主家需要付给媒人400~600元报酬。专业媒人在东村村民的婚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村民的对象都是通过专业媒人介绍的。正因为有了较为兴盛的媒人职业,村民们在既定的婚姻市场上才更为容易地寻找到成婚对象,也就为村民早婚提供了有利条件。


1楼2008-07-29 12:05回复
    流行于民间的一则寓言故事:一记者采访一放羊娃:”你放羊赚了钱用来干啥?”放羊娃就说:”娶媳妇,生娃.”记者接着问:”生娃以后呢?””娃再接着放羊.


    2楼2008-07-29 1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