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吧 关注:269,936贴子:1,655,045

很有意思的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宇宙的终极密码:从老子到释迦牟尼到爱因斯坦
2015-10-08 稻田报告
普朗克量子常数——神秘的宇宙精灵
爱因斯坦的老师、量子理论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感叹道: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
有形无形皆是不断振动的能量,两者的分别在于振动频率不同,因而产生不同意识或形式的不同物质。振动频率高的成为无形的物质,如人的思想、感觉和意识;振动频率低的成为有形物质,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体等等。用“顶天立地”来形容人类的处境是最恰当不过了。人同时存在于两种不同的世界,头上顶着高层次的灵性世界,脚下踏着物质化的实体世界,人既有肉体也是灵体。乍听之下灵与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观念,但灵性和肉体并非毫不相干,因为物质即能量,有形无形皆是不断振动的能量,两者的分别在于振动频率不同,因而产生不同意识或形式的不同物质。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10-14 10:48回复
    振动频率高的成为无形的物质,如人的思想、感觉和意识;振动频率低的成为有形物质,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体等等。关于物质即能量(energy,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气”或是物理学上的“振动”),源自古埃及和希腊的“秘传哲理”谈到宇宙七个原理的“振动原理”(principle of vibration)就明白指出:“没有任何东西是静止的,一切都在动,一切都在振动。”
    而东方圣贤,如佛陀,也在2600年前指出,宇宙间的所有事物,都是由振动组成。近代的科学也印证了能量和物质间的关系,最有名的就是爱因斯坦的E=mc2(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然而,由于人类受限于感官所能触及的三维空间及线性的时间观念,误把实体的、有边界的物质,与连续的、波动的能量场视为两种不同的东西,前者以牛顿的古典动力学(classical dynamics)为代表,而后者以马克斯威尔(James C. Maxwell)的古典电动力学(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为代表,两者成为19世纪末古典物理学达到巅峰的两大支柱。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10-14 10:49
    收起回复
      2025-08-30 05:22: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可是,当科学家再往最微细的次原子领域探索,或向最广阔的宇宙苍穹深究时,却发现在人类感官经验所不及的境地,物质与能量的本质其实是合而为一的。20世纪初的量子力学及相对论,也彻底颠覆了古典物理机械式的时空观。最著名的就是德国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的E=hv(E是能量,h是一个量子常数,v是振动的频率),当一个事物常数不变的情况下,振动频率越高,它的能量越强。
      * 大卫·霍金斯的“能量级别论”
      我们之所以认为“物质和能量”或“肉体和灵体”截然不同,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着二元(两极)化思考模式。我们所知道的事物,几乎都是来自知识和逻辑,而知识和逻辑形成了思想,思想就成为语言的基础,这种模式使得人类变成二元化的产物,有着二元化的思考方式。因此,在人的世界里有“善”就有“恶”,有“对”自然有“错”,有“好”更是有“坏”,有“快乐”当然也有“痛苦”,一切皆有对立面。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10-14 10:50
      回复
        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Dr. David R.Hawkins)的“能量级别论”研究告诉我们,善的能量级别高,恶的能量级别就低。如下表:
        1. 开悟正觉:700~1000
        2. 安详平和:600
        3. 寧静喜悦:540
        4. 爱与崇敬:500
        5. 理性明智:400
        6. 宽容原谅:350
        7. 希望乐观:310
        8. 淡定信赖:250
        9. 勇气肯定:200
        10. 骄傲轻蔑:175
        11. 愤怒仇恨:150
        12. 渴望欲望:125
        13. 恐惧焦虑:100
        14. 忧伤懊悔: 75
        15. 冷漠绝望: 50
        16. 罪恶谴责: 30
        17. 羞愧耻辱: 20
        低于10的人,亚健康、慢性病或者病重
        接近0级的人,频临死亡。
        所以,古人云“生命在于运动” ,这句话无论在“内静外动(体育)”还是“外静内动(禅定)”,都是正确的。
        打个比方,物质和能量像是处于一渐层连续体(continuum)的两极,一极为黑,一极为白,介于两极之间是灰色,而这具有黑白两极特色的灰色,包含着从偏白的灰色渐次发展到偏黑的灰色,这现象正如“秘传哲理”中“两极原理”(Principle of Polarity)所说的:“一切成双,一切皆有两极,一切皆有对立面,相似和相异是一样的,相反的东西其本质也是一样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极端的状况会彼此相遇,所有真理不过是半真理,所有的矛盾也许互相调和。”。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5-10-14 10:51
        回复
          因此,人的灵体和肉体是同一件事,同属一渐层连续体的两端,正如是与非、善与恶、快乐与痛苦本质并无不同,分别只在于能量振动有所差异。
          如果以灵学和疗愈学来说,能量振动频率高而且精细的能量,是属于高层次的自性本体;当振动频率降低时,产生的物质就愈粗重(比如人的肉体),肉体在人类的四个次元中是频率最低的。
          * 为什么人的肉眼看不见灵体?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有灵体的存在,为什么人的肉眼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 一般而言,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物质世界,位于前面所谈的连续体的末端,和另一端无形灵性世界相较,这个物质世界比重大、振动低,因此肉体的察觉力非常有限。
          人类经由眼、耳、鼻、舌、身来感觉。每一种感官,都可以察觉到高高低低不同的频率。
          例如人的耳朵可听到的频率范围,最高可达到每秒20000赫兹、最低可听到每秒16赫兹。人的眼睛,可以看到某一个范围内的频率,例如当振动频率在500~536兆赫之间时,眼睛就会看到黄色。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红橙黄绿蓝靛紫,紫色是人类肉眼可以看到颜色的极限。其实,在紫色之上还有振动频率更高的紫外线,在红色之下也有振动频率更低的红外线,但因为振动频率过高或过低,超过人类肉眼可以看到的范围,所以我们看不见。电磁波频谱从交流电的几十赫兹到伽马射线的大于3×1019赫兹,范围非常之大,而人眼可见的光波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段。
          我们察觉不到的事物,难道就表示它不存在吗?事实上它一直都存在,而且一直存在我们的四周。上面所谈的紫外线或红外线,它不但存在,而且还渗透到人类的肉体之中。在肉体或物质世界之外,存在着振动频率更高的广大世界。如果我们调整自己的能量振动频率,就可以突破限制,接受到广大世界中的信息,而不再只是限制在肉体或物质世界的层次中。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10-14 10:52
          回复
            世上所有的东西,不论是固体、气体或是液体,不论是有形或无形,都是一种能量的表现。而能量是不灭的,既不能被创造也无法被销毁,这也是经过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等人所印证过的事实。
            然而,科学家还印证了另一事实,那就是“能量是可以转换的”,可以从振频低的一极转换成连续体上振频高的另一极,这一事实对人类来说可是个大好消息,这表示我们是可以经由一些方法来调高我们自己的能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升华成精细轻快、密度小的能量。
            正基于这个观点;UFO专家提出大胆设想,以前认为在外星的ufo生物其实可能生活在地球上,只不过他们生活在高频率空间中,我们的肉眼所见频率是看不到这个空间的。
            这让我想起清华大学有门课程,关于“物质、能量、信息”,揭示了宇宙三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传统养生学经常提到“人有三宝精、气、神”,刚好对应了物质(精)、能量(气)、信息(神)。这难道是巧合吗?结合《道德经》延伸,物质(阳)、能量(?)、信息(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炁以为和”。“一”是什么?“炁”又是什么?人的肉眼看得到信息吗?看得到能量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10-14 10:52
            收起回复
              * 共振能使低频变高频
              为了说明能量是如何从低振频转换到高振频,必须提到1665年荷兰科学家贺金斯(Christian Huygens)所发现的“共振原理”(entrainment):当两种有着不同周期的物质能量相遇时,振动韵律强大的物质会使较弱的一方以同样的速率振动,而形成同步共振现象。也就是说,强大韵律的振动投射到另一有相对应频率的物体上,而此振动韵律弱的物体由于受到相对应频率之周期性的刺激,因而与较强的物体产生共鸣而振动。
              贺金斯曾在房间里的墙上并排放置不同速率的老爷钟,然后走出房间,第二天再回来时发现老爷钟的钟锤皆以同速率同步摆动,其后许多人相继重复此钟锤实验,屡试不爽。事实上,“共振”可以说是一种共鸣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比如琴弦,未振动的琴弦会受强烈振动琴弦的影响而一起共振;再举个女高音震破玻璃杯的例子,女高音高频的歌声(无形)能提高玻璃杯(有形)的振动速率,当振动高到某一程度,玻璃杯无法再维持玻璃的形状因而破碎。
              当你和人谈话很投机产生共鸣时,或课堂上老师的谈话很吸引你而你猛点头时,你的脑波可能正在共振;有时与人相处,彼此虽无言语却灵犀相通,也是共振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愿意花钱买机票,千里迢迢去参加某法师或牧师主持的法会或布道大会,你若坐在他们的振频范围之内,你的能量也会随之提高。
              你可能会问,能量的“高”和“低”是怎么定的?到底能量“高”或“低”意所何指?我们常听人用“能量”来形容人、物或地理环境,“此人很有能量”或“这地方能量很强,风水不错”。可惜的是,目前为止,科学界还没有任何“绝对”的科学标准或仪器能精确测量世上所有的能量。
              因此,在疗愈学或灵学上,要测量能量的高或低,传统上都是靠测量者的超感能力(超视觉、超听觉、超嗅觉、超味觉、超触觉或动觉)。由于每一种能量皆有特定的脉动(亦即其振动频率),可以用超感官去测量,举个用超触觉或肌肉动觉测能量的例子:如到市场买水果,我伸手去感觉来自两个不同农场的苹果,A苹果感觉上脉动慢些,B苹果感觉上脉动快些、振动的“质”也精细些,我当然会选择能量较“高”的B苹果。
              除了靠超感能力外,各文化也有特定的方法测量能量,如西方用占卜杖或占卜枝来测地下水或矿脉,这古老的方法即使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被广泛使用。安慈的大哥10多年前退休后想离世独居,在加州的天使营山区买下20多英亩的地,这大片荒地当时没路、没电、没水,要在其上建屋子居住,当务之急自然是找水源凿井,他请的便是当地的“导者”(Dowser)为他找水。安慈的养父生前在加州的莫得斯朵(Modesto)拥有大片农场,农场上10多幢房子是安慈小时候跟着他合建的,他告诉我,他找水源从不假他人,也是用柳枝占卜找水源。本书在“气轮”一章所谈的摆锤测量也是相同的原理。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10-14 10:53
              回复
                近代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宝维斯(Antoine Bovis)用钟锤原理发展出“宝维斯尺度”(Bovis Scale),有系统地用数据来测量并记录物质的能量,任何东西都可测量出用数字代表的值。对生物体来说,6500单位以下是负值,对健康有害;6500为中性,不好不坏,若是对健康有益,必须至少在8000以上。比如说,如果将之用来测量地理,所得之值若是低于6500则不适合人居住,可能是地下水脉流经之处或正好是地球辐射线较强之处。另外,教堂钟声为11000,宗教庙宇为14000。
                若用“宝维斯尺度”来测量人体,在细胞层次上,癌细胞都低于6500,正常细胞的DNA 高于6500,至于全身的能量,有病的人测出的数字低于6500,感觉疲倦的正常人为6500,身体健康的人为7500,精力充沛的人为8500,有能力疗愈别人的人至少是8500,有灵媒能力之人少9000,不少长期修行者所测出的能量值远超过10000。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10-14 10:53
                回复
                  2025-08-30 05:16: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量子之父问道古圣先贤
                  当有人问你,哪位是世界上最伟大科学家?你会肯定的回答:爱因斯坦!
                  爱因斯最伟大的成就:《相对论》190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核心内容源于爱因斯坦两个伟大的实验:
                  一个尺缩效应;一个钟慢效应。
                  尺缩效应:尺子的长度在三维空间相对不变,而在超越三维空间的速度下运行,速度越快尺子会越缩短。当速度越接近光速,尺子的质量接近于0(佛家称为“空”),揭示宇宙中空间的相对性;
                  钟曼效应:钟表的时间在三维空间相对不变,而在超越三维空间的速度下运行,速度越快钟表会走得越慢。当速度越接近光速,钟表的时间趋于停止(佛家称为“定”)。揭示宇宙中时间的相对性。
                  不可思议吧!那是因为你的的思维模式没有超越三维空间的世界观,但是,爱因斯坦和释迦牟尼佛做到了!
                  再看看科学家在显微镜发现了什么吧!
                  “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纳米-夸克……”
                  最终发现的物质,竟然在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这种物质被称为“夸克”——世界上最小的物质或者类物质,或者根本不存在,不对!“有”或者“无”,阴和阳,色或空,干脆叫“0”?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10-14 10:54
                  收起回复
                    道德经》“有,万物之母,无,天地之始”。“万物负阴而抱阳,中炁以为和”。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亦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正像科学家发现的“夸克”,这种物质既简单又神秘——超级震撼了人类!
                    谈到夸克的特性,更是奇妙无比:
                    1、其中有两种夸克——中微子和光子,在绝对静止状态下,它质量是0,它一动要么是+、要么是-,所以,科学家发现的“夸克”几乎同时出现一正一负的“对夸克”。这不禁让我想起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二是指阴阳,三应该是五行(因为元素周期表里面的元素几乎都可以按“金木水火土”分类了),“三生万物”可以理解为这五种基本元素按不同比例的组合就形成了宇宙万物啊!那么“一”是什么呢?没错,当然就是指“0”!还记得佛祖说过“四大皆空”吗?还记得六组说“本来无一物”吗?紧接着——
                    2、它的寿命 ∞(无穷大)。难怪古圣先贤、历朝历代的修行者都在“禅”“定”修炼悟道,以求长生久世,其实是都想得到这个∞(无量寿),因为“一定成功”!不“定”当然就难成功!顺便提一下:质量为0的东东正是无量光!“无量光”“无量寿”合起来正是佛家唱号“阿弥陀佛”,道家称的“无量寿佛”,这些咒语神秘莫测,世间几个人能明白啊!0其小无内其大无外,表示“空间”;∞不生不灭无始无终,表示“时间”;空间为“宇”,时间为“宙”,怪不得古往今来那些修道者果真很长寿啊!我恍然大悟——原来古圣先贤(内求法)和现代科学家(外求法)都是在忙活探求“宇宙”真相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5-10-14 10:55
                    回复
                      最近和幾個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留學生交流才發現,國外對我們傳統文化的研究和推廣比我們做的還要好和認真!這個是他們對待學問的一種態度!一個去帝國理工留學的研究生居然是在英國跟一個老外學習的道教知識,而且他們的認真和崇敬遠遠超過我們很多人,他們在積極的去尋找最前沿科學和道教文化的交融點,並且做了很多嘗試性的項目!為什麼我們很多人反倒是用歧視的眼光來看待這門學問?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5-10-14 11:09
                      回复
                        深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0-14 11:14
                        回复
                          交流過程中發現他們能把我們說的大多數理論用科學方式解讀和論證!我一直以為我從事的是封建迷信的研究和傳播。交流之後發現原來我從事的是前沿科學的研究和學習!一下就相當於從路邊辦公提升到實驗室研究了!有一種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感覺!但同時又有點羞愧,我們也許學的比他們深但做的沒他們好!差太遠了!眼界,視野,態度都差很多!需要加油啊!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5-10-14 11:23
                          回复
                            形神俱妙,气化肉身~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10-14 11:28
                            回复
                              2025-08-30 05:10: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吧!當我們還在糾結一些有的沒的現象時,別人已經在研究本質的東西了!當我們還在執著的以為自己才是正統時,別人已經幫我們的文化做了很多嘗試了!當我們還在用這門學問只知道賺錢時,別人已經在想怎麼用這門學問幫助別人改善生存環境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5-10-14 1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