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终极密码:从老子到释迦牟尼到爱因斯坦
2015-10-08 稻田报告
普朗克量子常数——神秘的宇宙精灵
爱因斯坦的老师、量子理论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感叹道: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
有形无形皆是不断振动的能量,两者的分别在于振动频率不同,因而产生不同意识或形式的不同物质。振动频率高的成为无形的物质,如人的思想、感觉和意识;振动频率低的成为有形物质,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体等等。用“顶天立地”来形容人类的处境是最恰当不过了。人同时存在于两种不同的世界,头上顶着高层次的灵性世界,脚下踏着物质化的实体世界,人既有肉体也是灵体。乍听之下灵与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观念,但灵性和肉体并非毫不相干,因为物质即能量,有形无形皆是不断振动的能量,两者的分别在于振动频率不同,因而产生不同意识或形式的不同物质。
2015-10-08 稻田报告
普朗克量子常数——神秘的宇宙精灵
爱因斯坦的老师、量子理论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感叹道: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
有形无形皆是不断振动的能量,两者的分别在于振动频率不同,因而产生不同意识或形式的不同物质。振动频率高的成为无形的物质,如人的思想、感觉和意识;振动频率低的成为有形物质,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体等等。用“顶天立地”来形容人类的处境是最恰当不过了。人同时存在于两种不同的世界,头上顶着高层次的灵性世界,脚下踏着物质化的实体世界,人既有肉体也是灵体。乍听之下灵与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观念,但灵性和肉体并非毫不相干,因为物质即能量,有形无形皆是不断振动的能量,两者的分别在于振动频率不同,因而产生不同意识或形式的不同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