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Technology),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原名成都气象学院,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学校招生停止,教学中断,1970年恢复。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一所以气象科技和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为主体,工、理、管、经、文、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理工大学,是中国气象人才、四川信息科技人才、国家统计事业人才、国防建设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后备军官选拔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又称中西部100所)、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2015年5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900余亩,图书馆藏书170多万册,电子图书60多万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完善,校园网设备先进建设水平高,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建有142个校外实习基地,办学经费有保障,领导班子结构合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学校是信息产业部确定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人才培训中心”,是“四川省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是中国气象局确定的气象干部培训单位和国家统计局确定的统计干部培训基地。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学校成为气象事业、信息产业、统计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办学思想理念不断提升,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学科门类,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型,2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校有四川省重点学科3个。学校形成了以气象科技和信息科技为特色,以大气科学和大气探测为优势学科,以信息技术类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主要学科,以数理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为基础学科,学科间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加强和国内外高校及相关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缅因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法国第五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泰国蓝实大学等20多所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学生留学等合作与交流。同汕头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40多所高校共同推进CDIO改革,并加强同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学校为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中国民航等单位开展业务培训,为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国防生,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开展科研合作。同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等部委,四川省保密局、四川省经信委等部门,611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华云公司、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东骏激光、长虹集团、TCL、广州周立功单片机有限公司等企业,成都、攀枝花、绵阳等市(州)开展产学研合作.(更多内容详见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