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qy吧 关注:20,457贴子:1,993,362

回复:【转】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盘点民国那些被辜负的“钟无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话
所谓爱情,只是一次花期,有的花只开一次,轰轰烈烈,有的花,可以应季。
可是女人可以被感动,而男人,却是不懂感动。
低到尘埃,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心,就会心疼他的不能,就可以知足地守着这个人走一世。
不是爱,是怜悯。
可是怜悯亦可以成为爱,凡世间的温情。
男人对女人的爱,是玩物。不能轻易,不能和气。女人对男人的爱,是孩所谓爱情,只是一次花期,有的花只开一次,轰轰烈烈,有的花,可以应季。
可是女人可以被感动,而男人,却是不懂感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5-05-11 20:42
收起回复
    从某种程度来说张爱玲确实是小三,不过这个小三也当的憋屈,赚来的钱全给胡兰成包养别人了。张爱玲确实是被胡兰成辜负了,也许每个人都要爱过一个错的人。
    --------------------张爱玲完结---------------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5-05-11 20:42
    收起回复
      2025-08-22 22:29: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7.毛福梅——我没有什么能给你的,只能等我没有她美丽,我也没有她能助你一臂之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5-05-11 20:43
      收起回复
         有人因政治婚姻得利,就有人因政治婚姻倒霉。毛福梅就是无数倒霉者中的一个。
          毛福梅生于1882年十一月初九日,奉化岩头村人。1901年与蒋介石结婚,她比蒋介石大五岁,蒋才十四岁。
          她嫁给蒋介石,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婚姻,没有感情基础,二人不仅年龄相差很远,感情上的差距也很大。
          1905年,蒋介石离开奉化溪口,到宁波读书,毛福梅奉蒋母之命,前去伴读。此时,她与蒋介石的感情还算是融洽的。
          过了半年,蒋介石考入浙江武备学堂,毛福梅离开蒋介石回老家。后蒋介石进了保定军校,接着又去日本留学。从此,她与蒋介石分居两地,蒋介石也难得在假期回来一趟。
          毛福梅是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女孩子,没读过多少书。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她温柔孝顺,谨遵闺训,恪守妇道。自从丈夫离家外出,一直陪伴婆母王太夫人诵经念佛,朝夕相处,相依为命。
          1907年,蒋介石纳姚怡诚为侧室,不久,又与苏州女子陈洁如同居。这并没有影响毛福梅在蒋家的地位,她仍然是蒋介石的元配夫人。
          1921年,与她朝夕相处十九年的婆母王老夫人不幸逝世。她失去了最亲的亲人,也失去了关爱、庇护和依靠,开始了漫长的孤独、寂寞、悲凉的生涯。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5-05-11 20:44
        收起回复
          毛福梅的坟地选在摩珂殿房边,这是她生前礼佛诵经之处,她喜欢这个地方。殿房周围长着几株千年香樟,绿荫如盖,林木茂盛,是块风水宝地。
            过了几天,溪口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前来送殡的有一千五百多人。这次葬礼很特别,不发讣告,也不在报纸上发表消息。因毛福梅的身份很难说清,弄得不好,使蒋介石难堪,只好委曲她了。这对蒋经国来说,很难接受,但也没有办法,无可奈何。
            毛福梅的棺木下葬在摩诃殿北隅,为她造了一个圆形坟墓。墓碑上书刻着:“显妣毛太君之墓儿经国敬立。”同样由于她身份特殊的原因,碑上没有出现“蒋”字。
            在毛福梅死后十一年,她被当作【蒋母王氏义女】、【蒋介石义姊】,载入《溪口蒋氏宗谱》。
            请注意最后加粗引号的几个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5-05-11 20:49
          收起回复
            下图是毛福梅,蒋经国的孙子--------------毛福梅完结---------------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5-05-11 21:17
            收起回复
              番外篇三之胡适 张爱玲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5-05-11 21:20
              收起回复
                1923年秋天,胡适到杭州疗养,江冬秀不放心,还写了一封别字连篇的信给表妹曹诚英,托她照顾一下表哥。曹诚英是她与胡适结婚时的伴娘,此时正在杭州读书。可是江冬秀做梦也没有想到,西湖的风花雪月让表哥表妹掉进了温柔乡里,瞒着她做了一对要死要活的情人。好像人们都巴不得他俩成为一对金童玉女,最后差不多全北平的文化人都知道了,只有她一个人蒙在鼓里。当然,最后她也知道了,想着自己真是傻,还写信托表妹照顾他,结果两个人彼此照顾一起去了,母老虎发怒了—发怒的母老虎是要咬人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15-05-11 21:21
                收起回复
                  2025-08-22 22:23: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十年夫妻做下来,胡适这只小兔子就被江冬秀制得服服帖帖,离开中国在美国做寓公那几年,他不拿工资,境况不好。江冬秀却仍然天天沉迷于麻将桌,有时为了赶场子打麻将,也不做饭,煮一锅茶叶蛋给胡适慢慢吃,胡适也不生气。碰到没有牌搭子麻将打不成,他怕江冬秀生闷气,就到处打电话替她找“麻友”。有老朋友骂胡适没出息,被小脚女人训成这样。江冬秀则理直气壮地说:“他一个大教授现在不挣钱,家里一应开销全靠我牌桌上的收入,我不打麻将,他就要饿肚子。”
                    江冬秀的脾气到老也没改,1962年2月,胡适突发心脏病去世,她一个人平静地生活到85岁,在台湾无疾而终—还是张爱玲说得对,她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确实是罕有的幸福的例子,胡适那么帅那么有才,却与她相守一辈子,没有纳妾,又那么听话。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15-05-11 21:24
                  收起回复
                    胡适和江东秀实在是很好笑的一对的啊,不过结局是很幸福的,胡适确实也很帅--------------------番外篇胡适完结-----------------------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15-05-11 21:25
                    收起回复
                      樊:不了解内情的人会以为於凤至在美国过著何等幸福的生活,香车豪宅,儿孙环绕。现在看来她的一生其实是很不幸的。为成全张、赵二人,不得不忍痛与丈夫离婚。晚年身边又无儿无女照顾。
                         芳:是呀。豪宅是豪宅。富有是真富有。她四十年代初来美国的时候,带了些钱来,她很会理财,投资股票,投资房地产。在纽约专门请人替她管理股票。因为有钱,因此40几年间从没有出去工作过。
                         樊:但是倘若没有自己的事业,没有亲情,没有家人分享,钱再多又有什麼意思?
                         芳:我的感觉於凤至的后半生真是在孤独中渡过的。与她相比,我们一般人比她幸福得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15-05-11 21:26
                      收起回复
                        番外篇五——汪精卫谁会记得他年少时“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也许只有陈璧君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2楼2015-05-11 21:28
                        收起回复
                          汪精卫入狱后,陈壁君设法营救,并以密函向汪示爱,愿以终身相托。汪精卫看后万分感动,遂改清初顾梁汾寄吴兆骞的《金缕曲》“季子平安否”旧作而成。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
                            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
                            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
                            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
                            留此馀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愁。愧戴却头颅如旧。
                            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
                            肠已断,歌难又。
                          在《金缕曲》后面,汪精卫又用血写了五个字“勿留京贾祸”,叫陈璧君赶快离京。
                          几天后,汪收到陈璧君的一封信,信中再次向汪示好,建议“两人从现在起,在心中宣誓结为夫妇。” 汪精卫被陈璧君的真情打动,想到自己被判无期徒刑,毫无出狱的希望。即使有相见之日,彼此已为垂暮之人,遂咬破手指,用血写下一个“诺”字。陈璧君接到汪的血字,痛哭了三天。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6楼2015-05-11 21:30
                          回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形势一日千里,蓬勃发展,清廷为挽回颓势,急忙宣布开放党禁,释放政治犯。11月6日,清廷宣布释放汪精卫。12月,汪精卫乘船到上海,去见心爱的陈璧君。
                             汪精卫与陈璧君的婚礼曾令世人瞩目。广东都督胡汉民亲自主持婚礼,李晓生担任介绍人,廖仲凯的夫人何香凝做女傧相。除了亲朋好友,大批同盟会的朋友们也济济一堂。   那是1912年5月,他们齐聚广州,本是为了公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罹难一周年,却又同时见证了这两位同盟会义士的结合。在死与生之间,汪精卫与陈璧君的婚礼,让人们隐隐以为,多年以来的流血牺牲已该告一段落,新的生活,正如这场人们期待已久的婚礼一样,理应受到整个中国的祝福。
                            《民立报》上很快发表消息祝贺汪陈成婚,雷鸣后来为汪精卫作传吹捧,谈及汪精卫与陈璧君的结合,其间虽不乏谄媚之词,却也暗示了那个时代对这场婚姻的态度:“及至民国肇基,国族光复,他们也便以一对同志夫妇的新婚姿态,和中华民国一起诞生了。这种巧合,如今想来实在是异常有意义的。”雷鸣甚至以“模范”来描述汪陈的婚姻,“以共同事业而结为终身伴侣,在世界各国革命史上原非鲜见,不过像先生伉俪间那样情爱弥笃,在私生活上树立一种模范者,却也并不多见。”   民国开元,尘埃虽未落定,一场革命者的婚姻,两个出生入死的年轻人的结合,足以给时代以慰藉。   所有人都期待着她们结婚之后,可以为国家多做些事情。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7楼2015-05-11 21:31
                            收起回复
                              2025-08-22 22:17: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份卖身契并没有改变汪精卫的生活,他不过变得更加阴郁,更加不自由。这份卖身契真正改变的,却是陈璧君的生活。她的家族成员很快占据了各种重要的岗位,从广东省主席到建设部、组织部、宣传部部长,从财政厅长到警备处长,她更亲临广东,以“广东政治指导员”的名义控制时局,她终于从独当一面的“汪夫人”,变成了总揽全局的“陈指导员”。   与此同时,陈璧君更加严密地监控着远在上海的汪精卫,她将侄子和五弟任命为汪精卫的机要秘书,追踪他的动向。当彼此间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爱情其实已然名存实亡,就像陈璧君手中昙花一现的权力,看似牢不可破,实则不堪一击。   1944年,汪精卫枪伤复发,抢救无效去世。一年后,抗战胜利,陈璧君被蒋介石诱捕,开始了后半生的铁窗生涯。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15-05-11 2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