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吧 关注:6,458贴子:745,634
  • 3回复贴,共1

陈启才之“中国工匠的‘哥猜(1+1)得解定理’”是什么东东?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陈启才称:
“建立“工匠函数”Q(x):任取正整数x>2,规定将x表为两个互素的正整数之和的对数记为[Q(x)]/2,即由此产生Q(x)就是欧拉函数,可供计算。”
把欧拉函数φ(m)改头换面,就成了他的“工匠函数”Q(x)。这种赤裸裸的盗窃行为,应当受到强烈谴责!


1楼2015-05-04 08:52回复
    陈启才发帖称:
    “标题选定:将哥德巴赫猜想提升为“偶数2n>6都可表为两个不同奇素数p2>p1>2之和”,简称为“哥猜(1+1)”。则中国工匠构建有如下三条定理:
    一、奇素数鉴别定理:任取奇数2k+1=q,将q表为两个正整数之和有k对解。当且仅当这k对解的表和两数全都两两互素,方可鉴定q是奇素数;反之,有表和两数不互素者即合数。
    ——为此,建立“工匠函数”Q(x):任取正整数x>2,规定将x表为两个互素的正整数之和的对数记为[Q(x)]/2,即由此产生Q(x)就是欧拉函数,可供计算。…”
    1,这哪里是什么构建“奇素数鉴别定理”,明明是为了盗窃欧拉函数!
    2,鉴别,鉴别,不鉴不别。对于一个很大的奇数,写都写不出,又怎么“鉴别”它是素数还是合数?因而,“任取奇数”很武断!
    3,鉴别奇素数的方法多多。但是,鉴别方法与哥德巴赫猜想命题(A)的证明没有必然联系。正如已经知道素数无穷多,谁也不敢说由此而哥德巴赫猜想命题(A)一定成立。


    3楼2015-05-04 15:28
    收起回复
      2025-11-21 22:19: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陈启才发帖称:
      “二、哥猜(1+1)得解定理:任取偶数2n>6,都有(n-1)^2-Q(n^2-t^2)=t^2,开方所得表里如一之t,使得n-t=p1与n+t=p2同为奇素数。——因此,将两个不同奇素数之积称为“双异因子奇合数”,则得解定理就是问积所给出的“双异因子奇合数鉴别定理”。”
      1,首先,必须谴责那个盗版的“工匠函数”Q(x)!恢复其欧拉函数φ(m)的真身。
      2,之所以有“(n-1)^2-φ(n^2-t^2)=t^2,开方所得表里如一之t”,是因为“预先指定”了“n-t=p1与n+t=p2”的结果。既然,“任取偶数2n>6,都有”“n-t=p1与n+t=p2”,就必有:2n=(n-t)+(n+t)=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命题(A)已经成立,还要那个玩意 √[(n-1)^2-φ(n^2-t^2)]=t 干什么?
      3,如果,“预先指定”:n-t≠p1,n+t≠p2,那么,就必有:2n=(n-t)+(n+t)≠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命题(A)就不成立。
      总之,所谓的“哥猜(1+1)得解定理”,全凭歪嘴一说。


      5楼2015-05-05 11:10
      回复
        陈启才发帖称:
        “三、动态化的威尔逊定理:若p整除[(p-1)!+1]之p已知是奇素数;则(2n-p)整除[(p-1)!(2n-2p)!+1]之(2n-p)也是奇素数;使哥猜(1+1)得解。”
        1,威尔逊定理:如果p是素数,那么
        (p-1)!≡-1(modp) (1)
        亦即:
        p|[(p-1)+1] (2)
        2,大于1的自然数n为素数的充要条件是
        (n-1)!≡-1(modn) (3)
        亦即:n|[(n-1)!+1] (4)
        3,由(2)、(4)可知:
        A,一对孪生素数(p,p+2)生成的充要条件是
        (p+2)|[p+1)!+1] (5)
        B,泼林那克相邻素数对(p,p+2k)生成的充要条件是
        (p+2k)|[p+2k-1)!+1] (6)
        C,(p,2n-p)同为奇素数的充要条件是
        (2n-p)|[(2n-p-1)!+1] (7)
        4,必须注意:这里的所有数式都是判别式,“判断”不到,就无法“区别”。正如数学家对(3)式的评价:“条件(3)虽然是判别一个自然数n是否素数的充要条件,但这一判别条件并没有什么应用价值。例如当n 是一个3位数时,(n-1)!+1 就是一个超过100位的数,所以计算粮食非常大的。”
        因而:
        不会因为有了(2)、(4),就能知道素数无穷多;
        不会因为有了(5),就可以认为孪生素数猜想成立;
        不会因为有了(6),就可以认为泼林那克猜想成立;
        不会因为有了(7),就可以认为哥德巴赫猜想命题(A)成立。


        6楼2015-05-06 1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