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辩论很久以来从没停止过,双方似乎谁也说不服谁,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辩论双方或某一方不能做到理性辩论,不能做到不回避问题。另外,就是反方对某些论据的拒绝承认。当然很多时候也是和网络局限性有关的。
一、我对中医总体科学性的论证
论证中医总体科学首先应确定科学理论的定义和判断标准,然后依此标准对中医加以评估,全部符合即为科学,不全部符合即不能称之为科学。我想这是一个判断此问题的必然逻辑思路,有反中医者这个都没有去做,思维方法可见一斑。
[quote]我关于中医的主要观点:
1、总体来说,中医理论属于科学理论。
我认为(我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以没有摘抄词典),高度概括地说:
a.科学理论的定义:科学理论是人类思维对自然规律的总结。
b.科学理论的判断标准:逻辑性和实效性。逻辑性是指能自圆其说(自恰)。实效性是指经过实践检验发现理论的描述总是与事实吻合,或理论的应用在一定范围内总是有效。(实效性即可证伪性)
而中医理论具备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同时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其有效性。
结论:中医理论是科学理论无疑。
2、中医理论属于广义的自然科学,但不属于狭义的自然科学。
3、任何科学理论体系都可能会存在错误。
4、中药发挥疗效离不开中医理论,废医存药的想法是幼稚的。
5、中药西药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药物本身,而在于其是在何种理论指导下应用的。按照中医理论应用就是中药,按照西医理论应用就是西药。[/quote]
上面的第一部分即是我对科学定义和判断标准的描述,关于定义方面,因为是高度概括,所以需要解释一下,比如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是错误的总结还能叫科学理论吗?科学理论总是在不断接近真理,怎能说完全反映自然规律?关于这两个问题,我想我的定义是省略了“正确的(总结)”这一定语,其已经包含了此涵义,为何没标明“正确”我也是为避免容易让人觉得科学理论其实无法保证全部正确。至于第2个问题,我的定义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是科学理论的奋斗目标,应该这样去理解。
关于科学理论的判断标准方面,首先,必须能自圆其说,没有不可解释的自相矛盾,能够让人理解。对于中医理论,如果有两组人,A组人理解中医理论,B组人不能理解,且两组人都具备同等的科学素养,那么事实往往是理论可以理解,而由于B组人没有去深入了解或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而不能理解。因为一个缺乏逻辑的理论,有科学素养的人是没理由能理解的,我想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其次,此理论的应用总是有效,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事实总是与理论的描述相符,那么理论就应该被认为是正确的。这里的“总是有效”,包括各个方面的检验,即生活的检验和实验室的检验等;同时这里的“有效”是指真正的有效,即排除了安慰剂和自愈效应,本文的“有效”多是此含义,以后略之。另外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实效性是指理论的应用是否有效,不是对于某种疾病的有效率,这是两个概念。
关于科学的判断标准有很多版本,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离不开这两条,比如“可证伪性”,我也同意它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其实对可证伪性的考证已经隐含在实效性中了,因为有实效的理论必然有可证伪性,因为无效即被证伪。这里,有反中医者常常会说,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等看不见摸不着,根本无法证伪,其实他们没有想明白事情的本质,阴阳五行以及经络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其理论的应用是否有效来证伪,比如如果应用经络理论治疗疾病无效,经络理论即被证伪。抽象的概念总是看不见的,但不能说不科学。比如牛顿定律里的力的概念,力本身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证伪?就是通过观察物体运动,观察物体运动是否符合牛顿理论的描述,符合我们就认为牛顿定律是科学的,力是存在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医理论只不过是概念更复杂和抽象一些罢了,道理是相通的。
一、我对中医总体科学性的论证
论证中医总体科学首先应确定科学理论的定义和判断标准,然后依此标准对中医加以评估,全部符合即为科学,不全部符合即不能称之为科学。我想这是一个判断此问题的必然逻辑思路,有反中医者这个都没有去做,思维方法可见一斑。
[quote]我关于中医的主要观点:
1、总体来说,中医理论属于科学理论。
我认为(我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以没有摘抄词典),高度概括地说:
a.科学理论的定义:科学理论是人类思维对自然规律的总结。
b.科学理论的判断标准:逻辑性和实效性。逻辑性是指能自圆其说(自恰)。实效性是指经过实践检验发现理论的描述总是与事实吻合,或理论的应用在一定范围内总是有效。(实效性即可证伪性)
而中医理论具备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同时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其有效性。
结论:中医理论是科学理论无疑。
2、中医理论属于广义的自然科学,但不属于狭义的自然科学。
3、任何科学理论体系都可能会存在错误。
4、中药发挥疗效离不开中医理论,废医存药的想法是幼稚的。
5、中药西药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药物本身,而在于其是在何种理论指导下应用的。按照中医理论应用就是中药,按照西医理论应用就是西药。[/quote]
上面的第一部分即是我对科学定义和判断标准的描述,关于定义方面,因为是高度概括,所以需要解释一下,比如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是错误的总结还能叫科学理论吗?科学理论总是在不断接近真理,怎能说完全反映自然规律?关于这两个问题,我想我的定义是省略了“正确的(总结)”这一定语,其已经包含了此涵义,为何没标明“正确”我也是为避免容易让人觉得科学理论其实无法保证全部正确。至于第2个问题,我的定义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是科学理论的奋斗目标,应该这样去理解。
关于科学理论的判断标准方面,首先,必须能自圆其说,没有不可解释的自相矛盾,能够让人理解。对于中医理论,如果有两组人,A组人理解中医理论,B组人不能理解,且两组人都具备同等的科学素养,那么事实往往是理论可以理解,而由于B组人没有去深入了解或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而不能理解。因为一个缺乏逻辑的理论,有科学素养的人是没理由能理解的,我想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其次,此理论的应用总是有效,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事实总是与理论的描述相符,那么理论就应该被认为是正确的。这里的“总是有效”,包括各个方面的检验,即生活的检验和实验室的检验等;同时这里的“有效”是指真正的有效,即排除了安慰剂和自愈效应,本文的“有效”多是此含义,以后略之。另外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实效性是指理论的应用是否有效,不是对于某种疾病的有效率,这是两个概念。
关于科学的判断标准有很多版本,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离不开这两条,比如“可证伪性”,我也同意它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其实对可证伪性的考证已经隐含在实效性中了,因为有实效的理论必然有可证伪性,因为无效即被证伪。这里,有反中医者常常会说,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等看不见摸不着,根本无法证伪,其实他们没有想明白事情的本质,阴阳五行以及经络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其理论的应用是否有效来证伪,比如如果应用经络理论治疗疾病无效,经络理论即被证伪。抽象的概念总是看不见的,但不能说不科学。比如牛顿定律里的力的概念,力本身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证伪?就是通过观察物体运动,观察物体运动是否符合牛顿理论的描述,符合我们就认为牛顿定律是科学的,力是存在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医理论只不过是概念更复杂和抽象一些罢了,道理是相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