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09日漏签0天
芳华李敏吧 关注:5,244贴子:446,21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5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芳华李敏吧
>0< 加载中...

【饭❤团儿】ZT 玉精神,花模样—王文娟之经典黛玉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几日追看北京台的《红楼梦》,倒把沉淀于心数十年的另一版经典红楼勾了起来,它便是1962年由岑范执导拍摄的越剧电影《红楼梦》。这个老版本的成功在于线路清晰(只取爱情主线),人物丰满(个性毫不模棱,鲜明得几能呼之欲出),解构合理(能在短短一部电影里浓缩了精华并把前因后果人物主次关系交待清楚已经很不容易,就不必诟言程高本的底本了)及词藻优美不亚于昆曲的台词(特别表现在“读西厢”、“葬花”、“焚稿”中,传唱至今经久不衰),因此也成为许多人包括我在内心中永恒的经典红楼。
这一部越剧史上的名剧,我叫它“小红楼”,因为它和真正的有容乃大的巨作《红楼梦》毕竟不能相提并论,它微观而精致,煽情而秀美,有它的先天不足,比如戏曲的区域局限和电影的篇幅局限,也有它生逢其时的优势。因为之前只有一部周璇主演的黑白电影问世,而香港邵氏差不多同期拍摄的乐蒂版《红楼梦》,除了乐蒂的气质出众外,其它真是差强人意,包括半戏半歌的黄梅调,远不如早已在舞台上深入人心的越剧委婉入耳、意蕴深长。虽没有集一国之力那么夸张,但那摄制班底可谓集结了最强阵容,演员则由越剧界享有盛誉的流派名家担纲主演,即徐玉兰、王文娟、吕瑞英、周宝奎、徐天红、金采风等。越剧电影《红楼梦》一旦杀青惊艳亮相,其轰动效应非今人可想像。我辈中人能有缘得见时,大概在七十年代解禁以后了。仍是盛况如昔,久映不衰,以至于成了全民皆知的“红楼范本”。
拍《红楼》,黛玉为其中之魂,这点想必很多人会有共识。说真的,林妹妹打动我的还不完完全全因为王派的唱腔,首先是这个人物在曹霑笔下塑造得太好,黛玉斯人有种鸟惊心花溅泪的气质,其才情、孤傲、冰清玉洁都是我深爱的。我3岁时就看过舞台版的《红楼梦》,那不过看的是故事而已。5岁开始阅读《红楼梦》,从大处讲,那是太浩瀚了,可以说是我最初全面接受中华文化的启蒙老师,诗赋词曲、琴棋书画、礼教宗规甚至吃喝玩乐无一不包。从小处讲,则是对每个人物的细心体会。这里边,黛玉是我心目中的头挑。对她一颦一笑一诗一文简直不赖于宝玉式的着迷,等到我看电影《红楼梦》那时节,年纪不大,对林黛玉可是熟悉得好像上辈子就认识的了,所以这才大吃一惊。惊什么?王的黛玉活脱脱就是我心里的黛玉,这话几千万个人都说俗了,但说俗的话未必不是真理。天衣无缝、丝丝入扣,她虽说在演我却没有感觉她在演,只觉得她就是黛玉,形神合一,风姿清高绝尘,她的美她的风流正如一块温玉,不外溢不耀目,却晶莹剔透、宝光流动。她的含蓄美独步天下,一下子就把我给征服了。我数遍指头,只有夏梦、赵雅芝可以比肩,但前一个美得太惊心动魄,后一个含蓄而不够风流,所以王在我心中的位置由此无可取代。
前几年香港在举办越剧电影回顾展时,唯美派的专栏撰稿人迈克貌似不经意地拿了《红楼梦》中紫娟的一句唱词“玉精神,花模样”来白描越剧艺术,细细想去,竟十分妥贴。越剧的灵秀之气透射于王版黛玉身上,也算得纤毫毕现、神韵俱出了。也许,如今的审美口味,单凭几张剧照难以让人品出其中的风骨,但若是看过此版红楼,恐怕会对“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之言会心赞叹的吧。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度娘死都不肯让我发帖,已经被删除三次了,都是在一秒钟之内就被删除的,无法了,木耳你看着办吧。


2025-05-09 18:40:50
广告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诗解黛玉三五章,不辞长作梦中人】①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贾母的一声“外孙女儿”,令小小年纪经受丧母之痛的黛玉倍感亲切与凄苦,“伤心只与至亲说”,悲从中来,直唤一声外祖母哭倒在跟前。及至长辈面前序礼,她又是乖巧克守的,举止言谈不俗,那份风流姿态,自当得起这两句白描“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直到听闻宝玉来了,神色中才露天性,从好奇、疑惑到犹见故人的欣然,竟把“娇羞”两字给忘掉了。宝玉唤一声“林妹妹”,但见她袅袅站起,情不自禁地朝“前世见过似的”故人迎去,那段耳熟能详的对唱毕,轻摇碎步依到贾母身边,充满了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粉面含笑,目光始终不离宝玉左右,教人不觉为他俩的“一见如故”也面露喜色起来。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宝玉掷玉,本是他的傻气发作,可怜“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在一旁坐立难安,五味杂陈。此处林的身影基本皆为背景,却丝毫不马虎糊弄过去,羸弱的她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孩般又着急又后悔又自责,手足无措。可惜此处没有近景,想必早已泪盈于睫了。
  单看这一序幕,便知何谓表演的细腻,它既有节奏上的起伏,又有细节上的层次感,如此丰富的表演,才能去除平面化、单一化的人物理解,见之有感,望之生情。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擦,你们知道被删帖的原因吗?
自己去查阅红楼梦关于林黛玉外貌的描写,就是眉毛如何,眼睛如何那首诗。
这居然也是违禁的,度娘是疯了吧。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诗解黛玉三五章,不辞长作梦中人】②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牡丹亭》
  (原著第二十三回)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宝黛两小无猜的快乐时光原著中只在三四回一笔带过,编剧忒细心,移植了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接着衔接宝钗进府,短小而精致的一段,却把宝黛之间耳鬓厮磨的情谊活泼泼表现出来。黛玉春困浅寐,宝玉来寻她,见她犹自卧榻不起,竟同榻而眠,黛玉复起身,两人并肩厮磨,只觉纯真可亲而毫无狎昵之态,呼应着日后葬花时宝玉的剖腹掏心“同桌吃饭同床睡,总见得,我俩情谊比人好”。胭脂痕引出混世魔王的雅号,此处黛玉童真未改,笑得娇俏恣意,如风吹花枝。正如王文娟在她的表演心得中讲到,黛玉并非不爱笑,她比别人更多一份率真的性情,尤其与宝玉在一起时,她的内心更加明媚张帜,有时也怄气,但玩笑时却是无遮拦的快乐。
  自宝钗到来,黛玉便多了一层心事,“金玉良缘”是她心上阴翳,更有宝钗的家底排场、行事姿态令她成为黛玉的假想敌。至此,黛玉的无忧时光告终,曹公情榜上写明,黛玉是情情,情情之人,未免作茧自缚,甘为情困。王文娟对黛玉的解读甚准,“爱情就是她的生命”,虽然这其实是一种无意识的爱情,却中之已深。正正是“无人时在幽闺自怜”,“到人前强把花魁占全”,黛玉外在弱势,心气便要足了强,吟诗下棋,无不以压倒宝钗为荣。这让“世外仙姝”有了一脉人气,倒比少年持重的宝钗越发鲜活可爱了些。对弈中途,宝玉被父亲传唤,宝钗镇定从容,而黛玉这个情情又是为宝玉穿裘,又是担心他受责,一片忧心全系在宝玉身上,此段王的眼神极见功力,赞!
  [读西厢]一折,王文娟对黛玉的心念、神思、性格绝对解读得肌理分明。我们看唯美的剧照是一回事,无非觉得宝黛互通心曲,真真看这段影片时,不由你不深入其境。这里的黛玉非常立体化,有真嗔有假嗔,有真嘲有假嘲,有忘我有情急,有酸刺有衷情,活脱脱一部表情大全,观者若眼、耳、心能跟得过来,会心处亦不远矣。激将、耍宝、争书、生气,一番小儿女情态之后,宝玉终于将《西厢记》递给了黛玉,花树下,一个阅书入神,一个观人渐痴,忘情之处,心曲流露。世人为何独对这段[读西厢]记忆深刻,盖因情窦初开、两情缱绻时最是美好,所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即在此刻。王文娟曾说,表演此段黛玉,要细致又简练,要天真又自尊,真难为她把握得如此之好。


2025-05-09 18:34:50
广告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诗解黛玉三五章,不辞长作梦中人】③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其一)”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其二)”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其三)”
  (原著第三十四回)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黛玉爱哭,曹公以“绛珠仙草来还前世甘露之惠”妙笔神化,宿命之说,美则美矣,却有些儿缥缈虚化,曾闻王文娟细说黛玉在三种情境下会哭,讲得朴素自然,在情在理。第一种,寄人篱下,感怀身世,自怜而哭。第二种,见宝玉受了委屈时,心中难过要哭。第三种,宝玉待她好的时候,她也会哭,而这种心灵相通的感动令她哭得最厉害。当然,黛玉会哭的情形远不止这三类,但其因果无出左右。
  [诉肺腑情迷活宝玉]一折,编剧轻巧地将宝钗与湘云移花接木了一下,原著里也是间接提过宝姑娘的“仕途经济论”,这么一糅合,人物情节便紧凑了。袭人因私心上素与宝钗亲厚,言语间总不觉流露出抑黛扬钗之意,宝玉此人,胜在实心实意,人前人后并不避嫌疑,从不掩饰对黛玉的别样情谊。他扑愣愣一句实心话“林妹妹从来不说这样的混账话”,对房外倾听的黛玉不啻于菩提甘露,何等暖心润肺。画外音吟唱道“万两黄金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求。背地闻说知心话,但愿知心到白头”,而此刻黛玉百感交集,几个特写近景,将她“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的七情面上尽数捕捉,晓旭在拜访王文娟时曾专门提到这一段的表演,随着镜头慢慢拉开,黛玉一步三折、渐行渐远的身影把那份徘徊悱恻的复杂心绪延续诠释透了。
  [笞宝玉]之后,有一小段宝黛的对手戏,这便是王老师谈及的第二种“哭境”。宝玉挨这顿板子原也并不无辜,死了的金钏,逃了的琪官,宝玉脱不了干系,偏又是贾政最为痛恨的“与丫头戏子们狎戏”的劣根,自然往死里打。可叹黛玉既认了宝玉为毕生知己,爱情上的盲目性越发遮了眼,黛玉眼里只有一个宝玉,只看到他挨了打、伤了身,并不追究前因后果,在病榻旁哭成“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啜泣半晌道“你可受了委屈了”。原著里说的是“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么说也是为了心疼宝玉而非苛责他的乖张行为,电影中则更直抒其意,显见黛玉对待宝玉比之“读西厢”时又进了一层,感情上达到互为体恤、同声连气的境地。
  有了上述铺垫,宝玉巴巴地遣晴雯送帕去潇湘馆,将两人的情生意动自然推进。这个微妙的举动实则是两人从豆蔻年华的手足情变为有意识的两性爱情的转折点,再不是你赠我一个荷包我赠你一串香珠的意思了。我极爱电影中的这段“外静内动”的[题帕寄情],也只有电影语言才能将黛玉此刻“无声胜有声”的内心感叹表现得淋漓尽致。伊人倚案独坐,手持罗帕竟是痴了,人不动,风在动,竹在动,烛光在动,心何尝不动?“神魂驰荡”四个字,透过她沉静的姿态竟扑面袭来。王说“宝玉待她好的时候哭得最厉害”,此处黛玉是没哭,但她借笔“题帕三绝”替她哭得个心魂摇荡、不能自持,这是她体会到赠帕的意思了。这段戏的难度也可知一二了,形体上的真哭好演,情绪上的痛哭怎生演来?王文娟的高明就在于疏淡清雅之间,通过形态、表情、眼神和举止的停顿,将黛玉外在含蓄内里激荡的情绪演活了。前文曾提及的两句绝唱“他是帕上情丝千万缕,我是笔间心事一行行”也功不可没,“若是今生有奇缘,为什么合一个心肝合一副肠?若是今生没奇缘,为什么隔一座高山隔一座墙?”,这六句唱词在此处已是堪堪够了,百看不厌,百听不厌。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诗解黛玉三五章,不辞长作梦中人】④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词》
  (原著第二十七回)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佛说妙色王因缘经》云:“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那黛玉自接过宝玉私赠旧帕,心坎里早已情根深种,其所喜所忧所疑所恐,皆从一个“情”出。[抚琴]一折,脱胎于原著八十七回,只借它一出场景,弹的是古曲“梅花三弄”,倒不作悲怆之音,也无断弦之殇。宝玉一壁行来,凤尾幽森,琴韵清切,王在此处的神态姿容十分娴静典雅,观其指法,亦是略通琴理,绝不是摆摆架势而已。“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此乐此景,与原著中黛玉所作后半章琴赋的意境却天衣无缝,透着些“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意思。这一幕,我每看必要大发花痴的,看戏的尚且如此,何况痴心呆意的宝哥哥呢。编剧徐进在这几幕穿云度月的插曲上是很见功力的。
  再如后边的[闭门羹],就像琴曲中突然停了一拍,两情相悦两心相知时偏给你来个变奏。黛玉夜访怡红院,在她纯属自然之举,却不防被晴雯拒之门外,真是“一声娇叱半身凉”,晴雯哪里知道自己无心的借口“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对黛玉是风刀,是霜剑。王文娟在这里的表演仍然富有层次,晴雯之言开始对她伤害尚微,她最初的反应是疑惑、无奈也许还有点自尊心上的伤害,怔一怔,默默低首离开。及至听到人声,亲眼目睹几人拥蔟着宝玉殷勤恭送宝钗出来,不由变色,伤害升级,一则相爱的人眼里容不下砂子,二则她自忖与宝玉的感情甚笃,此时见这番光景,又勾起“金玉”的忌讳来,不免气恼悲忿。这还不够,编剧又移植了第八十三回一个小细节过来,正自伤心时,听到园内婆子叱骂丫头的话,竟句句如针戳在心中,“这里住不得了”,王说这句念白时分寸感甚好,既把积累至此的悲忿之意尽数而出,又显露她心境中挥之不去的孤独凄凉,本来很杯弓蛇影的一回事,她演来却让人能感同身受,大为同情怜惜。
  [葬花],几乎成为林黛玉的独绝表征,世人有赏花、惜花、咏花,古往今来“葬花”者唯黛玉一人。一阙[葬花词],演尽黛玉其人孤标傲世、质同冰雪的风骨。如果整折葬花,只见黛玉在自怨自艾,愁苦莫名,那就是理解上的浅薄了。自比落花,固然自怜,若单是自怜,那哭一场也够了,黛玉葬花,有她的孤清高洁,王老师说得好:“她争取理想的生活,但决不去投靠人家,讨好人家,决不用什么手段。”她的忧心并非空穴来风,她清醒又聪明,深知自己孤高的性情、羸弱的肉身、寒薄的家境在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无立足境,纵有绝世才情,于一个闺阁女子,又有何用,不过作风月之叹罢了。葬花,是自喻将高洁理想、纯真爱情、风流文采连同冰肌玉骨一同掩埋,不教它们毁于浊世。只有读透这层意思,葬花才不流于表面,戏曲表演中身段、唱腔的唯美虽然占了不少优势,但也仅仅在王身上,我看到了黛玉的“绝世而独立”。[葬花]后的宝玉诉情,两位前辈在表演上使宝黛情感交流已如呼吸,切切可闻,宝玉的那句“你放心……”,黛玉的那句“我都明白了……”,语断情连,意味深长,“且以我心换君心”,何等的默契。此中妙处,难描难画,实在要看了才知道,后辈之作,终是效颦而已。一叹。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诗解黛玉三五章,不辞长作梦中人】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柳絮词》
  (原著第七十回)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哎呦,可算是贴上了……
原作者是颜瑟。
大家都知道的啦,蓝桥贴的作者。


2025-05-09 18:28:50
广告
  • 子非001
  • 敏字二横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其实我觉得,那么个烂版本,又是只客串三次……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5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芳华李敏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