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32,998贴子:74,660,993

回复:串联大历史的英雄人物(长篇随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法家的核心,众说纷纭,讲的泛一点,法家的核心是“法制”,但这两个字包含的范围太大,并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而细分之下又可分为三派:重法、重术、重势,但这又已经进入操作的层面,所以法家的整体想法包含的相当广,可以说法家的思想追求的是有效率的政治管理,而对君主以外的所有人进行规范,是它的核心。
法律的规范,其主要作用在于“止争”,而人是经济的动物,要达到“止争”就必须明确物权所有,也就是要建立物权法,很多同志们都认为“物权法”是现在法律的产物,殊不知,在二千多年前,物权法的观念及法律已经被清楚的定义出来了。
口说无凭,我们来看法家思想大师慎到对物权法的阐释。


IP属地:中国台湾34楼2015-02-12 13:20
回复
    前排马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5-02-12 13:54
    回复
      2025-08-09 19:5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继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5-02-12 16:38
      回复

        要了解魏国变法的成就,我们要先了解魏国在魏文侯时,其国家的状况:
        在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魏、韩得到的要少一些。赵氏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魏氏与韩氏笼罩在赵氏的南边,魏氏偏西,韩氏偏东。赵氏占有的智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魏氏很压抑。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国,东边是新兴的韩国,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三门峡渑池、陕县和灵宝地区)。魏国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魏氏集中在晋西南,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魏国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国的西部和南部。
        整体来说魏国土地状况并不太好,除了运城谷地外(首府安邑附近),其它地方大多是山地,发展农业不利,如此要达到富国强兵,不能完全采用传统国家的重农政策,魏国需要另辟蹊径。


        IP属地:中国台湾39楼2015-02-12 18:20
        回复
          前面说过,魏国处于战国七雄的中部,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经营商贸。
          魏国的周边国家中,各有各的特产。秦国的家畜、皮革、玉石,赵国的布帛、枣栗、家畜、皮革,楚国的鸟兽、橘柚、茅竹、丝绸在当时都很有名,魏文侯鼓励魏国百姓从商,参与各国土特产贸易,魏国获得了大量的商业税,国库充实了。
          但商业税相对不稳定,而且还有如何稽查的问题,毕竟在那时候的技术条件下,唯一能够稽核的办法就是在重要路口设关卡抽税,这样不仅耗费人力,而且无法避免商人走其它路线避免被课税,而且税额标准也不好制定,因为商品种类繁多。
          还好魏国出产一种东西,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品,这是魏国主要税收的来源,并为后来魏国“武卒”建立,在财政上做了重要的贡献。


          IP属地:中国台湾40楼2015-02-12 18:35
          回复
            这个东西就是盐,因为魏国境内有一个大盐池,地点就在魏国首府安邑(山西运城)的旁边。
            魏国开盐由国家公卖之先河,后世大多数的朝代都效法,到清朝时还是如此,所产的盐可以销售到周遭各国,为魏国国库带来巨大的税收,而且此税收不但有保障,而且生产地集中,很容易控管。
            魏国的经济环境如此,其变法自然也环绕商贸这个重点来进行,商贸跟传统的农业社会最大的不同就是货币经济的重要性必然要提高,因为交易量大了之后必然需要货币或是类货币产品的介入,而货币经济下的法律重点跟农业经济相比会有较大的差异。


            IP属地:中国台湾41楼2015-02-12 20:54
            回复
              李悝是魏国变法的主导着之一,其所著的法经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法经共有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大家可以看出,其中前四篇的重点都是在防治、逮捕、处罚盗贼,而商业社会的兴起,财务可以用货币方式来累积,正是盗贼大量产生的原因,为了使商贸活动顺利进行,国家需要用法律及行动来保障人民的物权,这就是魏国变法的重点。


              IP属地:中国台湾42楼2015-02-12 21:01
              回复
                透过以上的种种行为,魏文侯在养精蓄锐三十多年后,魏国变富了,但变富还不够,要能在战国乱世立足,甚至并吞别国,魏国需要变强,就需要军事型的人才,这样,吴起的机会就来了。
                根据个史记的记载: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url]http://司马穰苴[/url]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IP属地:中国台湾43楼2015-02-12 21:11
                收起回复
                  2025-08-09 19:47: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还有一种讲法是吴起是由魏国宰相翟璜推荐的,不过不管是那一种讲法,在魏国的这一段的时间,都是吴起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时间,西河这个地方,是吴起长期征战、管理的地方,他对西河充满感情,甚至连秦国归附的人民也喜欢、敬爱他,从这点来看,吴起虽然政治敏感度不够,但确实是个有能力且魅力的人


                  IP属地:中国台湾44楼2015-02-12 21:2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15-02-13 17:19
                    回复
                      中国人论断历史人物,常常喜欢用诛心的方式,例如典型的吴起为士兵吸允脓仓的故事,理论上,这应该是称赞一个将军对士兵的仁爱之心,但是到了吴起身上,就变成吴起是为了功利之心而做,其实不管本心如何,怎么做才是重要的。
                      回到一个问题,吴起这样做到底是否增加士兵的伤亡,如故事中那位士兵的母亲所担忧的?
                      在军事上,除非不打仗,否则只要打仗,胜方通常比败方的伤亡减少很多,而作战勇敢的士兵也常常比胆小的士兵容易存活,因为战争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勇敢的士兵、好的训练、好的战略与战斗指挥,不但是打胜仗的不二法门,也是减少士兵伤亡的关键,吴起,正是这样的一个将军。


                      IP属地:中国台湾46楼2015-02-14 09:55
                      回复
                        按照吴起自己在“吴子”一书的记载,自己生平参与作战--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也许有吹牛的成分,但胜率超过八成,其它战役不分上下,也可算是一流的战绩了。


                        IP属地:中国台湾47楼2015-02-14 09:59
                        回复
                          吴起著有兵法“吴子”一书,相对于孙子兵法这种理论性很强的兵书,“吴子”是以问答式的方式为主,有点类似管理学院的个案分析,内容在军事教学上颇具有参考性。
                          “吴子”一书共有六篇,分别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形成军事学上一个完整的体系。


                          IP属地:中国台湾48楼2015-02-14 10:07
                          收起回复
                            刘明
                            --来自索尼Xperia Z1 l39h 汇精粹而立 更大更强更牛X!索尼,我只用Z 1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15-02-14 10:09
                            回复
                              2025-08-09 19:41: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说,西河之地主要在现在陕西省渭南市的整个地区,有洛水经过,土地肥沃,对耕地不多的魏国,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从战略角度来说,西河之地直接与秦国接壤,进攻时轻易可以直达秦国的精华地段渭河平原(即关中平原),防守时可以据守以待安邑的援军,且确保渡河的援军不会受到攻击,西河地一失,秦国在跟魏国的对抗马上处于下风。


                              IP属地:中国台湾51楼2015-02-14 2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