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909,495贴子:12,225,705

再看街亭之败的损失情况。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国志记载如下:

街亭: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

段谷: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

请注意引号的内容。

街亭之败并没有说死伤情况,只说了部队的建制被冲散了。
如果部队死伤惨重,或者多数军队都降了魏国。魏国一定会有这方面的记载。  姜维在段谷被邓艾打败,就有“星散流离,死者甚众”。的记载。

由此可见当时部队确实被打败了,但是这次胜利很明显不是歼灭战。
没有实际杀伤蜀国多少兵力。而且从陈寿的曲笔可以看出。被冲散的部队很可能大多数是找回来了的。

“非常明显,街亭只提星散,即溃败,而段谷不但提到星散,而且提到死伤惨重,两下对比,显然街亭死伤并不惨重。再看曹魏方面反应,段谷之战后立马在诏书中拉出清单,大肆鼓吹,而街亭之战后却拉不出清单炫耀,含糊其词了事,更充分说明其并无重大斩获。”



1楼2008-04-09 06:25回复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邰战于街亭,为邰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

    ------------------
    马良传里面也有“为邰所破,士卒离散”的记载。


    3楼2008-04-09 06:28
    回复
      2025-08-14 11:40: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是还原事实。
      街亭是溃败,不是大败。

      遮羞一说又是你的臆断。
      我说了街亭确实吃了败仗,但是究竟败到何种程度。我探讨的是这个问题。 

      还原真是的东西难道就是遮羞?


      8楼2008-04-09 06:40
      回复
        与魏将张邰战于街亭,为邰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 

        《三国志。马良传


        9楼2008-04-09 06:41
        回复
          为邰所破,士卒离散


          10楼2008-04-09 06:41
          回复
            不跟你角嘴劲

            那事实说话


            12楼2008-04-09 06:45
            回复
              为邰所破,士卒离散。
              “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

              以上两条你又如果解释。上面的可是说了,士卒是“离散,星散”。
              可没有说死了或降了啊!


              再看姜维段谷之败与邓艾:“星散流离,死者甚众”。 

              看见“死者甚众”了吗? 如果街亭确实死伤惨重,那么一定会有记载。
              按你的说法:“大破”就是杀了很多人。那么何必要在两处记载的地方加上“士卒离散”“众尽星散”的字眼呢?

              如果说是陈寿的不严谨的地方。为什么我就不能怀疑“击,大破之”是笔误呢?


              14楼2008-04-09 06:54
              回复
                贼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五人,率各万户,连屯汉兴,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同出馀汗。军讨汉兴,经馀汗。齐以为贼众兵少,深入无继,恐为所断,令松阳长丁蕃留备馀汗。蕃本与齐邻城,耻见部伍,辞不肯留。齐乃斩蕃,於是军中震栗,无不用命。遂分兵留备,进讨明等,连大破之。临陈斩明,其免、当、进、御皆降。转击盖竹,军向大潭,(三)将又降。凡讨治斩首六千级,名帅尽禽,复立县邑,料出兵万人,拜为平东校尉。

                这一窝显然是山越。单这儿就有六万余户,兵力最起码数万,十几万也不稀奇。而贺齐不但大破,还是连大破之,加一块儿才咔嚓六千人。以连为二次,则一战斩三千,连为三次,则一战斩二千,三次以上也就不说啥了。就这还没算杀良冒功,并咔嚓“乱民”的份,以东吴做派这号手段貌似正常至极。

                显然,所谓的“大破之”并非指斩获极多。


                16楼2008-04-09 07:07
                回复
                  2025-08-14 11:34: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16楼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大破不等于杀敌很多。击溃和歼灭是两个概念。
                  击溃的战役很多,但是成建制的歼灭敌人是战争中最大的胜利,如果街亭是一场杀敌数万的歼灭战的话,一定会明确写出。
                  死了多少人清扫战场是可以算出来的,而且战场是在魏国。
                  既然书上说了“众尽星散”。也说了“大破之”。
                  我都相信。由此可以得出,街亭之战是一场大败蜀军的战斗。
                  但死伤不见得多。魏国所谓的大破应该是圆满完成了夺回街亭的。


                  18楼2008-04-09 07:24
                  回复
                    我是相信三国志呢,还是相信《资治通鉴》?

                    恐怕还是应该以三国志为住吧。

                    而且是“连大破之”。加一块才6千人


                    21楼2008-04-09 07:58
                    回复
                      16楼我已经说了。

                      “大破,破 败 大败”主要是从胜败上来说。
                      没有那个地方说了。大破就是杀敌无数。

                      而且陈寿在写的时候,在很多地方都有点出,“死伤甚众”“死者数万”
                      等等字眼。
                      可见这些战斗都是清点过死亡人数的。

                      而街亭之战明确的说了“众尽星散”。“士卒离散”这些话。
                      可见街亭之战不是歼灭战。蜀军是因为水道被断,人心惶恐,所以被敌人一打就溃败了。


                      23楼2008-04-09 08:05
                      回复
                        以 位 则 北 兄 重 。 便 欲 送 玺 , 会 曹 操 断 道 。 』 绍 宗 族 累 世 受 国 重 恩 , 而 凶 逆 无 道 , 乃 至 于 此 。 辄 勒 兵 马 , 与 战 官 渡 , 乘 圣 朝 之 威 , 得 斩 绍 大 将 淳 于 琼 等 八 人 首 , 遂大 破 溃 。绍 与 子 谭 轻 身 迸 走 。 凡 斩 首 七 万 余 级 , 辎 重 财 物 巨 亿 。 

                        既 夜 藏 精 卒 三 千 人 为 伏 , 使 参 军 成 公 英 督 千 余 骑 挑 战 , 敕 使 阳 退 。 胡 果 争 奔 之 , 因 发 伏 截 其 后 , 首 尾 进 击 , 大 破 之 , 斩 首 获 生 以 万 数 。

                        自 正 月 至 闰 月 ,大 破 之 , 临 陈 所 斩 及 投 兵 降 首 数 万 人 。 刘 备 奔 走 , 仅 以 身 免 。

                        后 十 八 年 , 复 与 车 骑 将 军 夏 侯 霸 等 俱 出 狄 道, 大 破 魏 雍 州 刺 史 王 经 于 洮 西 , 经 众 死 者 数 万 人 。


                        -------------------------------------
                        请注意以上大破后的统计人数。
                        以上的“大破之”才是真正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斗。有明确的人数。
                        可见敌人是被完全消灭了,打败了,打跑了。所以才有清点战场的可能。

                        街亭之战因为蜀军只是编制被打乱,士卒离散。没有被直接歼灭多少部队。
                        随意陈寿才会加上一句“众尽星散”。


                        25楼2008-04-09 08:11
                        回复
                          那你也不能无视“士卒离散”“众尽星散”。这样的话。
                          如果是“大破之”还无法完全勾勒出当时战斗的情况的话。

                          以上两个词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26楼2008-04-09 08:13
                          回复
                            请注意我的话。

                            我给出的以上的“大破之”以后都有明确的人数记载。

                            而街亭之战却没有。 有的反而是一句“士卒离散”“众尽星散”


                            29楼2008-04-09 08:22
                            回复
                              2025-08-14 11:28: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以上的“大破之”都是几乎全歼了,这里的“大破之”就只是打散了?开始你想证明“大破之”不代表消灭了敌方大量部队,怎么现在又反着说了?张郃还要忙着收复失地呢...... 
                               
                               
                               作者: 123.112.50.* 2008-4-9 08:19   回复此发言 
                               
                              ----------------------------------------------------------------街亭之战的“大破之”还就是打散。

                              因为三国志正文明确说了“士卒离散”“众尽星散”。 

                              如果你没有更好的东西,反驳的话。那么就只能这样认为。


                              30楼2008-04-09 08: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