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吧 关注:4,814贴子:55,936

汉江北的老河口没资格跟湖北宜昌抢楚都丹阳和屈原故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5-01-09 20:11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1-10 11:09
    回复







      IP属地:北京5楼2015-01-10 16:25
      回复
        河南淅川出土文物只能证明楚国中后期才北上拓展到淅川,淅川至今尚未见西周时期楚文化遗物即是证明。
        要知道楚国前期楚人在宜昌秭归筚路蓝缕,衣衫不整东扩荆山南到沮漳河一带开辟耕作,中后期才实力雄厚起来,拓展疆土、发展器物,秭归出土文物没有淅川精致当然是很正常的事情。
        秭归乔家坝遗址、秭归柳林溪遗址等秭归地区楚国西周早期遗址就有很多证据证明楚人前期开疆拓土的艰辛
        秭归早期楚文化的遗址,见下面的论文:








        IP属地:北京6楼2015-01-10 17:16
        回复
          无视河南人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6-18 19:37
          回复
            意淫的河南人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6-18 19:37
            回复
              秭归不仅是屈原故里,而且是熊绎故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6-19 23:48
              收起回复
                东楚民俗西塞神舟会的所在地人民支持屈子故里秭归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5-21 16:39
                收起回复
                  证据,云地梦地加丹阳加汉水加丹淅汇的证据加九歌(帝降于北渚)的证据足以推翻秭归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5-22 19:51
                  收起回复
                    真的霸楚,去阴,无宵,无云,无梦,申,卢,谷,鄀等。楚国家发源地,通过翻阅研究历史文献,通过实地采风和考察,综合研究汉水、丹水的发源地及河流走向,沿途经过的地方,发现了地处老河口市西北的袁冲“古城”水库,不仅仅是古阴国的王城国都,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的 “楚国故都”,而且还找到了与史载相符的“楚长城、秦楚丹阳血战”的楚长城遗迹和丹阳古战场相关的蛛丝马迹,不仅发现了屈原流放汉北的地域,而且还惊奇的发现,原来自2009年起,屈原无家乡可归了,屈原的亡魂既回不了秭归,保康的重阳,又找不到一点跟屈原有关的历史和文化踪迹来。
                    最意外的是,经过研究发现,原来争议几千年的“屈原”居然是我们老河口人
                    不管是古阴国、楚长城、楚国发源地、丹阳之地、秦楚丹阳大战的战场、屈原流放的汉北、一系列从多方位、多渠道、历史文献、山川地貌、地理位置等证据都明确的指向
                    史载——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国率诸侯兵侵蔡,胜而伐楚。楚成王命屈完入齐师谈判。齐侯让屈完观兵威之盛,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回答他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齐侯于是与楚盟而兵退。
                    公元2005年版《邓州市志•卷23•文化•第7章•旅游》中提到“杏山楚长城”,并记有“2000年5月,经中国长城学会会员考察,确认为战国楚长城。”一段文字。认为楚国在此修筑长城是因为“公元前312年,秦楚在丹阳大战(长城正西十里处),秦斩楚军8万人,楚大败,惧秦,遂在丹阳之东杏山上建长城。
                    古史不仅记载了秦斩楚军8万人,楚大败,惧秦,遂在丹阳之东杏山上建长城楚修的事儿。还明确了楚长城下的丹阳古城,并且明确的记载了公元前312年,秦楚在丹阳大战在长城正西十里处。史籍所载的杏山,就是老河口市袁冲纪洪的朱连山,也叫三尖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5-22 20:36
                    收起回复
                      引用古籍是一方面,其次还需要有相关出土文物佐证。汉江北岸的老河口包括淅川、西峡等地请问有何文物能够支持丹阳就在你这?淅川出土的楚国文物最早不过春秋时期,而宜昌的楚季宝鈡可以追溯到西周中期,请问谁的历史更长?
                      而此之前的楚人迁徙历程,楚人自己的史籍《新蔡葛陵楚简》已说的很清楚了:“昔我先出自颛顼,宅兹沮漳,以选徙处”,"及江、汉、沮、漳,延至於淮。是日就祷楚先老童、祝融",尤其是这里,楚人先把长江放在首位,说明其早期国都在长江边,排除其他可能,只有宜昌和荆州是沿江的,而宜昌境内长江至沮漳河一带诸多早期楚王室文物频繁出土,包括当阳赵家湖墓地、枝江百里洲出土春秋早期楚国的青铜器、当阳季家湖古城的楚国青铜材质的宫殿建筑构建和枝江白洋镇出土的西周中期楚王室的楚季宝钟,均证明宜昌境内当阳沮漳河到枝江的长江一带为楚国早期丹阳都城的所在
                      且枝江楚国都城【丹阳】说亦 出现较早,《左传·桓公二年》就记载:“丹阳在南郡枝江县”


                      IP属地:北京19楼2016-05-24 10:13
                      回复
                        若无七到八个地理位置,河口还不敢去叫板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5-24 10:39
                        收起回复
                          若要牵强附会,恰恰是卧马没练到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5-24 15:24
                          收起回复
                            卧马居曾提到了楚武王伐罗国,那看清楚了,罗国(宜城)大体不出襄阳市南部,在宜昌的北部,史籍记载楚武王灭亡了罗国(今宜城)之后,为了在北进时,防止可能遭到罗国的遗民干扰,于是便把罗国的遗民从宜城南迁到楚都丹阳附近的枝江,其目在于奴役罗国遗民去修筑枝江附近的楚都丹阳城,罗国这时已成为楚的附庸国。故《水经注》云:“枝江地,故罗国。”《路史·后纪八》也说:“初国宜城,后徙枝江。”《通志·民族略》亦从此说。
                            也就是说,楚武王时期(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89年),罗国在楚都丹阳北部,而我论证的楚都丹阳在宜昌枝江附近,这正好和宜昌猇亭区与枝江接壤的万福垴地区的地理位置不谋而合,这个卧马居在楚武王伐罗国里面就没提到了是吧?估计知道了也开不了口,完全颠覆了他本人的论点,而此时老河口的丹阳城在哪里啊?若老河口还是当时的丹阳城,那还在罗国(宜城)的北部,楚武王还需要“北进”去伐罗国么?还需要把罗国遗民“南迁”到枝江附近去修丹阳城么?
                            罗国被楚所灭,时间约在公元前690年的楚武王伐随之前。否则,楚国决不能越过罗国去攻打随国,也不能越罗国去攻打随国,也不能越罗国去攻打邓国。所以,楚灭亡了罗国之后,完全控制了汉水交通要道,为吞并汉东诸姬和北向中原,打下了巩固的基础。再后来到了楚文王时,楚都由枝江丹阳迁都于荆州的郢,因罗国遗民在枝江,逼近郢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楚文王又将罗的遗民迁到今日湖南汨罗,《汉书·地理志》载:“长沙国罗县,”应劭日:“楚文王徙罗子自枝江居此”。


                            IP属地:北京22楼2016-05-24 18:31
                            回复
                              端午节将至,遥祭屈原


                              IP属地:北京23楼2018-03-29 08: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