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现未来吧 关注:3贴子:39
  • 0回复贴,共1

萨满祭祀仪式舞蹈有什么特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东北是满族的故乡,牡丹江一带保留了比较完整的萨满祭祀仪式,俗称“跳家神”。一个“跳”字便说明了舞蹈在仪式中的存在与作用。萨满即满一通古斯族的语言,意为“因兴奋而狂舞”之人。 祭祀活动由“穆昆达”(满语,即“族长”)主持。他首先把祖宗匣子“请”来,族人在穆昆达带领下,按辈分给先祖磕头行大礼。神鼓敲响了,萨满唱着神词,面对神案甩着香盒与神刀。然后,由负责供品的“老锅头”分派人“领牲”、“镇米”、“打神糕”、“摆件子”。供品摆满神案,族人一齐跪下,口念神语,颂赞神祖的功德。在“老萨满”流水般的叨念吟咏中,“小萨满”扭动腰铃,敲起神鼓,双手甩起—这就是祖传的“鼓舞”。晚上,黑暗中开始了庄重的“背灯祭”。 第二天早晨,进行祭天。萨满带领族人跪拜天神,祈盼天神赏赐一个丰收年。同饮自制米酒,共吃碎肉煮的“肉饭”。 酒足饭饱之后,在一阵神鼓神铃声中,族中老少在诸神与亡魂面前款款起舞,以示子孙不忘祖宗功德的情怀。祭祀用的手鼓称“抓鼓”,满语称“尼玛琴”。鼓背有抓环,它圆圆的形状代表着宇宙浩渺无垠。传说“萨满”可以坐着尼玛琴飞上天去见神祖。手鼓、腰铃、抬鼓(即“通鼓”),都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神件”,通称“神器”。“抓鼓”使用时,左手抓住鼓心的环,右手执鼓鞭,同时前、后、左、右抖手腕,空拍时敲打鼓边,一拍敲打两下,响声清脆动听,极富神圣的感召力。祭祖时萨满穿上“神裙”,全身抖动,腰铃左右摇摆,哗哗作响,仿佛神灵附体一般。第一次跳神,祭“悖悖神”。就是用自己种的米打做的“悖悖”来祭农神,祈求神灵庇佑族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由于鼓舞是以请天神和亡魂来人间赴宴为其主要内容,因而有着较浓厚的神秘色彩。颂赞神的功德,以流传多年“戒勒本子”为内容的唱词,主要靠老萨满的口传身授,受宗教的影响,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成分,旨在祈祷天地鬼神、祖宗神明,保佑人畜平安。唱词以流畅的满语伴着鼓点哼唱,鼓点节奏与哼唱的曲调具有浓郁的满族韵味。


1楼2014-12-30 11: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