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最后一天。距离2015年还有31天。
最近在找毕业论文的资料,有几点感慨。一是学校要求参考文献要有外文文献,可是谷歌都上不了,怎么搜外文文献?抱歉我见少识浅,除了百度真没用过多少其他搜索引擎,也不知道要从哪里找外文文献。然后我又发现了下载的一些知网论文,里面的外文文献是中文直接翻译过来的。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吗?还是真的有这种情况出现,直接找一篇文献翻译一下就好了?据说我们学校虽然要求外文文献,但是没有老师会去看,当然,怎么可能你的每一篇引用老师都去看,这不是要作死那些老师吗?说到文献,再旧事重提下,当我问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我的题应该从哪个方面切入较好(我的题有些偏非本专业,分配的题),然后他就说:你去知网下载那些文章来看就知道了。我有些不懂他的意思,这是知网相当于另外一个百度?只要看了足够多的别人写的东西,自己就能写出来了?我下载了十来篇(老师说最好下个200篇),发现内容基本大同小异,一个观点换了个人说而已,十年也没什么变化。于是我想,如果我看了200篇,然后整个思维方式就会局限在这些观点论据里面,怎么能够写出重复率低于10%的论文,分分钟会背了好么。也有看到一些同学打算就30篇知网文献就想完成论文,让我不禁竖起大拇指,真乃神人也。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把毕业论文看得过于重要了,所以有些草木皆兵。当然我知道以我们这种学校的老师的水平,再以我们学校学生的质量,实在是不能要求太多,但我总觉得,花两个月就想解决或者把一个行业、专业难题给了解透彻是不可能的,更别说以此提出对策了。我认为,应该从大二或大三开始就布置论文,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调查,去充实自己的理论,去了解这个专业方向,特别是最后一项,行业趋势,专业的问题真的不是观察和三五天就可以得出结论的,至于说,这么长的时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做论文的事情,那就是个人的问题了。如果有心,每天或者每周甚至每个月花几个小时就可以了,其主要目的是长期数据的取得,这样能够写的也就多很多了,而不是依靠别人的数据,观点,再加工。我在图书馆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图书馆的书最近的都是2012年的,很多书是没有的。另外关于原始数据,前面也说了,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搜集,现在虽然找的到,不过就有些麻烦,要往前找很久。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是,哪怕是我自己写的论文,翻阅了大量资料,最后也只能写出一个别人嚼烂了的话题怎么破?关于论文吐槽到此结束。
今天看到两个新闻插播一下。一,存款保险最高赔付限额50万元。什么时候我才能有50万元的存款呢。二是貌似十万个冷笑话拍完/制作完了,也许快要上映了,莫名期待啊啊啊。
最近很流行的一个鸡汤文,你觉得自己叼,其实是你圈子弱,平台低,对手挫。虽然我没觉得自己叼,但的确觉得自己圈子弱,平台低,对手,好吧,对手还是很多比我强的。其实这算是近期难得算好的鸡汤文了。很多事情,很多时候,如果一味接触负面信息,保持消极心态,得过且过,整个人就会对生活没什么爱。从某种程度讲,我并不对某些事情在这个时间里持非常美好的态度,但至少不因为它而影响自己,如果可以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最好,不行的话,偶尔给自己打一剂鸡血也没什么不可以,现在各方面压力都这么大,打打鸡血很正常。好了,今天讲的比较多。其他话题就等下一次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