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久不来贴吧了,希望这个帖子能提供点正能量,因为我自己也曾经从这里得到过益处,从关心一个演员到关心整个韩影,再到关心整个世界的电影,可以说打开了一扇无比丰富和美妙的窗口,让我领略了代表人类巅峰的电影艺术,其中的感恩之情无以言表。
1、宋康昊的“融入型”表演
宋康昊的表演方式,我称作体验融入式,即是以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融入到角色中,他顶尖的表演能力使得个人与角色无缝对接,显示出无可比拟的和谐性。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只感受到角色的魅力而不是看到了宋康昊本人。这是一种极其高超的表演方式,必须经历过无数的训练和打磨,以及自身的天赋而促成。
目前在韩国,这种表演方式是主流,也是韩国最能接受和欣赏的表演方式。这种表演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演员不溢出角色。
2,河正宇的“创造型”表演
河正宇的表演在韩国算是一个异类。他不仅演绎角色并创造角色,他的表演,不仅令角色印象深刻,更打上了不可替代的河式标签。以最为典型的恐怖直播为例,他塑造了一个明显带有河正宇式个人风格的主播形象。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角色的存在感和演员的存在感是共存的,河正宇做到了两者极为和谐的统一,并丰富了角色的内涵。
这种创造型的表演,和国际上目前流行的表演方式比较类似,大概也是民族文化的不同造就的不同结果。韩民族比较内敛,个人意识不强;而西方社会则是个人主义的,自我意识充分觉醒。
个人意识比较明显、接近创造型表演的在韩国还有崔岷植和李秉宪。事实上也是这两位在好莱坞有不少片约。尤其是李秉宪(看光海可以揣摩他的表演不是内敛式的),因为是接近西方的表演方式,加上无口音的英语台词,使得角色和其他演员和以及影片风格无违和感(这一直是在西方演戏的东方演员的命门)这让他可以在好莱坞继续发展。目前他是英语非母语系在好莱坞发展最好的东方演员。
创造型演员是很拼天赋的,可以看去年马修·麦康纳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小李在《华尔街之狼》里的表演优劣。
1、宋康昊的“融入型”表演
宋康昊的表演方式,我称作体验融入式,即是以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融入到角色中,他顶尖的表演能力使得个人与角色无缝对接,显示出无可比拟的和谐性。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只感受到角色的魅力而不是看到了宋康昊本人。这是一种极其高超的表演方式,必须经历过无数的训练和打磨,以及自身的天赋而促成。
目前在韩国,这种表演方式是主流,也是韩国最能接受和欣赏的表演方式。这种表演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演员不溢出角色。
2,河正宇的“创造型”表演
河正宇的表演在韩国算是一个异类。他不仅演绎角色并创造角色,他的表演,不仅令角色印象深刻,更打上了不可替代的河式标签。以最为典型的恐怖直播为例,他塑造了一个明显带有河正宇式个人风格的主播形象。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角色的存在感和演员的存在感是共存的,河正宇做到了两者极为和谐的统一,并丰富了角色的内涵。
这种创造型的表演,和国际上目前流行的表演方式比较类似,大概也是民族文化的不同造就的不同结果。韩民族比较内敛,个人意识不强;而西方社会则是个人主义的,自我意识充分觉醒。
个人意识比较明显、接近创造型表演的在韩国还有崔岷植和李秉宪。事实上也是这两位在好莱坞有不少片约。尤其是李秉宪(看光海可以揣摩他的表演不是内敛式的),因为是接近西方的表演方式,加上无口音的英语台词,使得角色和其他演员和以及影片风格无违和感(这一直是在西方演戏的东方演员的命门)这让他可以在好莱坞继续发展。目前他是英语非母语系在好莱坞发展最好的东方演员。
创造型演员是很拼天赋的,可以看去年马修·麦康纳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小李在《华尔街之狼》里的表演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