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君王吧 关注:544,518贴子:11,148,205
  • 10回复贴,共1

转贴:【转】十一部巅峰作品赏荐_玄真剑侠录吧_百度贴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十一部巅峰作品赏荐_玄真剑侠录吧_百度贴吧

来自:tieba.baidu.com/p/3087225745



1楼2014-08-07 09:12回复
    年前至今,闲暇殊甚,遂广阅群书,其间不乏拔萃之作,不敢独珍,荐与诸君共飨。
      比之名著,这些作品的写作功底自然还有差距,在严谨厚重上也远有不及,但这十一部小说,无论文笔还是情节,都肯定均在水准之上,算得上是现代娱乐小说中的巅峰之作。当然,网络小说浩如烟海,笔者阅历有限,必有大量佳作还未曾拜读,因此尽管名为“巅峰”,心中却并无舍我其谁之意,如果朋友们心中还有其它佳作,还望不吝补阙,也让此文得收抛砖引玉之效。
      下面,言归正传。


    2楼2014-08-07 09:15
    收起回复
      2、《桐宫之囚》
        曾认为《乱世铜炉》已是仙侠类作品之中的扛鼎之作,但在看罢《桐宫之囚》后,这种看法不免有些动摇。其实若是横向比较,这两部书也算是各擅胜场,前者的感染力较佳,后者的历史沧桑感和文笔则更胜一筹。
        《桐宫之囚》以夏商之交为背景,以巫道之争为骨架,以中国流传的上古传说为依托,架构出一个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壮阔时代。与《诛仙》这种纯架空的仙侠作品不同,这部书有着比较浓郁的历史气息,而且文风古雅,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塑造鲜明丰满,对于喜欢仙侠类作品的朋友,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楼2014-08-07 09:16
      收起回复
        3、《以待天倾》
          如果说凤歌只是在效仿金庸,在各方面勉强追近;孙晓只是在思想性和情感渲染方面超过老查,其它方面则至多持平,而作品也已经脱离了传统武侠范畴的话,那马舸的出现,便真正成为了一面界碑,标志着传统武侠,终于后继有人。
          在当今时代,写武侠显然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已经成熟的东西想再求变突破,自然万分困难;而且武侠元素本就不及玄幻绚丽,限制较多,不容易讨好读者,吸引眼球,可尽管如此,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矢志不渝地把青春和精力投在武侠创作之上,试图挽狂澜于即倒,其勇气和锐意实在令笔者感到激赏和敬佩。
          相信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马舸和《以待天倾》,这一事实恰恰见证了武侠小说在当今的尴尬和窘迫。在日渐稀疏的武侠小说读者群中,大部分人也只知道金古温黄几位前辈,却不知道这个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诸位宗师的新秀。马舸是真正的高手,其深厚的写作功底,绝非步非烟、沧月等人所能比拟,她们或能做到语言华丽、情节诡奇,但像《以待天倾》里的那种沧桑感和厚重感、那种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才情、那种用朴素简单的语言侃侃而谈的意境,却是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而兴叹地。
          马舸的行文和金庸有颇多相似之处,都是白话体,都是旧武侠模式,都与历史勾连紧密。令人惊奇的是,马舸虽然生于现代,其文风反倒比金庸更加古拙质朴,旧书卷的气息非常浓郁,喜欢传统文风的朋友当会如逢至宝。论及思想的深刻、触及问题的广远、历史的厚重感和贴近性,马舸与金庸当在伯仲之间;在煽情方面,马舸则相形见绌,其刻画出的友情、爱情远不及金庸作品感人;不过马舸在描写打斗方面,却超越金庸甚多,打斗过程被描述地栩栩如生,似在目前,而且一招一式详细真切,实如中华武术的教程一般,绝非金作中那种虚浮空泛的武斗描写所能比肩。笔者曾为光明顶之役和聚贤庄一战的激烈激昂而激赏激动不已,但看完《以待天倾》的少林寺一战后,方才知道什么叫做曲折,什么叫做精采。
          有马舸这样的人还在为武侠写作努力,武侠小说就还有希望!


        5楼2014-08-07 09:16
        收起回复
          5、《风起陇西》
            一场无声的战争,黑暗中的猎杀与反猎杀,虽然不是正面战场上的血火交锋,却有着别具一格的波澜壮阔。虽然史书上不会记载这些人,也没有人知道这些英雄的名字,甚至同时代的人都不会觉察到其存在,但他们却在悄然推动着历史,甚至改变历史。
            《风起陇西》是国内第一部军事间谍小说,以蜀、汉两国间的情报战为背景,其题材非常独特,应该会让你耳目一新。本书曾获人民文学奖,其写作水平毋庸置疑,应该说已经超越了寻常意义上的网络文学,而算得上是勉强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学作品了,而其娱乐性却又远比寻常的正统文学强得多。不过本书的名气却不大,知者甚少,如今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文笔不俗,情节跌宕,感人至深,却无法和《鬼吹灯》、《斗罗大陆》这种二流货色争竞读者群,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儿,也是我辛苦荐书的原因所在——就是心底有那么一股不平之气,见不得《巫颂》这种烂书在“十年盘点”中高居前十,而《风起陇西》这样的优秀作品却无人问津。
            出色的文笔、引人的情节、认真的写作态度,不过是一本好书所必备的条件,《风起陇西》若是只做到这些,还当不起我如此推荐。这部书另有一桩出色之处,就是对国与国间战争的描述比较真实,称得上是冷兵器战争的真实记录。不同于《三国演义》中那种虚假空洞的战争构架,和将战争胜负完全归结于双方主帅智谋和主将武力的错误引导,本书将让你看到决定战争胜负的真正关键——军工技术的强弱、情报的获取、基层士兵的斗志和个人武力。被《三国演义》毒害误导过的朋友,一定要看看这部书,它能让你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
            这本书并不很长,我用了六七个小时便读完了,期间手难释卷。本书的代入感营造得不错,如在眼前铺开了一张栩栩如生的画卷,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三国时代的一名基层军官,正站在蜀国的街道上,切身感受着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提到马伯庸,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其中篇小说《寂静之城》(2005年度银河奖读者提名奖),花一个小时来读,当不致悔。


          7楼2014-08-07 09:17
          收起回复
            8、《迷失大陆》
              在一个精致但绝不震撼,甚至略显平淡的开头之后,是一部史诗级的巨著。
              魔法师、战士、盗贼、治疗师和一个小女孩因机缘结识,组成团队,在大陆上进行冒险,遭遇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魔法+战争类,风格与《佣兵天下》类似,当然档次要比佣兵高得太多了。本书语言流畅自然,情节丝丝入扣,感情描写真挚动人,对不同种族大异的心理活动把握得也较为妥当。作者构建了一个恢弘庞大的魔幻世界,其架构条理细致,有着多见于西方魔幻作品的协调和严谨,整体来看比之《龙枪》系列也不遑多让,堪称是本土魔幻小说之王。最难得的是,虽然沿用了欧洲魔法体系的设定,在情节布设上也贴近于西方幻想小说,可在遣词造句、行文转合之间,却又是令人熟悉亲切的国人手笔,因此读时并无因文化背景的缺乏而产生的陌生感和因语言风格不同产生的晦涩感,既轻松又舒服,和那些本就与国人习惯不符,又因翻译过程而加剧了阅读障碍的西方佳作大有不同。
              本书的下卷《大魔导师的复仇》更是本土魔幻小说中的异数,打破了“续作不如成名作”的普遍规律,居然全方位地超越了《迷失大陆》,不仅情节更加迷离诡奇,语言更加优美洗练,就连内蕴的思想和道理竟然也更为深刻。在作者笔下,时代并非总是在进步,虽然魔法曾经开创过辉煌的文明,却又将其毁于一旦,于是在周而复始的轮回中,悲剧不断重演。通过主人公在漫漫旅程中的求索、迷惘、挣扎,以及被捉摸不清的命运随意摆布时的无奈,作者拷问了每一位读者的内心——在人性的贪欲之下,文明的毁弃是否真地无可避免?
              《大魔导师的复仇》沿用了《迷失大陆》的设定和部分人物,然而行文风格却与前作迥异,虽然在情节上别开机杼,却又与前作构成了合乎情理的闭环。同一个作者,居然能在上、下两卷中,塑造出两个迥然不同的魔法世界,又能让两者妥帖地融为一体,实在是魔幻小说中绝无仅有的神来之笔。


            10楼2014-08-07 09:18
            收起回复
              10、《幽冥仙途》
                仙侠类作品看过不少,怎奈其间佳作凋零,大多令人失望,相较而言,《幽冥仙途》已属上品。
                若论文笔和写作技法,本书不过是《诛仙》的水准,和上面推荐的《桐宫之囚》还有差距;但若论及情节布设,本书却无疑能够遥遥占先——不仅构思缜密,环环相扣,而且诡异曲折,奇峰迭出,令人欲罢不能。作者对人性洞察甚深,借助细节刻画来折射人物灵魂,往往入木三分。其对主人公的塑造尤为成功,将一个阴险毒辣、两面三刀、城府深沉、工于心计,却又意志坚毅、不失性情,在光明与黑暗间不断穿梭游走的身影刻画得活灵活现。此外,作者还构架出了一个恢宏庞大,宗派、人物、法宝众多,缜密复杂却又颇具现实感的仙侠世界,并且较好地烘托出修仙路途浩荡,诸人各仗机缘,在漫漫飞升之旅中苦苦求索的氛围,全书的仙侠味道十足,这点上做得却又要比《诛仙》好得多了。
                和《诛仙》一样,本书秉持的也是暗黑风格,不过黑暗程度比其更甚,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诛仙》中虽然主角入了魔道,但整个书的格调尚偏光明,大部分重要人物也是正教人物,读起来总体还算轻松;而《幽冥仙途》的整体基调就是浓重的黑暗,书中处处弥漫着险恶与压抑,满眼俱是人性的荒芜和狰狞的冷笑,阴谋布局一个接着一个,虽也偶有轻松舒缓之处,但每每转瞬即逝,很快便又如身在暗夜谭底,心头满是压抑,几至艰于呼吸。
                自《亵渎》开了先河,暗黑类作品便开始不断涌现,不过其间上品太少,仅以笔者的阅历而言,在本土背景的仙侠类作品中,《幽冥仙途》已经全面超越了略显浅薄稚嫩的《诛仙》,成为暗黑系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书中,没有意淫种马,没有主角光环,主人公从开篇伊始就在正与邪的夹缝中苦苦挣扎,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黑暗,背后是处心积虑的陷阱,身旁是层层密布的尔虞我诈,遇到的多是算计和背叛,身周诸人个个心黑手狠,实力强大,性命操于人手,放眼孤身一人,生存之艰辛令人读来不寒而栗,而本书的情节也正因如此而更加惊险引人。见惯了充斥着奇遇、秘籍、不劳而获的金庸式童话故事,笔者实对这种艰难的成长经历和真实的世情刻画更为欣赏,不过如今能做到这点的书寥寥无几,毕竟简单的意淫式流水账写起来要容易得多。
                本书还有一点令笔者感到欣赏——即通篇看不到关于“正邪”的道德说教(这点其实从书名便能窥得一二)。在本文中,正、邪两派均有大量强者堪破天道,后者似乎并不落于下风,而那些正在仙途中求索的邪道人物也大有证果之机,并不会因为狠毒无耻、修炼邪功而影响飞升,主人公本人更是在黑暗中迅速成长,道行日高。在这部书中,诸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守护,都在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欲望而争斗拼杀,作者并未以法官自居,对书中人物妄评对错,这点也要比《济公传》之类正邪分明,以宣扬宿命论、强化封建统治、教化世人为首要目的的旧仙侠小说看起来要舒服得多。


              12楼2014-08-07 09:22
              收起回复
                11、《锦衣夜行》
                  武斗、政治、军略相结合,以明朝中叶为背景,前半部分以朱棣造反为纲,后半部分则主要记叙了主角在永乐朝的作为。本书与历史的联系比较紧密,用了写实的笔法,其立意也与之前的历史作品大有不同——将朱棣塑造成了正义的一方,对朱允炆一党则多加贬低,并且详细陈述了建文朝那些祸国殃民的弊政,还将朱棣谋反夺位的行为说成是被逼无奈下的利国利民之举,令人眼界一开,得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那段历史。
                  在这部作品中,月关的行文风格与之前并无太大变化,还是一般的风格轻快、意淫较强、读起来比较愉悦,不足之处是厚重方面一如既往地差,感染力虽比前作有所提升,但仍然称不得一个“好”字。
                  虽然在此次推荐的十一部作品中,论及整体水平,本书只能屈居后列,但在浩如烟海的群书之中,《锦衣夜行》却也算得上是佳品珍馐。然而在《锦衣夜行》的书评里,笔者一眼便看到这样一句话:“写的还不错,虽然不能于土豆,三少这些大神相比”,当下便是眼前一黑,心口一热,一股血腥气从左胸处直直泛上咽喉,几欲喷薄而出,一时间竟是艰于呼吸。等到半晌之后缓过气来,只觉得恍然若失,四顾茫然,价值观顷刻便碎了一地。
                  本来笔者还在犹豫,是否要用太过直白尖刻的言辞去指斥那些自己瞧不上的作品,将其与真正的好书对比参照,反衬出其不足,再痛加针砭,毕竟这些烂书虽然确实很次,可终究也是作者的一番心血,曾给很多品味较差的读者带来了享受。然而在看到这句评语之后,笔者当即便下了决断,深感在这个赏鉴水平日趋下滑的时代,矫正这种阅读品味低下、劣币驱逐良币的邪风,已经是刻不容缓。虽然笔者人微言轻,在滔滔洪流中不过是独臂当车的一只小小螳螂,却仍然要不计毁誉,尽上自己的一番心力。


                13楼2014-08-07 09:22
                收起回复



                  14楼2014-08-07 09:23
                  收起回复
                    写在最后的话
                      苦干七八个小时,写得头大如斗,这篇不文不白的评荐总算是艰难出炉了。笔者的性子比较实在,素来厌恶虚伪客套假大空,像“笔法绵密细腻”这种常在书评中出现,可让人看完后却不知所云,完全可以冠于任何一部小说之上的陈腔滥调式的大废话,根本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笔者会竭力规避,尽量做到言之有物。此外,笔者只想说些看评荐的人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对作品类型和风格的宏观介绍、对作品特色和优缺点的概括,而不是简单地去概述情节(把书评当成情节概括,不过是写评荐者能力不足,除了做这种简单的工作外,再说不出其它有价值内容的表现)。悬念是一本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一篇荐文而言,不透露情节当是最基本的注意事项。
                      动笔之前,笔者曾概览了一下前三部荐文中的回复,发现有不少人对“文笔”和“写作水平的高下”等问题的理解略存偏颇,并因之而引发了不少争议,其中很多争议归根结底,还是个阅读品味的问题。一些人是赏鉴水平差而不自知,一些人则是有意胡搅蛮缠,试图把水搞浑,其目的无非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品味比别人差罢了。
                      一些人认为,小说世界百花争鸣,存在多种类型,多种文风,即使是同一类小说,也存在光明与暗黑风格的不同,文笔也有刚硬和绵软的差异,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类型和风格,有的人生性喜欢悬疑,有的人则对都市文情有独钟,其间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因此各部作品的写作水平根本无法比较。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地。不同的偏爱确实没有高下之别,但当我们对一部小说进行评鉴时,本来就基本不会考虑其类型,而是着眼于写作功底、感染力、思想深度等要素,而这些都是独立于小说的类型和风格而存在地,每种类型的小说中都有下品,每种类型也可能写得让我们高山仰止。因此不仅同一类型的作品能够分出高下,就算是类型、风格均大异的若干小说,也照样存在客观的高下之分,每部作品的客观水准就摆在那里,只是看你能不能看出来罢了。
                      另有一些人,一看到“写作水平”四个字,便会鼓动唇舌,卖弄自己的另一套歪理邪说,其内容不外乎“娱乐小说根本不需要文笔,追求文笔的人去看名著好了”之类。说实话,像《红与黑》、《傲慢与偏见》这种外国名著,笔者也完全无法忍受,就算是出自本土的《红楼梦》、《老残游记》之类,也根本看不下去哪怕是一章,但这并不妨碍我心底清楚,那些书的写作水平遥遥领先于自己爱看的大部分玄幻武侠。当那些整日捧部名著,至少也是《文化苦旅》、《茶馆》这种东西的同学对我正看的金庸武侠不屑一顾时,区区心底固然戾火中烧,几乎便要恼羞成怒,但最终却仍然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喜好确实是低人一等。不过低人一等也没什么,笔者就是一俗人,就是爱看玄幻、仙侠这种通俗娱乐小说,这点虽然有点儿丢人,但也不必太过介怀,看自己的低俗小说,让别人说去吧。


                    19楼2014-08-07 09:32
                    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是混通俗娱乐小说圈儿,就该遵循这个圈子中的规律。读武侠、玄幻之类小说的读者,主要是为了追求阅读时的快感,对写作水平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因此在品鉴通俗小说时,不宜生搬硬套“文学奖”评判时的那些标准,过多地强调写作技法、人物刻画、文笔凝练之类,按正统文学那样去做要求,而应该遵循通俗娱乐小说领域自己的评判标准。当然,虽然评鉴的标准有所变化,写作功底、写作技法在其间的比重有所下降,却不表示这些东西无关紧要,多烂都无所谓,更不表示娱乐小说的文笔和写作水平就不存在客观上的优劣之别。
                        更有一些人认为,世间的书并无好坏之分,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要自己觉得好看,那这部书就是好书,并不存在客观的标准,这种看法几乎要让笔者笑掉牙齿——若是按这种逻辑,《战争与和平》和小学生作文岂非也没了高下之别?
                        其实所谓的“好看”,不过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仅仅能代表个人意见,而人和人的赏鉴水平是存在差异地,那些品味较差的读者的个人感受并不值得提倡,反倒应该进行矫正,令其向更高处靠拢。笔者认为,阅读品味起初取决于读者个人的文学水平,之后则会随着读书阅历而逐渐增长,如果能够虚心纳言,改弦更张,刻意阅读高于自己品味的作品,那这种增长速度就会更快。等到数年之后,回头再看那些自己曾经喜欢过的书,同样会觉得不堪入目,届时便会恍然自己的鉴赏力已然有了进益。可若是反过来,让那些读书较多,文学造诣较高的读者去看品味差者推荐的烂书,那无论硬着头皮看上多少本,仍然会觉得这种书难以下咽,更不会觉得自己的品味有所提升。由此也不难看出,不同作品确实在客观上存在高下之判,“萝卜青菜”的谬论完全不足取信。
                        读书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品味的过程。在读过几本诸如《神墓》、《吞噬星空》这样的三流作品之后,应该对自己有新的展望,去试着见识一下更上档次的东西,并在其中得到更大的乐趣,同时通过这个过程提高自己的赏鉴水平,切忌不思进取,牢牢抱住那些腐坏的沉渣不放,自甘堕落,流于低俗,一辈子沉浸在三少、番茄搞出来的那种垃圾作品中不能自拔,徒惹方家发笑。有些人非但不思提高自己的阅读品味,反倒在看过《凡人修仙传》这种烂书之后便志得意满,自觉已然品尝到了人间至乐,反倒还沾沾自喜起来,其状就如那井底的青蛙,一生只浸泡在黑污的泥淖中,只见过头上的一角天空,却不知外界那极目辽阔、清新出尘的醉人景象,实在是令人又觉好气又感可怜。
                        笔者写这篇评荐的原因之一,便是希望能藉此而让一些喜读通俗小说的同道能从“起点推荐榜”这种误人不浅的骗局之中挣脱出来,从此远离那些低级趣味,领略并接受档次更高的作品,让如今“烂书高居榜首,佳作无人问津”的畸形现象得以缓解,让那些水平低劣,却广受众人追捧的烂书原形毕露,归于它们应在的位置。
                        综上所述,即使是通俗娱乐小说,仍然存在客观上的水平高下,虽然其对文笔的要求低于正统文学,对写作技巧也无须看得过重,但这些却也绝对不能太次,否则就会严重影响阅读时的感受。如果遣词造句的功夫还停留在《缥缈之旅》、《鬼吹灯》这种仅达通顺的层次,读起来势必会感到僵硬生涩,就算再好的情节也会颜色大减;如果连起承转合、前后呼应、埋设伏笔、抖解包袱这些最基本的写作技巧都不具备,那写出来的书必然会沦落到《星辰变》、《盘龙》这种流水账的档次,读起来寡淡无味;如果对人物刻画、形象塑造、场景渲染之类写作的基本常识一窍不通,那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就必然苍白单薄,沦为脸谱。
                        简而言之,对于娱乐小说,写作水平无须太高,但也决不能太过拙劣。当然,仅有遣词造句和写作技法还远远不够,通俗小说最重要的还是情节,能将上述三个方面达到水准之上的作者比比皆是,但其写出来的作品却参差不齐,下品迭出。一部好的作品,情节布设必须要做到不落窠臼,这样才能够吸引读者,让他们读时如身在局中,不忍释卷。若是将小说写成《斗破苍穹》、《佛本是道》这种简单幼稚的升级文,情节不断雷同重复,像幼儿园读物般平铺直叙,毫无悬念,那文笔就算再好,想象就算再绚丽出色,读起来也势必味同嚼蜡。若论文笔,《九州牧云录》绝对能够位列上品,然而其情节构架过于低劣,读起来了无生趣,最终彻底毁掉了这部作品。
                        然而,文笔和情节都兼具了,却还不是最高的境界。真正的好作品,必须要做到具有感染力,能让读者感觉心潮澎湃,无法自抑,令他们时而激昂喜悦,纵情大笑,时而又泪盈眼眶,悲痛莫名,而不只是麻木地翻页打发时间。事实上,感染力也正是文字最难达到的境界。若是还能让自己的书兼具知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那便是真正的大圆满。
                        最后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想必又要被骂了,啰嗦、说教、刻薄、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之类,想也想得到,一些心中挚爱的作品被我贬低得一钱不值的朋友们估计也会跳脚。我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实话实说,平素在实际生活中,被迫长久绷着虚伪的假面,辛苦非常,因此在网上就想活得实在自在一些,所以这次思虑再三,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如有冒犯,还望大家多多海涵,毕竟就算是不中听,也全是在下的肺腑之言,也是希望兄弟们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大家在怒斥我见识浅薄、不识珠玉的时候,也不妨静思一番,自己的鉴赏力是否还有进益的空间。
                        最后还是那句已经说了三遍的旧话——如果诸位能因此文而结识自己喜欢的作品,我将不胜高兴。


                      20楼2014-08-07 09: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