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吧 关注:496,923贴子:4,492,521

回复:郴州的领导们暑假到来,学校创收的黄金档期也上演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几乎教学的每一个题目,每一项管理都是为了升学而设,偏离了升学的东西会大逆不道。偶尔搞点活动,比如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等,不过是为了粉饰,只是安排少数“精英”学生,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只能充当“看客”,这些活动的程序和内容都是校方规定好的,学生更像些牵线木偶,没有任何自由发挥的余地。校长给学生讲话,其内容都是高调,没有共鸣,也没有共识,也没有对话。


44楼2014-07-02 23:06
回复
    还有无所不在的歧视,教师的课堂提问或辅导瞄准得两类学生,一类是“尖子生”,可能能考上名校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学校和教师的脸面;另一类的“边缘生”,即加把劲能够统考上线,或升入一般院校的学生。“渣子生”最受人漠视,他们上课可以睡觉,只要不捣乱就行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除非是教师的子女,家长有权势的,或给老师送过礼的请过客的。排桌、选班干、入党、三好学生,都得看人下菜。
      公道说,现在的教师待遇也不算低,主要特权是假期节假日多,工作时间一年也就二百多天。教师的劳动几乎没有任何创造性,完全是一种枯燥的、机械的劳动,不敢创新,也不需要创新,每年都是把那些“知识”翻来翻去,天天给学生出题,看作业,批卷子而已。有些教师利用一些空闲时间到个假期班、辅导班,去赚一些外快,但主要限于英语、数学、理化等几门。中国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喜欢学习,不懂教育,而且中国人重实用、重功利的品性,充当了应试教育的“推手”这个角色。


    45楼2014-07-02 23:07
    回复
      2025-11-18 05:02: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张曼菱在北大演讲节选 张曼菱:女,汉族,云南昆明人,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电视制作人、社会活动家,北大才女。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0年在大学生竞选中作为北大代表,成为当时令人瞩目的候选人之一。1982年以“文科论文第一”的成绩毕业。
      你们终于进入大学,有一种放松感。父母远离,中学的管理不再罩着你们了。你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正像是一群关在笼子里很久的小鸟,现在放到一个院子里,也有罩,不过大些。
      最可怕的是,对于你们这些初入学的新生,有军训,可是没有人文温情的关怀,更谈不上呵护。没有人来约束你们,更没有人来爱你们,为你们负责。
      我有一个侄子一个外甥都这样走过来的。他们奋力拼搏,进入名校,可是一进去就迷茫了。
      我去过那种所谓的大学城,那是对你们的遗弃。简直就是大学的犯罪。在遥远的郊区,除了小卖部什么都没有,老师都不在那儿。一群刚入学的孩子们在那里,简直是集中营。
      他们夜里吼歌可以到零点,吃薯条吃到嗓子哑。因为孤寂他们只能玩电脑。
      这时候,有很多同学成了电脑迷,甚至因为上网而耽误学业,而被开除。
      这是中国式教育的又一个失败衔接。


      50楼2014-07-06 22: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