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武学吧 关注:1,308贴子:5,368
  • 1回复贴,共1

【收藏】石禅子:习练孙氏三体式五年了 谈谈自己的体会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石师兄在百度贴吧上的帖子“习练孙氏三体式五年了,谈谈自己的体会”,简直就是一部三体式和劈拳的活教材,对于新手而言颇有裨益。新手若研读《孙禄堂武学录》之类的武学典籍,因其语言晦涩艰深,描述简要,难以理解甚至出现偏差,而石师兄的这个帖子都是自己的亲身体会,且具体描述了每个习练阶段的感觉、认识和问题,我等新手读来感觉异常亲切且有切身体会,有实在的指导价值。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进来浏览一遍。由于帖子篇幅太长,我进行了整理,将其中精华的东西摘编成文。现帖出来,方便师兄弟们学习!


1楼2014-06-12 07:28回复
    34、@梦想夭生提问:我想问一下谷道上提的细节问题,是一直上提还是应当随着呼吸有紧有松?
    我零碎地练了几年无极式和浑圆桩,沉肩坠肘,松垮,扭脚跟,顶膝和腹式呼吸都做到了,有时会拿站桩代替午睡(效果只能算凑合)但是最近注意到谷道上提的问题,不得要领。
    Bruce 答复:谷道上提应当随着呼吸有紧有松,吸气上提,呼气稍稍放松。很多练拳的练了几年臀部都是松塔塔的,我是2年后才完全抽紧的,拿浑圆桩说吧,你的胯松下来后,吸气胯往上顶,谷道再提就容易些了,呼气稍稍放松,但不要完全松。
    35、两仪是练习内三合,要点:松胯,腰椎笔直下去,重心到后脚跟,大脚趾轻轻抓地。前手和前脚一个方向,后手轻扶前手,腋窝要象夹了鸭蛋,撑开。此时就是自然呼吸啥都别想,等站的呼吸急促了,如同风箱,这是丹田如同磁铁,气不断涌入如,同时气沿脊柱上冲。这时的状态就是内三合。这个是入门孙门所要经历的,我是三年才做到。
    36、关于内外三合:我认为合就是一起到位。外三合是:肩胯肘膝手脚如同皮筋拴着齐到,就是通常说的架子整。意气再随心一起到位,透进去。这就是内外相合。
    37、关于塌腰:塌腰是在脊柱笔直下去的基础上,尾椎骨往前卷,就如同夹了尾巴的狼。此时微微顶胯,不要翘臀,头往上领,后边的大弓就拉满了。就如同孙禄堂前辈晚年三体式拳照身体笔直如同白蜡杆。
    38、练功就是三体式+劈拳。。这个练好了其他就简单了。劈拳练的是什么?不是单纯一个招式,而是全身筋骨的连串贯通,这个出来了才是万物之本。各种力道稍微走走劲都很容易出来。
    39、1.松胯是关键,每天站站桩,打打熊鹰斗志,过段时间胯一松就如坐高凳,这时再塌腰;2.沉肩的时候要有往外拉的力,拔背。手指象坠了个小铅球,直指地心;3.重心落到脚后跟;4.手臂有往下的沉的力和往里拧裹的力。
    40、今天寿老师讲解什么叫出如钢锉,回如钩。钢锉就是把手臂和斜方肌焊牢固,如钢锉整体搓出去,到达终点前面一寸轻轻一翻,同时后手轻轻一拉如钩。我和几个师兄弟一起把手放在老师前臂,那个力道极大几个人被逼的都要后退。这个锉,是胯发出的,中转于腰而行于臂。我把手放在老师腰胯上感受这个力道发出时腰胯的动作要领。
    这个就是练功夫。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动作,包含了形意的精髓。这个打一趟,比啪啪啪打10趟拳吃功夫多了。
    以前听老师讲过,但身体手臂和斜方肌没有焊牢固,体会不到,这次就完全体会到了。
    我回去后结合如撕棉之意,搓了一下午。
    41、何谓四正八柱:形意拳一站出来就要做到一气合四象。虎豹头、熊膀、龙身、鸡腿。八柱的虎领筋两根就是虎豹头,肱二头肌两根就是熊膀,斜方肌两根做到龙身,股大肌两根就是鸡腿。
    42、我客观的说句目前传统武术遇上散打多数会输,不是形意拳不好,而是很多人都没练好打法、身法,光打打五行拳就和散打的打当然吃亏,很多人被蹂躏的很惨。但当打法上身,身法练出,整暴力形成,再练练实战可完暴散手。为啥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孙禄堂先生独步江湖几十年就是形意拳间架合理,他们人很瘦,但可轻取大块头图的就是间架结构好,加速度和整体爆发力。这几年我深有体会,和大块头交流我不吃亏,很多都可以轻取。
    43、腿部力量不足,胯没松下去,劲下不去,站桩久了就会血气上涌。试着打打熊鹰斗志吧,胯解决不了其他练啥都白练了,而且伤身。刚开始站不要站久了。
    44、如果肩胯没解决,骨节没拉开,几个大筋抽不住,不要谈气了,意了,内劲了,都是假的。形意拳本身就是一个间架结构,只要合理了,求出来的才是真的。基本间架结构都没有,继续练基本功,啥都别谈了。我的一个师弟体格还不错,以前交钱跟一个名师学,只学了几个套路,后来不练了来找我。我说你练了这么久怎么身上软绵绵的啥都没有,劲道也发不出来。师弟说老师不讲筋骨他自己都没有怎么给学生讲?我记忆中那老师还写过不少文章,出过书。文笔还不错,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45、间架结构各个门派理解的可能不同,我的体会是手臂通过斜方肌焊在腰上的感觉,前胯顶后胯抽,同时谷道上提,前手撑,肩抽,重心到脚跟。整个浑然一体的感觉。
    46、形意拳就是个间架结构,并不神秘,说白了就是开肩松胯,全身筋骨贯通,和打出胯的翻浪劲。
    我也没有去神话它,只是写出自己几年来内心感受。形意拳是个优秀的拳种,简单实用,拧裹钻翻容易练出整劲。
    当然其它的如拳击,泰拳,散打,少林,咏春等等如果练好了都不错,但我独爱形意。
    我是上海一个外企小白领,一个平凡的武术爱好者,散打自由搏击以前都接触过。5年前身体不好,每次发力都胸口痛,中断了锻炼几个月,感觉可能这辈子和武术无缘了。
    后跟随寿关顺老师学习形意拳,寿老师不保守将养生之法倾囊相授,一年内老师不让我发力,我自己身体不好也不敢发力。3年后不但身体养好了,四正八柱都有了,筋骨出来了,而且梦寐以求的整劲,爆发力也出来了,此时怎么发力都没事,和人切磋功夫也是质的飞跃。小感冒也离我远去了,整个人都自信。我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对形意拳也有着独特的爱。
    传统武术不光是为了搏击,而是一个整套的体系,包括养生,找劲,盘手,对练,怎么找出整劲,怎么发出翻浪力,怎么打出爆发力。。
    很多人没经历过,对形意拳缺乏认识,有的去过度夸大,甚至神话它,也有些人去黑它,说的啥也不是,不如散打、拳击等等。
    做为一个忠实的武术爱好者,我只是用自身去体会去证实,探索形意拳的一些奥秘,并将之简单化、通俗化。
    我也是血性男儿,形意拳拯救了我的武术梦想,我也要去捍卫形意拳,去将这个优秀拳种发扬光大。
    有人练了几年现代搏击就黑传统,我遇到过很多,他妈的连我这个习练几年的爱好者都赢不了,有啥资本去评论上百年历史的东西。
    平心而论,首先问问自己懂不懂?学到了多少??
    (注:该段是石师兄针对武友@青山不改520的质疑的回复)
    47、对于新手,刚开始站还是不要站的太累,建议4-6比较好,站到脚跟就可以了,只关注于肩胯,先不要拧裹钻翻,先让认识的人看看脊柱,保证脊柱是正直的,不要扭曲,等几个月后,肩胯稍稍松了,再一点点扣脚趾,拗脚跟,扣膝,拧裹,把九要慢慢加进去,等站的血气很舒畅了再慢慢调至3-7式。等以后胯完全开了,全身筋都抽住了,再专注于呼吸,几年内先不要考虑呼吸。


    5楼2014-06-12 0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