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6日漏签0天
中国好声音吧 关注:1,378,931贴子:30,461,22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8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中国好声音吧
>0< 加载中...

【俺也“高大上” 】【闲话美学,审美,解构主义和莫愁的音乐及时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Catenin
  • 声震林木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开个“高大上”帖玩儿,俺也装一回文化人。不过千万别叫俺译古文。。。
俺正在出差途中,所以这几天写得慢。
有兴趣闲聊这个题目的,欢迎来畅所欲言。只要不是没内容地喷,都欢迎。


  • Catenin
  • 声震林木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俺不知道怎么去“普及知识”。只想把自己想说的说得简明易懂。逻辑清晰。所以,此帖不讲不秀“专业词汇”。只有大白话。
这帖子主要想说这些:
1. 审美是啥?它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2. “客观”的真正的美是什么?
3. 解构主义是毛?对审美意义在哪里?
4. 莫愁的音乐和时尚的审美是毛?与解构主义的联系在哪里?
以上每个问题只侧重一点,想到新问题再加。
今天就到这儿,先去搬砖。


2025-08-16 17:14: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Catenin
  • 声震林木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 审美是啥?它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似乎是废话,似乎理所当然是主观的---一首歌好不好听,一幅画好不好看,自己听到了,看到了,不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要听“专家”的?
厨师做了条红烧鲶鱼,@鲶鱼是鱼 旁边桌吃了半条,问他:好吃不?---想了半天,回答:“不知道!要问专家!高大上的专家!”---这位不是逗逼么?
---但是!且慢,真这么简单么?


  • Catenin
  • 声震林木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要先去睡了,
先亮明我的观点,审美当然是主观的,是个人主观感受,但是,它是不具有客观意义的主观感受---它不可能也不应该被统一。具体明天聊。


  • Catenin
  • 声震林木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主观的审美和“客观”的规律
美是感受(Aesthetics),作者通过作品(文字,绘画,音乐,建筑,服装时尚。。。等)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情感呈现出来。而读者感受到这些信息(认知和情感),这个过程就是审美。最简单的表述:感受到了,审美就完成了。---因此,对作者的艺术创作和读者的审美而言,这都是个人的和主观的。
虽然审美的本质是主观的个人感受,但是个人感受并不是凭空产生,它是从客观世界养成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经历的不同,会养成不同的审美“口味”。就好比如果你在四川长大,就多半会喜欢麻辣味,但如果从小在广州长大,就可能会相反。
既然是主观的个人感受,不同的感受就只是不同口味而己,不存在高低对错,没有“专业”和“业余”,更不该被统一。


  • Catenin
  • 声震林木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美学所研究的就是这些客观的成长环境,经历如何影响人们的审美(审美的养成),以及总结人们审美感受中的一些共性(美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的观点并不认为作为感性认知的审美是理性认知的对立面。
如同许许多多理论一样,美学的理论和观点是从实践总结而来,最终会用于实践---这些理论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帮助读者更好的进行审美的养成。
这些总结出的理论或者“客观”的规律有时是很有指导意义的---至少对韩国的整形医生们是如此:看着难以分辨区别的韩国小姐们和“欧巴”们的大长腿,这不是很明显么?


  • Catenin
  • 声震林木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审美的本质是主观的个人感受,这是本,美学的理论只是对一定时代的一定的人群的审美感受中的一些共性的总结,是末。所以,如果认为这些总结出的“客观”规律能够override本质的个人感受,这就是本末倒置。
---所以,理论的作用仅能是帮助,用“美学的理论”来指导审美,甚至判断审美的“对错”,完全是装逼加扯蛋。这也是一些其实并不懂“审美”的“审美专家”最常犯的错误。---对于“美学理论”不能解释的审美感受,不是去否定这些感受,而是应该去总结新“理论”。


  • Catenin
  • 声震林木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上文说到的对审美认识上的本末倒置会导致至少以下两个明显后果:
一,无法接受他们不理解的新事物,甚至连宽容也做不到。
二,在艺术创作上,被理论条框所束缚,创新被扼杀。
这是不少中国的所谓艺术专业人士存在的毛病。也正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问题之一。
---总是试图“教导”别人审美,对于新事物宽容些,至少估且观之。
今天写到这儿,明天闲话“什么是真正的,客观的美?”
---先亮明观点:真正的,客观的美是存在的---就是创新。
---哦,要批评一些莫粉,对不同的审美口味要宽容些,要允许人家煤老板,城乡接合部的土豪们有自己的审美品味。。。(调侃而己,黑妹粉别BLX。。。)


2025-08-16 17:08: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Catenin
  • 声震林木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审美认识上的本末倒置源于教育习惯
审美认识上的本末倒置在中国很常见,这源于中国的传统教育习惯。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掌握结论(理论),而忽视得到这结论的思辩过程(近年来有所改善),所以,学生们习惯把结论当作真理而不敢质疑,这反映到审美上就导致了上文说过的本末倒置。
而对思辨过程的忽视也导致了思辩能力的下降。所以,我们往往看到,对新事物不理解不宽容总是和逻辑不清连在一起---看看音吧的莫黑,他们在吹“专业”装逼时,都写不出有内容的帖子,除了满篇转帖罗列的XX“大师”说,XX“专家”的观点是。。。之外,有自己的思辨,有自己的逻辑分析么?没有,总是逻辑混乱,总是抓不住重点,总是在讲车轱辘废话。
对“理论”的强调,对思辨过程的忽视也导致了审美能力的丧失。---这明天再说。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8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中国好声音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