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也不能完全怪赵括,赵国的粮食已经基本用完了。连邯郸都已经从齐国借粮过日子,还送了王弟去做人质,不然赵王也不会派人换掉廉颇。
赵括去的任务就是尽快结束战争,然而又面临着以40万进攻65万左右兵力(号称)的状况,就算赵军战斗力很可观,但是仍然是以少击多的局面。
如果打算以少击多,至少应该找一些更为稳重出击又能取得奇效的进攻方案,但是赵括在这里确实犯了个严重的错误,他竟然选择全线出击、中央突破!长平的地图大家都是看得到的,布防状况也可以大致判断,所以这一点我实在是无法理解。假如他不是过分低估了秦国士兵的战斗力,那么他就是诚心想让赵国输。。。总之,在赵括没有精神问题的假设下,我觉得他确实犯了轻敌的错误。
总结下来,赵惠文王不是庸主,但是在无粮的情况下只能换掉坚持不战的廉颇。换上的赵括并不是完全无能,至少在赵国是二流的将军,但跟白起对战还是稚嫩了些,兵力又少。
顺手回答其他几个问题:1.之所以能深陷重围40天,主要是因为白起顾忌伤亡没有主动攻击。这也是白起称得上是名将的原因。2.赵国在长平战场真的没有援军了,各国都在观望不出兵,赵国自己又没有增兵的军粮。但是赵括总不能不坚守长平阵地吧?再退一步赵国就会丢失一半的国土。3.秦王只是征召了上党郡15岁以上的男性。因为南边的楚国也不是省油的灯,牵制了秦国不少兵力。4.赵括母亲的问题,实在不好回答,没有必要猜测,也没有什么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