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945贴子:10,084,127

转【黛玉之死】端木蕻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黛玉逝水而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3-22 10:46回复
    林妹妹镇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3-22 10:49
    回复
      2025-11-08 08:03: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以下文章皆引自端木蕻良《黛玉之死》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3-22 10:50
      回复
        有人问过我,从所谓“探轶学”明角度来佑量,林黛玉是怎样死的?我认为从“质本洁来还洁去”这句诗上,可以推断黛玉是赴水而死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3-22 10:53
        回复
          水既是生命的泉,又是最洁净的。死在水里,也像水珠经历了三千大千,又回到源头销号一般。
          黛玉活着时,像“姣花照水,弱柳扶风”,她是傍水而生的。大观园诸多院落中,唯独潇湘馆有水相通,这一点似乎也可印证一二。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3-22 10:59
          回复
            从开天辟地起,女人就是水做的。生命也是由水来滋生的,生命结束,也复归于水。
            庚辰本二十七回脂批道“《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归源”二字再确切不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3-22 11:04
            回复
              黛玉离开离恨天,并没有流泪,她必须到大观园来还泪不可,她到贾府,才得见宝玉。像宝玉这样的人,不受历史的局限,突破时空,还女性以崇高的地位,认定她们是至贵至洁的人。黛玉,宝玉这种相会相得,可说天缘凑巧。但是,世界偏偏太小,容不得她们两人。黛玉能够理解宝玉,更能理解他被关锁在大观园,参制于荣,宁二府。这样一个不被羁绊的人,却成了世人眼中的蠢才。脂砚斋懂得这一点,所以,他在一条评语中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3-22 11:14
              回复
                红楼梦中宝玉做《芙蓉女儿诔》,名祭晴雯,实祭黛玉,被些许人接受。“素女约于桂岩,宓妃迎于兰渚”,这隐喻黛玉赴水而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3-22 11:28
                回复
                  2025-11-08 07:57: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则,《芙蓉女儿诔》,只题芙蓉女儿,并未指名专为晴雯而写,配称芙蓉女儿的,只有晴雯,黛玉两人,所以可称一明写,一暗指。
                  二则,诔文在“来兮止兮,君其来耶?”处本可以休止,但后面又掀起了一大段。说“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滋,余亦莫睹。……” 到 “……呜呼哀哉!尚飨” 这一大段套曲可说为专为黛玉而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3-22 11:38
                  回复
                    我是这样看的,《红楼梦曲》中引子一曲,是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开始的。这时诔文以“若夫鸿蒙而居”,是写灵归天上,灵(情种)的变位。寂静以处,复返鸿蒙“举烟萝而为步障,列松蒲而森行伍……” 虽因祷祝而降临,但仍然如李夫人的情况一样 ,还是看不见,只能意想她的活动情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3-22 11:46
                    回复
                      这时的灵,才是潇湘妃子的气势出现的,神女赶来会见于桂岩,宓妃迎接她在兰渚,她是水上征召嵩山的灵妃,传启骊山的仙女,在潜入赤水时吟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3-22 11:54
                      回复
                        潇湘妃子是可以统领洛神,素女,居于诸女神之上,从这里可看的《芙蓉女儿诔》为黛玉而写的。从而可看到黛玉落到“潇湘妃子”的实处,也就是黛玉“鸿蒙所居,寂静以处”的地方。从“绛珠仙子”到“潇湘妃子”这段公案才算了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3-22 12:00
                        回复
                          黛玉生于斯,长于斯,最后又静处于斯。水是她的源头又是她的归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3-22 12:02
                          回复
                            完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3-22 12:02
                            回复
                              2025-11-08 07:51: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之所以转这篇文章是因为好奇,好玩。以前见过很多人评过黛玉之死。有人说黛玉病死,有人说黛玉自懿而死等等。赴水而死这种说法我第一次看的,觉得很新奇。
                              不过作者的解释有点不大理解,有的地方有些牵强附会。很期待看到别的观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03-22 1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