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质略谈》《反物质浅谈》
w哦w哦w平.changhai.o哦rg/articles/science/physics/antimatter_simp.p哦hp
w哦w哦w哦.changhai.o哦rg/articles/science/physics/antimatter1.ph哦p
路西恩曾经猜测,魔法的能量来源是【狄拉克的负能量大海】。这两篇文章介绍了狄拉克方程,以及为何能预测“正电子”的存在。
路西恩的压箱底招牌之一【阳电子炮】,来源是【正负电子湮灭】。为何正反物质湮灭在我们还没有实用性?也许是因为,反物质不能稳定的、大量的存在。而且宇宙的正反物质是【不对称】的。《奥术》好像还没研究到不对称吧?
《玻尔的错误》
w哦w哦w哦.changhai.or哦g/articles/science/misc/BohrMistake.哦php
“科学革命综合症”这一小节颇有意思:
“经历过量子力学革命的某些物理学家却似乎是例外, 在面对新挑战时, 已不再年轻的他们往往比年轻人更青睐于用科学革命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以至于一有风吹草动就怀疑理论基础需做重大变革。”
“狄拉克 (Paul Dirac, 1902-1984) 是很典型的一位, 当量子场论被发散问题所困扰时, 他一再表示应该对理论基础进行变革, 而且那变革将会象从玻尔的旧量子论过渡到量子力学那样剧烈。 ”
“海森堡是另一个例子, 当量子场论遇到困难时, 他也认为局势类似于当年的旧量子论时期, 主张建立 “新物理”, 沿着那样的思路, 他陷入了自己的死胡同——非线性旋量理论。 ”
“无论玻尔的错误还是爱因斯坦的错误, 都无损于他们作为伟大科学家的地位, 也无损于我们对他们的敬意。 科学史上几乎没有哪位伟大的科学家是从不犯错的, 真正不犯错的往往反而是小角色。…… 用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 在宁静小湖畔行走的人或许能不湿脚, 在汹涌海浪前搏击的人却必然会沾水, 伟大的科学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来来来,我一直很恶趣味地希望小路栽个大跟斗!)
(不过魔法师不小心就会【爆头】,估计很少人会主动寻找革命性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