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咔咩吧 关注:2,413贴子:23,261

平凡的世界----by SEVEN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额……被某邮箱楼恶心到了,于是贴文发泄一下……

劳动使人愉快。

SEVEN大的这篇文,我肝脑涂地的推荐!!


二层开始贴……




orz


1楼2007-11-28 14:21回复
    平凡的世界 1-3章(AK/亮内,中国化故事,不喜勿入)
    这是一个非常之中国化的故事,取自我身边的花花草草们以及他们长辈的许多段故事,开头抽疯,情节会比较平缓,所以雷的人千万不要进!!!!!! 
    本故事虽然并非全是虚构 但也请绝对不要带入现实中任何历史任何地点任何人物,万分感谢 
    仅以本故事向海归派SAY HELLO,以及表达我对喜爷爷的崇敬之情!! 
     ——SEVEN


    2楼2007-11-28 14:22
    回复
      2025-11-14 01:26: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平凡的世界 

      第一章 世交 

      每一个人都是深渊,当你向下看的时候,会觉得头晕目眩。 
      如果一个人,一个活过了大半个世纪的人,一个从民国末年一直活到现在的老人,身上所背负的历史与变迁,估计就是一条马里亚纳海沟。而在芥镇,这样的老人已经是屈指可数少之又少。 
      芥镇是北方一个很普通的小镇,你就是拿着放大镜把整个祖国版图翻腾一遍,估计也找不到它的丝毫影踪。 


      芥镇不大,也没有什么历史古迹文物风光,唯有一片桃花林,在北地极为少见的桃花林,绕镇一周。每逢阳春三月,苔痕绿,蝶翻飞,一条小河边放眼望去尽是云蒸霞蔚落英缤纷,人称“赛江南”。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结庐在林下小隐隐于林的锦户老爷子,一条罕见的马里亚纳海沟。 
      锦户家本就是江南的锦绣门楣书香世家,可惜祖宗在乾隆末年犯了忌入了文字狱给十全老人一纸朱批给批到了这荒寒之地。同年流放的还有赤西家和山下家,据说锦户家的祖宗冤得很,主犯本是赤西家那位老爷子,年轻时不懂事,读了史但没有明智,每天多是留心些红红翠翠莺莺燕燕淫词艳曲去了,“清风不相识”“维民所止”之类的教训看虽看了却没往心里去,为一位青楼女子争风吃醋得罪了官宦子弟,人家找了个名目,直接就将他下了狱,可怜牵连了两位挚友差点作了冤死鬼,花了不少银子疏通了八方门路这才改流放至不算太远的芥镇。 



      山下公子变卖了四座茶楼三座绣庄,锦户公子折现了百亩良田两处园林,赤西公子忙着和各位柳如是、苏小小、李香君、董小宛们执手相看泪眼,只恨日头太大没有小雨轻尘来得有意境。淫词又写了几批,墨宝又留了几张,朋友又醉别了几次,明月又看了几夜,琵琶扬琴又听了几回,杨柳折了一路,酒洒了一地,豪言壮语地说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述离伤。于是,在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三位江南才子各自带着一批家眷自烟水缥缈的京杭运河一路北上,羽扇纶巾青衣白袍,头也不回潇洒地一挥衣袖留给南国胭脂们一个传说中的背影。 



      只是,翌日凌晨,赤西家公子站在船头,看着烟波浩渺的江面,兀自有些黯然神伤: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开?三位难兄难弟这才一起会过意来,二十四桥的萧声、瘦西湖的画舫、虎丘的斜塔、金山寺的钟罄、听雨轩的上等宣纸、拙政园的金鱼鸳鸯琉璃瓦还有春风楼怡红院秋水阁的红袖添香评弹小调,这些自然都是“此去经年”,就连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之类的寻常情趣怕也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了,于是三位才子屹立在船头,看着江天相接处那一抹霞光熹微也就当作了江南的挑花残影,潸然泪下。 

      流光容易把人抛,樱桃红了,芭蕉绿了,北地几代沧桑,赤西家出了一位革命青年,山下家出了一位军阀老爷,生生死死,恩恩怨怨,几番千秋家国爱恨情仇折腾下来,赤西家人丁凋零门庭冷落,山下家远走他乡音讯全无。唯有锦户家那位公子自打文字狱之后便是认真严肃地思考了这才子英雄害人害己的千古真理,所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总是没错的,小志怡情大志败家。于是,锦户家安安心心地把“正心修身齐家”这个命题踏踏实实做足了几百年,也不过分要求子孙光耀门楣,才高八斗或者文武双全,本来已是安居乐业的一方土绅,偏偏就先遇上耕者有其田再遇血统论最后走过了漫长难熬的十年。


      3楼2007-11-28 14:23
      回复
        毫无意外的,在平民当家作主的年月里,芥镇的最后一个世家终究也逃不脱被时代蹂躏的命运,无声无息消散了。要说几百年间,三位才子的后人们在芥镇作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那也就是打镇东边到镇西边沿着河岸种了一溜只开花不结果的桃花林。当然,这一溜林子后来被锦户家第二十一代长孙锦户亮改作了农家乐,成了芥镇镇政府重点发展项目,这是后话。

         
        话说这锦户家一路奉行着安分守己明哲保身的祖训以默默无闻但是坚强不屈的精神跨过了无数历史的沟渠,但是到了约二十代,却栽进了一个历史的鸿沟,遇到了时代的不可抗力,那就是伟大的计划生育工程。 
        本已男丁稀少的锦户世家到了锦户老爷子这一代只有一个宝贝儿子。老先生本已自诩是“我心只向烟水间”的半仙人物,也不免夜夜秉烛夜观天象看紫薇算斗数,只盼哪一夜天上陨落星大如斗直坠桃林间其华灼灼其响如钟罄一时满室生香如莲如兰即时天降麟儿解救锦户家血脉。春去春又来,等等等等,锦户老爷子可算是在72岁上等到了自己媳妇肚子有了动静。于是,为了家族未来,老爷子夜夜跪于天井中斋戒焚香,一连八个月愣是把自己给焚出高烧来了,正在医院病床上昏迷不醒之时,一夜骤雨如鼓,锦户家媳妇一个滑倒就在同一个医院里早产诞下了锦户家的第二十一代长孙。 


        锦户老爷子清醒过来后锦户家这个宝贝长孙已经出生三天了,那一夜,窗外月明星稀,锦户老爷子一睁眼就看到一黑色物体,纤细且短小在眼前双目微睁不怒自威,就算是见到了千年墨玉估计锦户老爷子也不会激动至此,老泪纵横感慨果然天不亡我祖宗庇佑,忙询问这孩子出生时,是否夜空月明如洗,星落如雨,异香满室,数日不散?

        一看自己爹那企盼的眼神,锦户老爷子的儿子,锦户家二十代男丁倒也不好意思开口说这孩子出生时满天闪电霹雳,暴雨连下了几个时辰,愣是打落了一街的梧桐,满地的枯枝败叶,萧瑟肃杀的秋意,仿佛众生皆寂,却也是千古难得一遇。


        4楼2007-11-28 14:24
        回复
          可惜的是赤西夫妇完全没有闲情逸致去感慨自己的孩子出生于多么风云际会卓尔不凡的一天,他俩坐在医院里面面相觑,呆呆地看着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人仰马翻。是的,大人们都在忙,而赤西先生,今年年方十六,赤西太太,今年芳龄十五。大人们在召开了多次公开或不公开的会议后终于达成了一个协议,压下了未成年生子这一个大事件。 

          终于,这个不该出生的孩子还是急急忙忙地出生了,大人们翻一翻家谱,“礼义仁智,忠孝廉荣,厚德泽远,福寿朝堂”,循环排了几代后,这一代该到仁字辈了,于是这个草草出生的孩子就被草草定名为“仁”——赤西仁。而就在赤西仁出生的这年夏天,他的父亲,十六岁的赤西先生正式高中落榜被家人送进了职业高中学习电机,而他的母亲则被送去县城的卫校里读中专。

          对于赤西仁这个可怜的娃来说,他不得不陪着自己的父母继续恋爱继续成长,以至于在赤西仁和锦户亮一起在夏天爬屋顶的日子里,听着从赤西家传出的一声声尖叫,赤西仁总是一脸淡然:不要紧,我妈打游戏输给我爸而已。 

          苦命的赤西先生和赤西太太在小小年纪就吃了禁果的下场是在此后足足5年间,两人一直在家人的严密监控之下保持男女授受不亲的柏拉图关系。生命苦短,青春易逝啊,5年后,赤西先生终于在这个小镇上开了一个电器修理铺子站稳脚跟有了活命的手艺。于是,赤西仁5岁那年,在陪同父母约会五年后,他终于当上了这一对欢喜鸳鸯的伴郎,他那喝得七荤八素的父亲在结束多年“非法同居”的当口拉着自家孩子的手说了一句醒世明言:结婚,就是有了能在国旗下上床的权利啊。 

          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赤西先生自然不会知道,在赤西仁二十一岁的时候,找一个愿意和自己上床的人,就像在秋天的平野找一棵大白菜一般易如反掌,这些也都是时代的后话了。


          6楼2007-11-28 14:25
          回复
            内博贵那时已经睡过去,小手小脚小脸蛋,缩成一团蜷在被子里。锦户亮本来还能自持,此时却如同被人当头一盆冷水泼下,嚎啕大哭起来,抓着爷爷的袖子大叫:你骗我!他还这么小!他还这么小!内博贵被吵醒了,手足无措地看着这个涕泪横流的小孩,锦户老爷子赶快搂住自己长孙:小表弟长得快,小表弟长得快,很快就和你一般大了。 

            锦户老爷子还真是金口玉言。这位小表弟果然是以非人类的速度在生长。小时候,赤西仁,锦户亮和内博贵喜欢凑到一起比身高,锦户老爷子就在自家红砖墙上用瓦片帮他们划道道,划着划着,有一天锦户亮惊恐地发现自己那根道道已经长期停留在一块红砖上了,而赤西仁也惊恐地发现内博贵那条道道离自己的也只差四分之一块红砖了,锦户亮说这都是他爷爷当年口不择言种下的祸根。 


            不管怎么说,内博贵,在锦户亮的生活里正式出现并且驻扎了。


            10楼2007-11-28 14:30
            回复
              5楼被吞了…………


              我佩服baidu……


              补上……

              5层在此——




              锦户老爷子一看自家儿子那尴尬的神情,心下明了大半,长叹一声,看那黑色物体,本是丑陋的面皮倒也算得天生异相,微睁的双目中隐约流露点点愤世嫉俗的傲气,掐指算了算,深思一阵沉吟一阵开口道:罢了罢了,这孩子也成不了妖做不了怪,非大奸大恶也非大圣大贤不惧世俗特立独行,成不了忠臣烈士也不会祸国殃民,倒也符合我锦户家一贯遗世而立的古风,好在现在也算得太平盛世,做得竹林贤士也不怕有小人来害,只是将来古怪了些难管教些。
              那一夜,为了镇住这长孙身上的杀气,锦户老爷子远眺窗外月影,看那一轮皓月映得万里平野一片河清海晏,亲自为他定名:亮——锦户亮。希望能以日月光华,皑皑青天,光明浩然之气除其凶戾保其一生安定。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自锦户亮出生的十一月上溯至当年七月,与锦户家一墙之隔的赤西家也静悄悄地出生了一个男孩。这个赤西家是从乾隆末年迁来芥镇赤西家族的一个旁支,但也是芥镇硕果仅存的赤西姓氏,拜那位伟大的革命先驱所赐,家族先是在清末遭受了一次洗劫又在六十到七十年代又遭受了一次洗劫,被封建阶级和无产阶级定了同一个罪名:该死的资产阶级改良分子。赤西家这位男孩生于七月四日,美国国庆日,巧得很,祖上那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改良分子正是推崇杰佛逊和富兰克林的报业先驱,在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统治下为创办一份没有政府的报纸而光荣了,顺带让赤西家在百年之后再次因文字而万劫不复家破人亡。在这位男孩出生的那天,晴空万里,夏风熹微,平野与苍穹交接处隐约有白云浮动于山脉峰巅,自涌动出又开出无尽的紫色野花压过深绿色田园,让人心潮澎拜不能自已地幻想起海阔天空千年江山,这一切正如一位毕生喜欢改编别人诗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19岁离乡求学时以“拿来主义”风范送给了自己父亲的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4楼2007-11-28 14:36
              回复
                还有么?????????
                期待~~~~~


                15楼2007-11-28 20:19
                回复
                  2025-11-14 01:20: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16.2.100.*
                  好文~~~
                  seven果然不会让人失望,喜欢~


                  16楼2007-11-28 23:35
                  回复
                    远目……这不是海龟回来时候的贺文么~~~难道写完了?奔去盘丝洞ing~


                    17楼2007-11-29 01:25
                    回复
                      友情提醒,坑,目前仍然第八章中……并且前几章的中国文革味在第八章变成了和青春有关的日子又让俺blx了…


                      18楼2007-11-29 01:32
                      回复
                        哈哈……没错是坑…………


                        但我觉得seven的坑就算是火坑都有蹲的价值……


                        继续……………………





                        平凡的世界 第四章(ak/亮内)向喜爷爷致敬的一章!!!



                        我本来想把小和出场的那章也贴出来算了,但是还是深刻地觉得一定要让我仰慕的爷爷个人单独占一章!!!!不然怎么能表达爷爷的重要性和我对爷爷的仰慕之情! 


                         
                        第四章 阿喜


                        19楼2007-11-29 08:30
                        回复
                          第四章 阿喜
                           
                          后来,当赤西仁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走出乡关的他有了一个洋气的英文名字叫做John。当John先生和他的外国朋友chat的时候,他知道的那些稗官野史秘闻戏说野狐禅之类的芸芸种种总是能让那些家伙睁大双眼惊呼:哦,John你真是一个国学大师。每当此时,赤西仁总能在灯火阑珊处想起一个老怪物,一个叫做阿喜的世纪老怪物。 
                           
                          如果在芥镇,锦户老爷子是一条马里亚纳海沟,那么阿喜就是马里亚纳海沟的马里亚纳海沟次方。 
                           
                          阿喜出生世家,是一个典型志在四方的纨绔子弟,当这个国家迈出了走向光明未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步,那一批批走出国门的留学生中就有阿喜,传说阿喜去了一个遥远的国度,学习了一些唧唧咕咕的奇淫技巧。阿喜在镇口有一间老房子,前面是一个大门面,内里有一条长长的走廊后面连着一块狭长的院子,种了一地细长的兰草和一株芭蕉,围着三间黑瓦房。阿喜多少岁了谁也不知道,他的亲人没有一个活过他。在最难熬的年月里,阿喜曾经疯了很久,脏得像一砣稀泥,滩在路边,被人想起来就踩上一两脚。据锦户老爷子的说法,阿喜其实是装疯的,在他小时候,阿喜能在村头的酒馆里将三国从头到尾讲个通透,会拉胡琴会吹笛子会唱戏,娶过好几房媳妇,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疯就疯呢? 
                           
                          据说阿喜发疯的开始是因为一批花花绿绿的画册,都是阿喜很早很早之前从很远的地方带回来的。当初阿喜在挨批的时候,曾经有人拿这个作为批他的证据,偏偏也看不懂上面写得东西,一看上面画了些衣不蔽体的男女,就立马给阿喜安了个资产阶级流氓分子的罪名,作为重点个案报上省里。这证据陈到省城里,有一个略懂得这些番邦文字的秘书静静地看了这些证据,默不作声地长叹了一口气说这些资本主义毒草都给没收上来吧。于是阿喜家里这些册子都被清洗一空,阿喜偷偷摸摸地想藏几本,反倒被结结实实地打了一顿,从此就开始不太正常装疯避世。 
                           
                          后来,形势好了,社会清明了。镇政府好心把阿喜祖上的旧房子拨还给了他,几个善心的阿婆带他去梳洗,几十年没照过镜子的阿喜一看镜中那砣稀泥,彻底就给疯了。几十年的诗书礼仪啊,怎么就给一朝沦丧成这样呢?锦户老爷子讲到这里总是长吁一声低下头细心地掠去布鞋上的一丝尘土。 
                           
                          经过岁月的打磨,阿喜身体棒得不得了像是经过大腌菜缸子腌过的老怪物,硬朗得不象话,镇上组织孤寡老人集体体检的时候,医生们都在惊呼这岁月的奇迹,难得的标本。阿喜每个月领一百多块的救济金,清醒的时候就埋头摆弄兰草或者去旧书回收站收集小人儿书,一百多块钱大半都是花在这上面。


                          20楼2007-11-29 08:30
                          回复
                            小孩们总是喜欢到阿喜家去偷小人书看,大人们看不过去,索性帮阿喜利用老房子的门面开了一个租书铺子,孩子们捏上三五毛钱去那边扔到阿喜怀里,便坐在那里看书。如果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阿喜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在近一个世纪里哺育了芥镇三代少年儿童。 
                             
                            而大人们也很喜欢阿喜这样安静,听话而又学识渊博的文疯子,阿喜懂风水会推八字会算时辰会吹拉弹唱更写得一手好书法种得一手好花,对于镇上每一户人家的家史渊源那更是如数家珍,所以红白喜事,良辰佳节家家户户都少不了他,建房子葬往者要请阿喜来算动土时辰看风水穴位,娶媳妇过佳节要请阿喜写帖子作对子,就是平日里家里的家禽家畜有个什么小毛病都可以叫阿喜来看一眼。阿喜人又随和好说话,往往塞给他一两包烟叶,几袋白糖,几块肥皂就能叫他来做事儿。一到了过新年的时候,镇长就亲自派人拎了两瓶酒一大瓶墨随着阿喜在全镇转悠为居民们写春联,阿喜的字古朴潇洒,落在大红的纸上分外漂亮,更难得的是阿喜这一路上写的每一幅春联不但内容不一样,在写法上也各有千秋。每当大年二十八清晨,只要有人在村口一喊:阿喜来写春联了。家家户户立马拿出裁好的红纸和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红包推开窗户翘首以盼。 
                             
                            在赤西仁刚开始有记忆的时候,他就一直是和外公外婆还有一个年幼的不像话的母亲住在芥镇,他同样年轻的父亲每个周末都来这边恭恭敬敬地请安问好,随便看望一下他。镇上的三姑六婆对于赤西仁的身世一直都免不了闲言闲语,对于此年幼的赤西仁也听到过一些,但是他并没有很在意,因为此时的他有了一个好兄弟叫做锦户亮,锦户亮还不如赤西仁,他的父亲常年在外经商,一年就只能见上个三四面。所以在这两个小孩童年生活里,锦户老爷子一直填补得是“父亲”这个空缺。 
                             
                            小时候,赤西仁最好的去处莫过于阿喜的租书铺子。学校旁边那狭长的巷子里,粗糙的石板路,家家户户都关着木板做的门,挂着叮当响的门牌,一放学,赤西仁背上书包撒腿就往阿喜的铺子跑,巷子里地滑,几只过路的肥猫常常会被这个鲁莽的小孩吓得四处乱窜。


                            21楼2007-11-29 08:31
                            回复
                              2025-11-14 01:14: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阿喜那铺子在镇头的一条小街上,那街后来拓宽了些,种满了梧桐树,新修了一批砖瓦房,以前的老房子已经不大见得到了,唯有阿喜那间铺面鹤立鸡群卓尔不群地屹立在新修的砖瓦房中,门面是一块一块相互嵌在一起的木板,被岁月打磨得褪了色看不见纹理又分外光滑,清晨,阿喜起床就将门板一块一块卸下,傍晚再一块一块镶回去,一早一晚,吱吱呀呀的响声就可以代替时钟宣扬这一天的开始或终结,不算太大的铺面里一个棕色的箱子里一格一格的全是书,编了号,码得整整齐齐。地上有五六张长长的凳子,小孩子们横起竖八地躺着,眯着眼睛翻著书,看累了就去门口的泥土地上挖个洞弹弹珠玩。在屋顶的正中央有一块小小的天窗,阳光落下来,把一屋子的灰尘照得亮堂堂得,赤西仁就那样趴在长凳子上,用一种油纸临摹著书上面的小人儿。阿喜有时候会背着手叼一只烟过来看看他临摹的作品,然后给他讲这临摹的是谁,干过什么事儿。赤西仁最喜欢临摹那些个讲帝王将相的连环画,而阿喜讲起这些来更是得心应手妙语连珠,头脑清醒的很。而此时,锦户亮通常一边揩着鼻涕一边跪在阿喜家门口的大树下打弹珠。 
                               
                              锦户老爷子每天从镇上茶馆品茶论诗归来看见自家长孙蹲在大树下玩物丧志,不仅悲从中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顽劣则国顽劣!于是老爷子开始认真思考起锦户家长孙的教育问题,虽说这锦户家一贯亲近老庄远孔孟,但是真要自己长孙一辈子宁静淡泊超然世外不使人间造孽钱,锦户老爷子也觉得不那么现实,老人家在自家陋室里吧嗒吧嗒抽了一宿的烟,将育孙方针就遵从伟人的大政方针拍板定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择一个良辰吉日,老爷子亲自手书一对联曰“江湖放身,天下为心”,横批“外儒内道”,悬于自家育儿室的正南方,望长孙耳濡目染早日知髓识味修成一代风流人物。遗憾的是,不久之后锦户亮在自己能够识字断句的年月自动把他爷爷的这一伟大的横批理解为“外辱内盗”。


                              22楼2007-11-29 08: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