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商吧 关注:394贴子:42,119
  • 12回复贴,共1

◤调笑温书◢知微卷一。。。。。。那一转身的风情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圣人无死地,贤者无败局。祸事常隐于微渺,吉祥时见于偶然。与理相违的事,便埋下伏笔,时机一到即自己触发。
集为《知微》卷。


IP属地:福建1楼2014-02-15 16:13回复
    一楼开宗明义,这个《知微》系列,是找细节来剖析取乐的。
    话说有个唐巨侠宝牛兄,匪号全称——神勇威武天下无敌宇内第一寂寞高手刀枪不入唯我独尊玉面郎君勇者无惧仁者无敌等等。
    于是这个标题也是精简的,有内涵的,全称应为
    ——“◤调笑温书◢知微卷一。。。。。。论温瑞安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之《惊艳一枪》之甜山之战中诸葛神侯的一个转身的风度与隐情”


    IP属地:福建3楼2014-02-15 16:27
    回复
      2025-11-08 22:47: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请看原文:
      ——张炭和蔡水择已如惊弓之鸟,仍在奔行。
        他们已接近“药野”一带。
        这时,迎面来了一个人。
        一个极其、极其、极其高大的人。
        ——不,两个人。
        是两个极其高大的人背肩在一起,所以乍眼看去就像是一个极其魁梧的巨人。
        月色下,那人便是唐宝牛。
        他背着另一个彪形大汉。
      ——但就在这时——
        箭就来了。
        箭射唐宝牛!
      ——箭已射着了唐宝牛!
        箭镞已射在唐宝牛胸口!
        ——除了穿心透背当场身殁之外,唐宝牛已没有第二个下场可以让他再上场了。
      ——这一箭没有穿心。
        箭势陡止。
        这一箭给一人一手抓住。
        手小。
        白皙、洁净、修长而秀气。
        但有力。
        ——就是这一只年轻得泛着绯红的手,一手握住了箭。
        及时止住了这一箭。
        截击了这一箭。  


      IP属地:福建4楼2014-02-15 16:41
      回复
        好,其实我是不习惯引用原文的,摆足了功架只是吓唬下明神罢了。
        读者自然心中有数,这部分章节,清楚标注了各人所处位置
        ——张炭和蔡水泽从老林寺跑出,唐宝牛和朱大块儿正在赶向老林寺。
        而这只接箭之手的主人——诸葛先生,与唐宝牛同一方向,是冲着老林寺而去的。并且必然是从后赶上,越过唐宝牛而一手截击了这一支伤心小箭。
        结合下文看,诸葛先生这一套动作是相当地帅。
        ——月下,唐宝牛一见这个倏然而至的人,就觉得自己很矮小。
        ————他原本是半蹲于地为唐宝牛接住这一箭的。
        就是说,诸葛先生原本落后唐宝牛有一定距离,因为无论是对面的张炭蔡水泽,还是同向而行的唐宝牛朱大块儿,都没看到或注意到,听到,感觉到他。
        就在伤心小箭当胸迎上唐宝牛那一瞬,诸葛先生以“倏然而至”的奇快速度冲了上去,越过唐宝牛,以半蹲的姿势一手抓住了箭。
        恍如《终结者》肌肉猛男阿诺施瓦辛格出场的造型,半蹲,而后缓慢站起,富有美感。


        IP属地:福建5楼2014-02-15 17:11
        收起回复
          接下来诸葛先生的后续动作,令笔者再次疑心好莱坞巨制《终结者》,是抄袭了温的创意和细节。
          果然!诸葛先生“银髯无风自动,忧心怔忡地道:“元老四的箭法又有大进。”
            说罢折箭,徐立转身,就要飘然而去。”
          瞧见没,他是“徐立”,慢慢站起的。跟终结者阿诺一模一样喂,确实人抄袭温爷了吧。
          银髯这句我倒是想不明白这个描写何意,既然说话了,嘴一动胡子自然也跟着动,何须强调——无风自动。总不见得是为了刻画其内功精深吧。
          折箭——徐立——转身。这都是很有型的动作,如果转身时再一甩额发,那更是风情十足,魅力过人。
          但是!可是!然而!
          关键就在这里!
          这就是要害!


          IP属地:福建6楼2014-02-15 17:34
          回复
            ——“转身”??????!!!!!!
            这不对呀观众朋友!诸葛先生原本的位置该在张炭,蔡水泽的对面,朝着老林寺而去,赶援天衣居士。
            这一转身,可就是背向而驰了。
            之所以笔者揪住了这个细节,也怪他的动作太有风度了——慢慢站起,自然吊起了好奇心,吊起了胃口,钓住了一个“转身”


            IP属地:福建7楼2014-02-15 17:43
            收起回复
              好,所谓“知微”,见而且知。
              本文第一阶段“见微”可以告一段落了,且待第二阶段“知微”更新。


              IP属地:福建8楼2014-02-15 17:47
              回复
                好,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
                事先声明,本文是在原文基础上结合常理,尽力合理地作出推论,但是这个结果却是荒谬的,在笔者看来也是一样荒谬,主旨在于挑刺和取乐,不希望误导了纯朴的温书读者。


                IP属地:福建15楼2014-02-16 13:47
                收起回复
                  2025-11-08 22:41: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曾经有个小故事,说是一人丢了斧头,怀疑是邻家子偷去了,便注意其一举一动,感觉无一不像小偷。过得几天,自己找到了斧头,原来是砍柴时忘在山上了。回来再观察邻家子,其举手投足便一点也不像小偷了。
                  不错,本文手法类似,先恶意认定诸葛先生这一转身,是想逃。再联系前后文字句,便发现可疑处甚多,越看越像转身逃走。


                  IP属地:福建20楼2014-02-16 14:31
                  回复
                    分析一。自然是诸葛先生为什么要转身逃走。请看原文:
                    ——这人银髯无风自动,忧心怔忡地道:“元老四的箭法又有大进。”
                      说罢折箭,徐立转身,就要飘然而去。
                    哦!!!原来如此,元十三限箭法“又有大进”,诸葛顿感不妙。
                    证据1:诸葛忧心怔忡地自言自语脱口而出“又有大进”。
                    证据2:后文一句——蔡水择只好道:“诸葛先生是接下了那一箭——不过他的虎口也给震裂了,还在淌血。”
                    这两句原文一综合起来,好家伙,隔了不知道几里地射来,目标还不是他本人的一箭,已经震得诸葛虎口淌血,正面对上的话威力可想而知。害怕是理所当然的,人之常情的,知己知彼的,科学严谨的。
                    现在我们结合前文一些细节来推理下——我们知道,此前诸葛和元限三次对决,那都是面对面近距离搏杀,元限并未隔着几公里一箭射进神侯府去伤害些花花草草或者误伤某个名捕师侄。换言之,诸葛一直认为元限还不会远程发箭,他的伤心箭法还没练成,还在低级阶段。这就是他三次都获胜的缘故。
                    证据是前文天衣居士转述和诸葛的讨论——“他断定是你没成。从招式上看,他也说以你的聪明勤奋,没理由练不完全,很可能是对经文未曾全部参悟,又或者所得经文根本未够周全。”
                    于是,诸葛雄赳赳气昂昂颇有信心地赶去驰援天衣居士了,因为元老四的伤心箭法没成,他不是很怕,何况还可以会合二师兄联手打师弟。
                    但是,这支远程飞来目标不明的箭,一举震裂了诸葛的虎口,也提醒了他——老四练成远程杀法了,比起之前三次“大进”了,只怕是大成了。
                    而伤心箭法大成是什么威力呢?诸葛自己早就明白——天衣居士道:“诸葛师弟说:那时候,他也练成‘浓艳枪’,他说要是你的‘伤心箭’能练得法:一,他决不是你敌手;二,未来的武器兵器,恐怕全得让位给你这手千里取人性命、心动即可灰飞烟灭的箭法!(原文)
                    所以,他怕了,第一反应是逃走。
                    于是我们便发现诸葛这系列动作在风度之外,别有隐情。所谓“风情”。
                    1.“说罢折箭”。武林高手是讲风度的,这支箭显然射的并不是诸葛,如果他心中还有把握,自然大摇大摆拿去交还给元十三限,再来几句漂亮话诸如”哈哈,哈哈,刚才来的路上,正撞见老四你一箭射来,欺负几个小辈。老夫见义勇为学雷锋,一把就轻松接住了。哎老四你这功夫还不行啊,不够力,还得练,来来来,不妨拿回去再射我试试。“
                    这话不但有派,还可以吓唬对手,打击其信心,何其潇洒有效。
                    但是。。。。。。诸葛一把给折了,既是下意识的拿这支”震裂了他虎口,伤害了他,打击了其信心“的箭出气,只怕还是深谋远虑过”这么可怕的武器,你少一支,我就安全一分。“
                    2.“徐立”的过程中不但是耍帅,也是受到震慑下自然动作迟钝,更重要是在考虑”不好,练成了,咋办???“
                    3.诸葛一向足智多谋,慢慢站起来后,已有决定”逃“,所以”转身“。
                    4.来时”倏然而至“,可见其急迫,去时”飘然而去“,显然轻松了很多,为啥呢?终于作了决定,放下了心上一块石头,不用面对伤心箭了,不再”忧心怔忡“,自然飘然欲仙起来。


                    IP属地:福建24楼2014-02-16 17:30
                    回复
                      这里有个词用得极妙——飘然而去。
                      很有内涵。
                      这也是温先生过人之处,用词精确,言简意赅。
                      换了笔者,读书少,没文化,只会这么写——说完一把拗断了箭,慢慢站起来,转过身,就要开溜。
                      妙在何处呢?笔者分析如下。
                      1.前面已说过,“飘然”恰到好处地体现此刻诸葛的心情,决定逃走后便放下了负担,轻松愉快。
                      2.体现其轻功造诣了得,既有倏然而至的快,也有飘然欲仙之轻之美妙。正是高手风范。
                      3.旁边可是有目击者的,四个人。他还帮其中两个截住了一记伤心箭,当然正是这一下让诸葛看清了局势,作出了开溜的决定。从下文来看,此际诸葛还没研究过这四人都是谁。
                      既有外人在场,自然不能撒腿猛跑丢了气派,免得这几个年轻人看出他是自知不敌抱头鼠窜闻风而逃,所以得用轻飘高妙的身法潇洒离开,宛然神仙之姿。让人以为这是位恰好路过的雷锋叔叔,做好事不留名,跟什么甜山之战完全没有关系,并且轻功高明身法潇洒,令人神往,感激,仰慕。
                      确是算无遗策的武林智者。


                      IP属地:福建28楼2014-02-16 17:55
                      收起回复
                        确立了这一点“逃”,于是前后文一些乍看不合理的细节便被放大了,以此为凭,就可以得出合理解释。并不是作者笔力不够,而是我们作为读者读得还不够细,尚未理解作者的深意。
                        请看前文——
                        他们是来执行任务的。
                          他们在等。
                          等待。
                          他们守候:
                          守侯一个人。
                          他们千里迢迢、夜行昼伏、风尘仆仆、不见天日地潜来这儿,为的就是阻截这个人,并要格杀了他。
                        这个人当然就是诸葛先生。
                          既然这四人在等诸葛先生,那末,他们也当然就是:
                          “六合青龙”。
                          ——只是,“青龙”有六条,他们只来了四人不成?
                          来了四条龙,能截得住诸葛吗?
                          他们也一样在担心这个:
                          只要诸葛来老林寺,他们就一定能截得住,但只怕六人还未齐集前,诸葛已经到了!
                          他们受元十三限之命,完全故布疑阵:
                          表面上,鲁书一和燕诗二仍留在京城,他们似有所异动,牵制住诸葛先生。
                          ——诸葛先生若留在京城不动,他们也决不动身。
                        这时节,他们却从大吠声的暗号里得悉:诸葛先生来了!
                          叶棋五和齐文六是匿伏的援兵,先行得知,不禁大惊。
                          但鲁书一与燕诗二已迅速会集。
                          他们自京城里披星戴月地赶来。
                          他们早已先一步获得风声:
                          ——诸葛先生果然沉不住气,亲身出动了!
                        是以诸葛先生很放心。
                          他决意要阻截元十三限对天衣居士的加害。
                          故此他把戍守重任,交予哥舒懒残(哥舒懒残因慕诸葛先生大师兄“懒残大师”,故改名为“懒残”;他因深谙六艺,闻多识博,为人滑稽突梯,还能歌善舞,痛陈时弊于嘻笑怒骂中,近日大受皇帝赵佶赏识,留在身边,诸葛先生这才敢稍离君侧),潜出京师,直奔甜山。
                          他一走,仍惊动了鲁书一和燕诗二。
                          于是燕诗二与鲁书一也飞扑甜山,会集其他四名师弟。
                          只不过,鲁书一和燕诗二一旦动身,四大名捕也收到了风声。
                          “不对劲。”
                          “六合青龙尽皆出动了!”
                          “一定是去伏击世叔的!”
                          “我们去阻止他们!”
                          是以四大名捕也出动了。


                        IP属地:福建32楼2014-02-16 18:32
                        收起回复
                          好了,我们发现了第一个疑点。乍看很不合理。
                          这就是——鲁书一和燕诗二怎么赶在诸葛前面了???
                          这两条青龙可是在诸葛动身后,才追去的。


                          IP属地:福建33楼2014-02-16 18: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