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自然是诸葛先生为什么要转身逃走。请看原文:
——这人银髯无风自动,忧心怔忡地道:“元老四的箭法又有大进。”
说罢折箭,徐立转身,就要飘然而去。
哦!!!原来如此,元十三限箭法“又有大进”,诸葛顿感不妙。
证据1:诸葛忧心怔忡地自言自语脱口而出“又有大进”。
证据2:后文一句——蔡水择只好道:“诸葛先生是接下了那一箭——不过他的虎口也给震裂了,还在淌血。”
这两句原文一综合起来,好家伙,隔了不知道几里地射来,目标还不是他本人的一箭,已经震得诸葛虎口淌血,正面对上的话威力可想而知。害怕是理所当然的,人之常情的,知己知彼的,科学严谨的。
现在我们结合前文一些细节来推理下——我们知道,此前诸葛和元限三次对决,那都是面对面近距离搏杀,元限并未隔着几公里一箭射进神侯府去伤害些花花草草或者误伤某个名捕师侄。换言之,诸葛一直认为元限还不会远程发箭,他的伤心箭法还没练成,还在低级阶段。这就是他三次都获胜的缘故。
证据是前文天衣居士转述和诸葛的讨论——“他断定是你没成。从招式上看,他也说以你的聪明勤奋,没理由练不完全,很可能是对经文未曾全部参悟,又或者所得经文根本未够周全。”
于是,诸葛雄赳赳气昂昂颇有信心地赶去驰援天衣居士了,因为元老四的伤心箭法没成,他不是很怕,何况还可以会合二师兄联手打师弟。
但是,这支远程飞来目标不明的箭,一举震裂了诸葛的虎口,也提醒了他——老四练成远程杀法了,比起之前三次“大进”了,只怕是大成了。
而伤心箭法大成是什么威力呢?诸葛自己早就明白——天衣居士道:“诸葛师弟说:那时候,他也练成‘浓艳枪’,他说要是你的‘伤心箭’能练得法:一,他决不是你敌手;二,未来的武器兵器,恐怕全得让位给你这手千里取人性命、心动即可灰飞烟灭的箭法!(原文)
所以,他怕了,第一反应是逃走。
于是我们便发现诸葛这系列动作在风度之外,别有隐情。所谓“风情”。
1.“说罢折箭”。武林高手是讲风度的,这支箭显然射的并不是诸葛,如果他心中还有把握,自然大摇大摆拿去交还给元十三限,再来几句漂亮话诸如”哈哈,哈哈,刚才来的路上,正撞见老四你一箭射来,欺负几个小辈。老夫见义勇为学雷锋,一把就轻松接住了。哎老四你这功夫还不行啊,不够力,还得练,来来来,不妨拿回去再射我试试。“
这话不但有派,还可以吓唬对手,打击其信心,何其潇洒有效。
但是。。。。。。诸葛一把给折了,既是下意识的拿这支”震裂了他虎口,伤害了他,打击了其信心“的箭出气,只怕还是深谋远虑过”这么可怕的武器,你少一支,我就安全一分。“
2.“徐立”的过程中不但是耍帅,也是受到震慑下自然动作迟钝,更重要是在考虑”不好,练成了,咋办???“
3.诸葛一向足智多谋,慢慢站起来后,已有决定”逃“,所以”转身“。
4.来时”倏然而至“,可见其急迫,去时”飘然而去“,显然轻松了很多,为啥呢?终于作了决定,放下了心上一块石头,不用面对伤心箭了,不再”忧心怔忡“,自然飘然欲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