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有怀疑,地师既然精于寻龙穴,为人造福,但为何地师的后代子孙很少大富大贵的呢?
有人写了一着打油来此事:
风水先生惯说空;
指南道北说西东;
山中若有卦侯地,
何不拿去葬乃翁。
这诗是讽刺风水之道无稽,说地师既能指点佳穴,令人大富大贵,何不留以自用呢?
风水界的解释是,大富大贵之地是天地山川灵气所钟,必是有缘有福之人才可享用,否则,便是违天不祥,正所谓“江山藏佳穴,留与有缘人”。有缘人是指祖上积福深厚而自己又行善修德的人。这些人获得“天命”眷顾,在机缘巧合下,自然获得佳穴而致大富大贵。 地师泄漏天机,故此与佳穴福薄缘悭,所以明知有佳穴在前,亦无法享用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吉穴是有鬼神土地守护的,不让无福无德的人霸占。这种观念,可从以下一段故事中反映出来。
北宋时,江苏无锡境内有一地名“吴塘门”,夹于吴塘山东西峰之间,相传其中有一大富大贵的吉穴。当地民谣有云“吴塘东,吴塘西,玉兔对金鸡,代代出紫衣。”
结果,此吉穴被南宋名流尤袤所得,用以安葬其父尤时享的骸骨。
据当地故老相传,尤袤葬父后,便在墓旁结划庐守孝。一晚,忽见有无数“天灯”在天际浮游,隐隐可见有许多金甲神,簇拥着一位器宇不凡的贵神在天际巡视。
忽然,贵神若有所感,指着尤袤父亲的墓穴,问左右两旁的金甲神说:“此地将发福三百年,非有大福之人不能享有,不知是何人葬于此地?”
金甲神回答说:“无锡人尤袤刚刚葬其父于此。” 贵神说:“尤家并无福分享用此福地,明日当命雷神轰之,把墓穴与棺木轰走,好让此福地留与有福之人。”
贵神与金甲神在云端对答之言,万袤听得清楚,当即吓至魂飞魄散。为了保存父尸,便立即跪地向空遥拜贵神,叩头有道:“先父骸骨既已安葬于此,实在不忍见父墓惨遭雷电轰毁,万望贵神手下留情,只要能保存父墓,情愿以已身代遭雷轰之苦。”
金甲神亦从旁替尤袤产情,贵神沉吟半响,然后微点头道:“尤氏虽累世修德,但其福德尚不足享用此吉穴。现在姑念尤袤忠孝,姑且容许其继续享用此地!等待三百年后再作处置吧!”停了一会,继续说:“尤袤情原以身代父,孝感动天,可免受雷轰之苦。”
尤袤听闻贵神此言。大喜过望,忙向贵神跪拜叩谢。
自此以后,尤氏一门子孙,世代皆由科甲入仕,功名不替。
“佳穴留与有缘人”这种观念深入民心,许多与风水有关的民间传说,均把人与地的“缘分”说得出神入化,有缘的,必定会机缘巧合地获得福地;无缘的,千方百计追求,仍是阴差阳错失者交臂。种种变化得失,民间传说中描述光怪陆离令人叹为观止。
备注:
尤袤(1127—1194),字延之,号“遂初居士”,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泰兴(今属江苏)县令,改江阴(今属江苏)学官。不久召为大宗正丞兼国史院编修。淳熙五年(1178)出为台州(今浙江临海)知州,迁江西运判兼知隆兴府(治所在今江西南昌)。淳熙十四年(1187),转礼部侍郎。绍熙三年(1192)升任礼部尚书兼侍读。他是一个早慧的人,五岁能诗文,时人呼之为“奇童”。也是著名的学问家、藏书家,读书很多,学问渊博,当时有“尤书厨”之称,至晚年仍嗜书不倦,无锡家中造藏书楼,名“遂初堂”,藏书达三万多卷,有《遂初堂书目》行世。其诗集焚于兵火(见《瀛奎律髓》卷二十),后得其十八世孙尤侗、二十五世孙尤桐收辑散佚,但所得极有限。
有人写了一着打油来此事:
风水先生惯说空;
指南道北说西东;
山中若有卦侯地,
何不拿去葬乃翁。
这诗是讽刺风水之道无稽,说地师既能指点佳穴,令人大富大贵,何不留以自用呢?
风水界的解释是,大富大贵之地是天地山川灵气所钟,必是有缘有福之人才可享用,否则,便是违天不祥,正所谓“江山藏佳穴,留与有缘人”。有缘人是指祖上积福深厚而自己又行善修德的人。这些人获得“天命”眷顾,在机缘巧合下,自然获得佳穴而致大富大贵。 地师泄漏天机,故此与佳穴福薄缘悭,所以明知有佳穴在前,亦无法享用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吉穴是有鬼神土地守护的,不让无福无德的人霸占。这种观念,可从以下一段故事中反映出来。
北宋时,江苏无锡境内有一地名“吴塘门”,夹于吴塘山东西峰之间,相传其中有一大富大贵的吉穴。当地民谣有云“吴塘东,吴塘西,玉兔对金鸡,代代出紫衣。”
结果,此吉穴被南宋名流尤袤所得,用以安葬其父尤时享的骸骨。
据当地故老相传,尤袤葬父后,便在墓旁结划庐守孝。一晚,忽见有无数“天灯”在天际浮游,隐隐可见有许多金甲神,簇拥着一位器宇不凡的贵神在天际巡视。
忽然,贵神若有所感,指着尤袤父亲的墓穴,问左右两旁的金甲神说:“此地将发福三百年,非有大福之人不能享有,不知是何人葬于此地?”
金甲神回答说:“无锡人尤袤刚刚葬其父于此。” 贵神说:“尤家并无福分享用此福地,明日当命雷神轰之,把墓穴与棺木轰走,好让此福地留与有福之人。”
贵神与金甲神在云端对答之言,万袤听得清楚,当即吓至魂飞魄散。为了保存父尸,便立即跪地向空遥拜贵神,叩头有道:“先父骸骨既已安葬于此,实在不忍见父墓惨遭雷电轰毁,万望贵神手下留情,只要能保存父墓,情愿以已身代遭雷轰之苦。”
金甲神亦从旁替尤袤产情,贵神沉吟半响,然后微点头道:“尤氏虽累世修德,但其福德尚不足享用此吉穴。现在姑念尤袤忠孝,姑且容许其继续享用此地!等待三百年后再作处置吧!”停了一会,继续说:“尤袤情原以身代父,孝感动天,可免受雷轰之苦。”
尤袤听闻贵神此言。大喜过望,忙向贵神跪拜叩谢。
自此以后,尤氏一门子孙,世代皆由科甲入仕,功名不替。
“佳穴留与有缘人”这种观念深入民心,许多与风水有关的民间传说,均把人与地的“缘分”说得出神入化,有缘的,必定会机缘巧合地获得福地;无缘的,千方百计追求,仍是阴差阳错失者交臂。种种变化得失,民间传说中描述光怪陆离令人叹为观止。
备注:
尤袤(1127—1194),字延之,号“遂初居士”,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泰兴(今属江苏)县令,改江阴(今属江苏)学官。不久召为大宗正丞兼国史院编修。淳熙五年(1178)出为台州(今浙江临海)知州,迁江西运判兼知隆兴府(治所在今江西南昌)。淳熙十四年(1187),转礼部侍郎。绍熙三年(1192)升任礼部尚书兼侍读。他是一个早慧的人,五岁能诗文,时人呼之为“奇童”。也是著名的学问家、藏书家,读书很多,学问渊博,当时有“尤书厨”之称,至晚年仍嗜书不倦,无锡家中造藏书楼,名“遂初堂”,藏书达三万多卷,有《遂初堂书目》行世。其诗集焚于兵火(见《瀛奎律髓》卷二十),后得其十八世孙尤侗、二十五世孙尤桐收辑散佚,但所得极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