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吧 关注:3,647,712贴子:73,153,894

回复:【千锤万凿】历年中高难度高考★语文选择题深析,亲手整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海南解析卷)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⑴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⑶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76楼2014-01-27 16:18
回复
    ⒈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⒉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⒊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77楼2014-01-27 16:20
    收起回复
      2025-08-01 20:58: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一题 0.419难度系数
      同样是撂翻全省一般同学以上的BT题
      【原文】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此项有多个错误点 有木有同学能想到些点?


      78楼2014-01-27 16:50
      收起回复
        @八面一心心心心 同学回答了第一个判断思路
        【以偏概全】
        可能,大概——也渐渐不流行(肯定)
        选项犯了第二个错误,由老师同学研讨得出
        【原文】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由对应可知,叫兽翻译解释为
        【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
        是一样的意思么?
        当然不是
        此处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这么理解,我这首歌也很流行,但是唱不过李杜他们,是说我唱的这首歌不如李杜他们流行的意思
        而并不等价于,我唱不过你,我不如你流行,我就在晚唐不流行啦?
        我在晚唐也可以流行的,只是不如你流行罢了
        的意思。


        82楼2014-01-27 18:51
        回复
          选项第四个逻辑错误——【强加因果】
          命题叫兽自己说的设坑思路
          【原文】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选项的逻辑是这样的,大诗人李白的诗歌之流行了一段时间→→→唐朝诗人多啊(因果)
          但我们知道真实的事理逻辑是——
          流行的东西是有时效性的,所以只能流行一段时间。
          选项的前后并木有因果关系,人多了,我也可以流行很久,跟人多有个毛线关系


          84楼2014-01-27 19:06
          收起回复
            选项辅助理解——必杀技【生活逻辑】
            原文说 李白诗流行了一段时间
            相当于现在 流行歌曲流行了一段时间
            用这个等价逻辑 咱们踢回去看
            选项就是这个意思
            现代的流行歌曲流行了一段时间,能说明现代的歌星很多么?


            85楼2014-01-27 19:18
            收起回复
              楼主脑细胞快挂完了
              还有木有孩子在看 逻辑确实有点枯燥些
              能看明白不
              完全迷茫了
              第一次发这种解释贴 技术不够啊


              86楼2014-01-27 19:19
              收起回复
                【心得秘笈】
                发现题目选项的转述有所差异的时候,
                再次扪心自问,这回换个语法——
                A就是B的意思么?
                A真的是B的意思么?
                A真特么是B的意思么……
                然后再分析
                会觉得清晰一些


                88楼2014-01-28 00:55
                收起回复
                  2025-08-01 20:52: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竟然又在贴吧耗了一天……
                  继续0.419难度系数的第一题
                  B选项是正确的 有同学误选 我们来分析一下
                  【原文】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所以可以肯定】……感觉特绝对是吧,感觉特想选它是吧……
                  又坑爹了
                  这里楼主发明个【方法】来解释一下,我给他起个名字叫【单链逻辑】
                  A→B→C→D
                  那么B→C是对的
                  那么A→C对吗?
                  那就不一定对了


                  89楼2014-01-28 01:03
                  回复
                    坚持看到这里的同学冒个泡丫 楼主不想玩单机
                    是不是太枯燥了楼楼已经尽量形象生动了……
                    【单链逻辑】举个例子说明下——
                    我家教特别好(众人:尼滚——)
                    SO
                    我品德变得高尚(众人:泥垢——)
                    SO
                    我选上了三好学生(众人:PIA飞——)
                    不连续【那么A→C对吗?】
                    我是三好学生,我家教一定特别好吗?是不一定的
                    但是我是三好学生,我品德高尚是一定的,不然怎么能当选
                    但不是家教好的学生都能当选为三好学生的,这个道理很明白
                    也就是说
                    【单链逻辑】连续截取是可以的,一旦发生跳跃截取,要看上下文再做判断


                    90楼2014-01-28 01:09
                    收起回复
                      如果咱也学学命题叫兽,变个法儿问问你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这时就不一定对啦,得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现在唐诗流传下来这么多,所以,当时的唐诗不全是为了功名……这逻辑
                      不行,还是跟叫兽没得比,这是个屁问法
                      (还是看高考题吧……)


                      93楼2014-01-28 01:23
                      回复
                        果然是一天分析一道选择题的龟速
                        给跪了
                        第一题的C选项,仍有同学误选,认为它是不对的!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大法!
                        【原文】它(唐诗)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认为C不对的同学看了以下逻辑会觉得毫无压力,不过一定要在之前自己动手做一遍,谁知道各位的脑子神思会遨游到哪里去……
                        更多时候像歌词是啥意思?
                        第一,更多时候……像歌词……(众人:二货楼主)
                        第二,更少时候……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
                        这是【并列关系】不包含,也不交错(想不明白想象维恩图,数学那个必修一)
                        所以
                        翻译成既是……又是……选项就是完全正确的逻辑,再加个侧重,没压力丫


                        94楼2014-01-28 01:38
                        收起回复
                          为毛这么明白的逻辑,有同学会选错呢?
                          楼主借用个例子说明下

                          他是父亲,是老师,【更多时候像】朋友。
                          →他既是父亲,又是老师,还是朋友。
                          二者等价 和上面那题逻辑一样我特么说清楚木有


                          95楼2014-01-28 01:40
                          收起回复
                            今天先更到这里
                            楼主脑细胞又死了一批
                            头晕眼花


                            96楼2014-01-28 01:46
                            回复
                              2025-08-01 20:46: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楼怎么又被吧务删除了,这次在下并未有任何链接,现在把表情都删除了,如果还删除,请吧务务必给个说法。
                              -----------------------------------------------------------------------------------------------------
                              再回到原题分析
                              【原文】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这里就出现了单链逻辑推断了
                              【原文】的逻辑:
                              A现在留了这么多唐诗啊【1千篇】→
                              B过去更盛大盛况啊【1亿篇】→
                              C怎么会是全为了功名而写作啊
                              【选项逻辑】:进行截取
                              B过去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过去更盛大盛况啊【1亿篇】)→
                              C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怎么会是全为了功名而写作啊)
                              根据单链逻辑连续截取不错误的经验,这里就是对的


                              97楼2014-01-28 02: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