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族谱吧 关注:3,983贴子:21,949
  • 10回复贴,共1

山东青州临朐钱塘张氏寻根问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山东省青州临朐钱塘张氏始祖张荣,字华斋,原籍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元朝顺帝时期以拔贡官青州府(山东行省益都路总府)同知,致仕后于临朐城西三十里的三郎山前立村张家庄,始入临朐籍,卒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葬凤凰山障保峪。 七百年间我张氏族人,修谱不断,可苦于无从查询始迁祖荣公以上世系,我们只能以南迁的荣公作为一世祖,希望通过贵吧热心的吧友,帮我联系一下同族宗亲,不胜感激。 


1楼2007-10-27 14:35回复
    据族谱记载我青州临朐钱塘张氏乃汉朝留侯张良,远祖乃宋朝张载横渠公之后裔,北宋末年横渠公后人随宋朝南渡浙江杭州,数代后,荣公再迁山东青州府,希望杭州宗亲能够查阅族谱,以慰我等寻根问祖之心愿。
     
    附:<(道光)张氏族谱>序文


    2楼2007-10-27 14:43
    回复
      2025-11-28 02:10: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据族谱记载我青州临朐钱塘张氏乃汉朝留侯张良后裔,远祖乃宋朝张载横渠公之后裔,北宋末年横渠公后人随宋朝南渡浙江杭州,数代后,荣公再迁山东青州府,希望杭州宗亲能够查阅族谱,以慰我等寻根问祖之心愿。 
       
      附:<(宣统)张氏族谱>序文


      3楼2007-10-27 14:47
      回复
        另外山东省沂源县三岔乡文泉村、桓台县唐山镇薛家庙子村(此村续谱以从我青州临朐迁出的钱塘张氏后人张经作为始祖来续谱的)、及沂源县、博山区、莱芜县、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东北三省等地也居住着我山东青州临朐钱塘张氏后裔


        5楼2007-10-27 15:03
        回复
          青州临朐钱塘张氏始祖张荣(字华斋)公 画像


          6楼2007-10-27 15:04
          回复
            青州临朐钱塘张氏始祖母胡氏太夫人画像


            7楼2007-10-27 15:06
            回复
              山东青州临朐钱塘张氏九世祖明嘉靖26年进士巡抚甘肃张邦彦公画


              8楼2007-10-27 15:09
              回复
                张邦彦公夫人画像


                9楼2007-10-27 15:10
                回复
                  2025-11-28 02:04: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张邦彦之父一中公画像


                  10楼2007-10-27 15:11
                  回复
                    张邦彦公之母画像


                    11楼2007-10-27 15:13
                    回复
                      2009年5月17日,在原临五公路李家庄老龙湾干渠桥,发现我钱塘柳家圈张氏修谱记碑,5月30日,我于成国兄前去将此碑拓成拓片。此碑高1.65米,宽0.65米,碑文如下:
                       
                       承先启后(柳家圈张氏修谱碑记)
                       从来,一本之亲原于天性,九族之睦系于 ,此非可以弁髦视,亦不可与行路等。吾张氏之来朐邑久矣,溯厥初原系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籍,吾始祖讳荣,任青州府同知,遂家于朐邑焉,朐邑之有吾氏自此始也。其始立茔于张包(障保)峪,其后迁茔于涝凹(涝洼),又其后迁茔于石庄,传十一世至梦熊祖,兄弟四人,梦祥、梦泰、梦圣在石庄,梦熊祖吾之自出也,迁茔于柳家圈庄北,是柳家圈之有吾氏,又自此始也。梦熊生三子,长池臣,今其后裔在朱崖,次献臣,次顺臣;献臣生思智、思信,顺臣生思礼;思智生迪德、树德,思礼生复德、硕德、明德。自此而后世日,人丁日添,族遂日繁,以柳家圈聚居者不过五六十家,而吾族已居其大半焉。夫以仕宦而来卜居,虽不与寒门孤微播迁流落者等,而以一人生息后世藩衍者,此绵绵延延不可谓非厚幸也。自梦熊祖而外其蔓延于他处者吾不及载,今自梦熊祖以来支分派别,生齿甚夥,使不有以志之则代远年湮传世久焉,视若途人矣。吾所谓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则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分而至于途人。吾谱之之所以作也,其意曰,分至于途人者势也,势吾无如之何也,幸其未至于途人也,使其无至于忽 忘焉,可也。爰刻石勒碑,立于祖莹 之前,倮族人咸知一本九族之亲也,是为记。
                       大清道光十一年岁次辛卯夏六月谷旦族人 等仝立
                      


                      46楼2009-06-04 10: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