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辞大吧。后来很少来吧裏,起因由邓吧的离任。不是意气,原因有很多,但初衷却简单,少逛点贴吧,或能多翻几页书。近来收到几位吧友电话、短信、留言及与深圳的几位吧友喝茶,对於各位关心,非常感谢。
我逛贴吧,本意也是希望通过逛逛贴吧,交流一下对所学的理解。凡上网,看这网页看那网页都是看,在『论语吧』裏,至少多看看些相关讨论,有些讨论的内容自己不确定的,还可以翻翻书,通过相互交流,再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反思。确实在交流中,发现很多平时理解过浅或不足的地方。对我而言,这是我认为的最理想的『论语吧』。
我这人喜欢简单,讨论『论语』就讨论之。做吧务管理我也想简单,想要维护一个健康讨论的环境,当然,才疏学浅,事与愿违,讨论『论语』、交流学问的帖子越来越少,而相互指摘、扯皮、揭底的帖子越来越多。『简单』并非是『单纯』。这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意见不合,尤其『论语吧』这本该思潮兴盛的地方,争执是难免的,如果不能忍受,那只能在真空中生活。比如『论语吧』如有不合我意处,我可以少参与、甚至不来,但在生活、工作中,处处都充满『扯皮』,又如何躲得过。
有时候逛吧逛久了,自己难免迷茫,好像偏离初衷太远。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对於逛贴吧也有一个初衷,但肯定一点是,不同的人到贴吧来其态度和追求当是不同的,有些人来学习交流,有些人来批判孔孟,有些人来故弄风雅,有些人来打发无聊,有些人好无事生非,有些人好追根究底,有些人来调剂,有些人来发泄,有些人来表现,有些人来求解。这即是说,到这裏来的人目的不一,使得贴吧就成为一个松散的组成,虽名曰『论语吧』,但实际上缺少一种内在精神。这种情形下,谁做吧主,都难有所作为,因此也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除非这吧主什麼人都不得罪,这不可能——当然,更没有这个必要——是非之论,虽然形上讲难有标准,但一些行为总还是有个公论,该管就得管。这一点,坦白讲,个人认为界限仍很难把握。
以前在当吧主时,遇到不同的人,总体讲都是很好的,与一些吧友在吧外还有交流。本来学问不够,也没有尽到心力,赖诸多吧友的理解。我这人比较喜欢直,其实现实中我并不是那种『豪爽、直爽』的直,生活中,因为跟朋友同事同学都有见面的接触,大多数问题往往并不会直言提出来,反到喜欢那种心照不宣,有什麼情况都将心比心的去想一想。至於交往,喜欢的人就多跟他交流,不喜欢的我就少跟他交流。而在论语吧中讲『直』,是有问题就可以就事论事的提出来,用清楚、明白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不赞同的地方,我也非常直接的表达出来。在众多的表达方式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讥讽或者反语——当然这要看是善意恶意——但无论如何,这种方式我都不太赞同。因为直话直说,就显得出言不逊,不知天高地厚,实非本意。
近来所说推选吧主之事,有几位朋友也提过几次,贴吧裏也有帖子在说此事。并非是矫情,更非要三让才受。吧主是众矢之的,一举一动都在注目中,还要处理很多与吧旨无关的帖子,而且无关在吧裏有时还超过了与主题相关的帖子。对於『扯皮贴』,我非常不想去读,读来费劲,要是说得不对,反成为把柄。类似帖子很多,而且越演越烈,大家看起来都理直气壮。这当中当然有很多原因。曾经也倡导过多些论语相关的讨论,尽力多顶些吧旨相关的帖子,不过个人之力微不足道,经常整个网页都被争执所淹没。希望以后会少些这样的讨论,多些『干货』。
上周在书城,无意中见到包吧主的二本书,所见写书是下过功夫的,没有买因暂时无及老学。乐老说『读经不读史』,没来贴吧这阵子,买了新世界和中华书局的《左传》,有时间翻翻,内容不少,才及一半。
向各位吧友问好。
於深圳
我逛贴吧,本意也是希望通过逛逛贴吧,交流一下对所学的理解。凡上网,看这网页看那网页都是看,在『论语吧』裏,至少多看看些相关讨论,有些讨论的内容自己不确定的,还可以翻翻书,通过相互交流,再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反思。确实在交流中,发现很多平时理解过浅或不足的地方。对我而言,这是我认为的最理想的『论语吧』。
我这人喜欢简单,讨论『论语』就讨论之。做吧务管理我也想简单,想要维护一个健康讨论的环境,当然,才疏学浅,事与愿违,讨论『论语』、交流学问的帖子越来越少,而相互指摘、扯皮、揭底的帖子越来越多。『简单』并非是『单纯』。这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意见不合,尤其『论语吧』这本该思潮兴盛的地方,争执是难免的,如果不能忍受,那只能在真空中生活。比如『论语吧』如有不合我意处,我可以少参与、甚至不来,但在生活、工作中,处处都充满『扯皮』,又如何躲得过。
有时候逛吧逛久了,自己难免迷茫,好像偏离初衷太远。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对於逛贴吧也有一个初衷,但肯定一点是,不同的人到贴吧来其态度和追求当是不同的,有些人来学习交流,有些人来批判孔孟,有些人来故弄风雅,有些人来打发无聊,有些人好无事生非,有些人好追根究底,有些人来调剂,有些人来发泄,有些人来表现,有些人来求解。这即是说,到这裏来的人目的不一,使得贴吧就成为一个松散的组成,虽名曰『论语吧』,但实际上缺少一种内在精神。这种情形下,谁做吧主,都难有所作为,因此也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除非这吧主什麼人都不得罪,这不可能——当然,更没有这个必要——是非之论,虽然形上讲难有标准,但一些行为总还是有个公论,该管就得管。这一点,坦白讲,个人认为界限仍很难把握。
以前在当吧主时,遇到不同的人,总体讲都是很好的,与一些吧友在吧外还有交流。本来学问不够,也没有尽到心力,赖诸多吧友的理解。我这人比较喜欢直,其实现实中我并不是那种『豪爽、直爽』的直,生活中,因为跟朋友同事同学都有见面的接触,大多数问题往往并不会直言提出来,反到喜欢那种心照不宣,有什麼情况都将心比心的去想一想。至於交往,喜欢的人就多跟他交流,不喜欢的我就少跟他交流。而在论语吧中讲『直』,是有问题就可以就事论事的提出来,用清楚、明白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不赞同的地方,我也非常直接的表达出来。在众多的表达方式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讥讽或者反语——当然这要看是善意恶意——但无论如何,这种方式我都不太赞同。因为直话直说,就显得出言不逊,不知天高地厚,实非本意。
近来所说推选吧主之事,有几位朋友也提过几次,贴吧裏也有帖子在说此事。并非是矫情,更非要三让才受。吧主是众矢之的,一举一动都在注目中,还要处理很多与吧旨无关的帖子,而且无关在吧裏有时还超过了与主题相关的帖子。对於『扯皮贴』,我非常不想去读,读来费劲,要是说得不对,反成为把柄。类似帖子很多,而且越演越烈,大家看起来都理直气壮。这当中当然有很多原因。曾经也倡导过多些论语相关的讨论,尽力多顶些吧旨相关的帖子,不过个人之力微不足道,经常整个网页都被争执所淹没。希望以后会少些这样的讨论,多些『干货』。
上周在书城,无意中见到包吧主的二本书,所见写书是下过功夫的,没有买因暂时无及老学。乐老说『读经不读史』,没来贴吧这阵子,买了新世界和中华书局的《左传》,有时间翻翻,内容不少,才及一半。
向各位吧友问好。
於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