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以上的形象刻画虽然大体上参照了史料和演义,但部分地方还是掺入了不少暗荣自己创作的成分,和前两者颇有些出入。从三国志到三国杀,夏侯惇的“刚烈”之名都是家喻户晓的,但在如何表现这方面上则各有不同。在正史里这个名头的出处其实很简单:是因为惇叔曾在14岁时砍了一个侮辱他老师的人
古人常常将“年少杀人”看为一种剽悍的行为,能干出这事儿的主就算再不济也能称之为“好汉”,这也就是惇叔“勇猛”的由来了。
可惜在之后惇叔的军旅生涯中干得多是坐镇军中,内政安邦的活,并没怎么能体现自己的勇猛,而且还在博望坡和兖州这两次大战中一次中了刘备童鞋的暗算,损失惨重,
另一次更是被几个诈降的小兵绑架以勒索钱财。
堂堂大将军被当了肉票,也实在是有够屈辱的。
不过虽然惇叔作战称不上勇猛,但做将军毕竟不是像游戏里那样提着大刀片上阵请每个敌人吃板刀面就行了,将领的个人威望,善于居中指挥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依据惇叔之后多次为曹老板镇守后方,并亲自在战场上搬运土石与带领士兵种田以抗饥荒的事迹来看,惇叔应该是很有号召力的,而且也相当受曹老板信任的,这才能放心地把留守的重任交给他去做,可以算是一员重要的曹魏宗亲大将了。
不过可惜人本来就更容易记住负面的东西,在许多看客的眼里,惇叔依然是“肉票将军”和“种田将军”,可谓郁闷之极。
图片来自:kklc的百度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