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吧 关注:436贴子:2,068
  • 2回复贴,共1

周瑜军事思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位于长江北岸)人,东吴淮、泗集团的主要成员,前期的最重要将领,谋略家,享年36岁。在言谈议论和行事中,表现了如下的军事思想:


1楼2013-08-05 18:52回复

    一、韬勇抗威不畏强敌思想
    面对强敌时,周瑜主张充分估计自己的有利条件,以建立敢于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在东吴困难的时刻,他从军事、政治、经济、幅员等方面分析自己方面的所长。指出在军事上,占有兵精、将士用命、士风劲勇的优势;政治上占有经历两世考验、领导有雄才和人心不思乱的优势;经济上占有出产铜盐等战略物资、境内富饶的优势;幅员上占有地方数千里、兼有六郡的优势。决不能低估东吴战争所赖以进行的这些条件,应从这里建立信心。
    周瑜主张东吴应当在汉末纷争之际,“横行天下”,积极开拓,发展自己。他提出要效法楚国,使东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他说,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地不满百里,由于继任者贤能,“广土开境,立基于郢,遂据荆、扬,至于南海”,发展成为强国,传业900多年。这实际上是主张东吴在割据扬州之后,要进一步夺取荆州、交州,全据长江,使势力达于南海。在东吴的发展中,他主张顶住曹操巨大压力,该说不就说不,该用兵就用兵,该乘胜发展战果就发展战果。当建安七年(202年)曹操要求孙权任子而东吴群臣摄于其兵威,犹移不决时,周瑜坚决反对送人质,认为送了人质便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挟天子而企图灭东吴,在东吴大多数文武官员丧失抵抗意志时,周瑜“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坚决主张抗曹,认为东吴本来就应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主张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同强敌实行战略决战。打退曹操后,他提出乘曹操兵败,逐步占有南方,进取北方,以便据有华夏,最终统一中国。
    周瑜赞成在曹操灭吴时联合刘备共同抗曹。但是在打退曹操进攻后,他对联合的注意力,重点转为警惕盟友坐大、维护己方安全和发展利益。他企图软禁刘备,分置关、张各在一方,拆散和兼并刘备集团,不使他蛟龙得云雨,为害东吴集团。临终又告诫联合盟友时要警惕养虎遗患。


    3楼2013-08-05 18:53
    回复
      2025-08-16 19:12: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料敌虚实以长击短思想
      在战争指导方面,周瑜强调实事求是,在敌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其势汹汹压境时,主张实事求是地分析战争双方的优劣,对敌兵力采取“以实校之”的态度,以掌握敌我全面而真实的情况,洞悉对方的虚夸,明察由于人们患了恐敌病而不承认或看不到的敌人用兵大忌,即发现被敌掩盖的可能导致失败的弱点,在科学的基础上预测战胜敌人的可能。周瑜这一以实料敌的思想,在赤壁之战中对于东吴建立必胜信心,提高勇气和孙权定下抗曹决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战略战术上,周瑜主张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在赤壁之战中,提出根据吴军擅长水战、北兵怯于舟楫、不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的特点,主张以曹军水军为主要攻击对象,利用其“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的弱点,发起以江面上的火攻为先导的决战。这一思想为他带来了大胜。


      4楼2013-08-05 18: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