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汉服吧 关注:1,479贴子:6,932

回复:[每日一条]节日、民俗、习惯 整合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两脚羊:
宋 庄绰《鸡肋编》卷中:“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人肉》:“古今乱兵食人肉,谓之想肉,或谓之两脚羊。此乃盗贼之无人性者,不足诛矣。”


IP属地:江西18楼2013-07-31 20:51
回复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凡间女子于七月七日晚上向织女祈求智慧和巧艺。
    另外七月七日也是魁星生辰,读书人则祭拜魁星以求金榜题名。
    七夕又称双七、星期、巧夕、兰夜、女节、女儿节、少女节、小儿节、穿针节、魁星节、晒书节等。主题是少女乞巧,童子乞文。


    IP属地:江西19楼2013-08-13 08:55
    回复
      2025-11-14 17:12: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IP属地:江西20楼2013-08-13 09:29
      回复
        【东京梦华录 卷十*冬至】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辧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
        宋代的冬至节记载(当时的京师,指开封府)


        IP属地:江西21楼2013-08-13 09:51
        回复
          (本段关键词:衣着)
          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土农工商诸行百戸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幅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
          《东京梦华录 民俗》关于各行各业从业者衣着的描述


          IP属地:江西22楼2013-08-13 09:52
          回复
            宋代肉行
              坊巻桥市.皆有肉案.列三五人操刀.生熟肉从便索唤.阔切.片批.细抹.顿刀之类.至晩即有燠爆熟食上市.
            ——摘自《东京梦华录 肉行》


            IP属地:江西23楼2013-08-13 09:52
            回复
              南宋临安府早市小吃:
              御街铺店,闻钟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糕、粥、血脏羹、羊血、粉羹之类。冬天卖五味肉粥、七宝素粥,夏月卖义粥、馓子、豆子粥。又有浴堂门卖面汤者,有浮铺早卖汤药二陈汤,及调气降气并丸剂安养元气者。有卖烧饼、蒸饼、糍糕、雪糕等点心者。以赶早市,直至饭前方罢。
              ——南宋 吴自牧《梦梁录》


              IP属地:江西24楼2013-08-13 09:55
              回复
                宋代七夕
                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东京梦华录 七夕》


                IP属地:江西26楼2013-08-13 09:57
                回复
                  2025-11-14 17:06: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宋代鱼行:
                    卖生鱼则用浅抱桶,以柳叶间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卖,每日早惟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如此生鱼有数千檐入门。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来,谓之“车鱼”,每斤不上一百文。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IP属地:江西27楼2013-08-13 20:40
                  回复
                    宋临安慈善:
                    数中有好善积德者,多是恤孤念苦,敬老怜贫,每见此等人买卖不利,坐困不乐,观其声色,以钱物周给,助其生理;或死无周身之具者,妻儿罔措,莫能支吾,则给散棺木,助其火葬,以终其事。或遇大雪,路无行径,长幼啼号,口无饮食,身无衣盖,冻饿于道者,富家沿门亲察其孤苦艰难,遇夜以碎金银或钱会插于门缝,以周其苦,俾侵晨展户得之,如自天降。或散以绵被絮袄与贫丐者,使暖其体。如此则饥寒得济,合家感戴无穷矣。俗谚云:“作善者降百祥,天神佑之;作恶者降千灾,鬼神祸之。天之报善罚恶,捷于影响。”世人当以此为鉴也。
                    ——宋 吴自牧《梦梁录》


                    IP属地:江西29楼2013-08-13 20:58
                    回复
                      宋代中元节情景:
                      七月十五日,道家谓之“中元节”,各有斋醮等会。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例用新米、新酱、冥衣、时果、彩缎、麪棋,而茹素者几十八九,屠门为之罢市焉。
                      ——宋 周密《武林旧事》(武林,杭州别称)


                      IP属地:江西30楼2013-08-13 21:07
                      回复
                        【每天一条】龙眼:
                        龙眼之树如荔枝,叶小,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大,核如木槵子而不坚,肉白带桨,其甘如蜜,一朵恒三二十颗。荔枝方过,龙眼即熟。南人谓之“荔枝奴”。以其常随于后也。
                        ——唐 刘恂《岭表录异 卷中》


                        IP属地:江西31楼2013-08-22 12:40
                        回复
                          【每天一条】宋代“茶酒司”知识:
                          茶酒司,官府所用名“宾客司”,专掌客过茶汤、斟酒、上食、喝揖而已,民庶家俱用茶酒司掌管筵席,合用金银器具及暖荡,请坐、谘席、开话、斟酒、上食、喝揖、喝坐席,迎送亲姻,吉筵庆寿,邀宾筵会,丧葬斋筵,修设僧道斋供,传语取覆,上书请客,送聘礼合,成姻礼仪,先次迎请等事。
                          ——宋 吴自牧《梦梁录 卷十九》


                          IP属地:江西32楼2013-08-22 12:42
                          回复
                            【每天一条】“秋社”风俗:
                            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饭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
                            人家妇女皆归外家,晚归,即外公姨舅皆以新葫芦儿、枣儿为遗,俗云宜良外甥。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雇倩、祗应、白席、歌唱之人。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卷八 秋社》


                            IP属地:江西33楼2013-08-22 12:47
                            回复
                              2025-11-14 17:00: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每天一条】“水秋千”表演:
                              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水戏呈毕,百戏乐船,并各鸣锣鼓,动乐舞旗,与水傀儡船分两壁退去。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卷七》


                              IP属地:江西34楼2013-08-22 1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