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吧 关注:14,262贴子:505,999

回复:〔转载〕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利波特的历史文化政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要小看穿衣吃饭、描眉化妆的学问,这是“女生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让大家评选电影中赫敏最美的一张剧照,估计大部分人会选择这个:

赫敏这身衣服属晚礼服,绛紫色介于小女孩的粉红色和妖艳性感的大红色之间,对应她的年龄和身份,也和她浅棕色的头发搭配。轻纱的袖子是“荷叶袖”,是一种开口的公主袖,意在展示赫敏的肩。领口是小v字领,区别于女童的娃娃领,但开口不深,又不同于成熟女性的深v。波浪式立体造型的裙摆,象征女孩的青春活力,又和袖口的荷叶造型相呼应。
发型是简单的盘发外加一个代表少女的小马尾,同样搭配她的年龄和身份。哈4演赫敏的演员艾玛•沃特森15岁,身体刚刚发育,有一点成年女性的妩媚,又有小女孩的青涩,这身衣服很好的表达了赫敏的少女魅力。身体是女生的天然魔杖,魅力是无需咒语的摄魂术,一旦男生的理性控制不住欲望,就会乖乖听从女生的安排。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小男生被这张剧照摄魂。
等到剧中第二次舞会,也就是比尔和芙蓉的婚礼上,赫敏就穿的比较成熟了,颜色更红了,肩膀露出来,领口也开的低了,发型也成了披肩发。

罗恩的表情也就这样了:

如何用衣着和发饰表达女性的魅力,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没有老师的指导是不行的。霍格沃茨课表里就有这门课。哈利四年级相当于高一的时候,为了配合三强争霸赛中的圣诞晚会,学校开了一门特别的课程——舞会课,赫敏的晚礼服就是舞会的一部分。这是全剧中唯一的男女生座位分开的课堂,也就是本文的标题“霍格沃茨的女生课”——让同学们正确认识两性关系的课程。

交谊舞一直是西方文化的传统项目。古典的贵族时代,比如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凡尔赛宫廷就以奢侈华丽的舞会文化著称,路易十四外号“太阳王”,也是因为他善于跳芭蕾舞中的太阳神阿波罗而来的。现在英国私立中学还有这类课程,大学就更不用说了,舞会是社交礼仪的中心。


72楼2013-07-28 02:57
回复

    人从哪里来呢?


    74楼2013-07-28 03:00
    回复
      2025-11-20 18:38: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金妮的优势
      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它妈生的,虽然人他爸和妖它爸也做出了部分贡献,但是和妈妈们相比,是次要的。
      这就是男女两性最基本的差别:女人要生孩子。“只要经过足够的训练,女生能做任何男生能做的事”,反命题并不成立:无论如何训练,男人也学不会生孩子。
      爱情是纯粹的精神现象,但婚姻不是,婚姻需要身体,要以生育为目的。哈利波特的粉丝们,现在也该到了结婚生孩子的年龄,你们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了吗?
      上一张的结尾,给大家留了两张照片,希望大家对比一下,赫敏和金妮的差别。


      感谢各位的讨论。答案并不难,大部分留言都或多或少猜到一些,只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有人留言“照片色调阴冷,说明赫敏家庭关系冷漠”,我没有这个意思。除了大决战之前的特殊情况,赫敏家大部分时间应该也是温馨快乐的,选这张剧照是因为这是电影里唯一一张赫敏全家福。其他回答,大体上都属于我分析的范围之内。
      本宅对照片的第一个分析是:赫敏和金妮,在生小孩方面,是有差别的。很多英国人都不太严谨的相信下面的观点:想知道女孩的生育能力,看她的妈妈——金妮家男丁兴旺,莫莉一共生了7个孩子,其中有6个是男孩,而赫敏的妈妈只生了1个女孩。我相信剧组在选演员方面,是有一定考虑的,金妮家三代女性都比较胖,骨盆宽,方下巴,面色红润,这是适合生育的身体特征,赫敏家则相反,身材较瘦、瓜子脸、面色苍白。

      各位别和我争论这种说法有没有遗传学依据,这是我从农村老太太那里学到的“女性知识”。在没有遗传学的年代,从刘姥姥到贾母的各种识字不识字的老太太,都相信这个道理。薛宝钗是多子女家庭的小女儿,林黛玉是独生女,连“钗肥黛瘦”都和金妮和赫敏类似。身体条件是贾母放弃嫡亲外孙女黛玉、选择旁系姻亲宝钗的重要因素——林黛玉能否生的动孩子,明显是个问题。对贾府来说,个人感情总是小事,家族延续才是大事。
      关于生小孩的问题,罗琳本人在剧本里也有呼应。

      全剧的结尾“十九年后”,三人组在站台重逢的时候,赫敏和罗恩带着两个孩子,而哈利和金妮则有三个,而且金妮的孩子是男、男、女,和莫莉类似,赫敏的孩子是女、男,头一胎又是女孩,假如在中国这样计划生育的国家,罗恩•卫斯理家就要绝后了,这是讲究血统的贵族家庭最不能接受的事。
      这是我对“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问题的基本回答:在生孩子方面,赫敏不如金妮。这个答案在写首贴之前就想好了,2012-06-24的状态中发过。
      抱歉我词汇贫乏,不太好找到词语形容原著党的愤怒。


      75楼2013-07-28 03:01
      回复

        经过几十年“没有性别”的教育,大部分中国观众对“全职主妇”已经很隔膜,有时候甚至会闹笑话。比如电影《钱学森》,蒋英出场亮相的桥段:蒋英成功的举办了个人演唱会,下台后遇到久别的钱学森,台词是这样的:

        不知各位什么感觉,我是一口水喷到了屏幕上。
        编剧的意思,当然是想表现蒋英的优秀,可惜他的词典里没有“贵妇人”这个概念,配了一段伦敦东区纺织女工的台词。蒋英这样的家庭,女孩子学习音乐和艺术,绝不可能是为了走穴挣钱,你拿蒋英当张钰吗?挣钱是钱学森们的事,贵妇人在公开场合只是讨论花钱,比如英国王妃戴安娜,主要的社会活动就是“做慈善”,说白了就是花钱购买社会声望。蒋英的这句台词应该是这样的:“我刚参加某某夫人的沙龙,还要给印度的水灾孤儿进行了募捐,不行。”(PS,电影中蒋英的错误设定比比皆是,挑不胜挑,聊举一例而已。)
        相反,十七世纪以后,英国再也没有经历过剧烈的社会革命,他们的家庭观念——抱歉很多中国读者肯定很不喜欢——比较保守,直接的说比较“封建”,和中国传统社会倒是有些类似:女人不应该外出工作,而应该在家做饭带孩子。即使经过一轮妇女解放风潮,今天英美国家已婚女性,第一职业仍然是全职主妇,而且越是上层家庭越是如此。比如金妮的妈妈:莫莉•卫斯理。

        莫莉本人是巫师,毫无疑问也在霍格沃茨学习过魔法,但莫莉根本不“上班”,她一共生了7个孩子,一直在打理卫斯理家的家务。莫莉凡是出场亮相,手里都离不开餐具,男人们坐下吃饭的时候,她总是站在灶台边忙碌。前面一张剧照不是特例:
        哈2
        哈3
        哈5
        相反,她的丈夫亚瑟下班之后,一向是直接上饭桌的。
        别以为莫莉的社会地位低,在英美国家,全职主妇不是“没文化的家庭妇女”,而是一个很高端的职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层社会的标志。戴安娜、凯特这些“王妃”们就不用说了,四代布什夫人:芙罗拉、多萝西、芭芭拉和劳拉,都是几十年在家相夫教子,从不外出“工作”。布什家的孩子多,布什总统的曾祖父塞缪尔和祖父普雷斯科特夫妇,都是3子2女,老布什夫妇共有2女4子,除1女夭折之外,剩下的小布什兄妹五人,也都分别生育了2-4个子女,从而构成庞大的布什家族。全职主妇的职业荣誉感可一点都不差,有比把孩子带成总统更重要的工作吗?


        78楼2013-07-28 03:04
        回复

          回到哈利波特。
          在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是强男,没有形成嫁妆的习俗,但是英国女性嫁的也并不轻松。当上层的“可婚男”数量少于“可嫁女”的时候,如果规则只许选择一个,贵族男性就会变得挑剔起来,对女性提出更多的服从方面的要求,而把动辄对丈夫指手画脚的女性拒之门外。尤其是对于门第较高的女性来说,就是要在两性关系上向弱女看齐,把“男女平等”的标准降低到“男尊女卑”的水平,否则,强男就会选择弱女。
          哈利波特中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马尔福的妈妈:纳西莎。

          纳西莎•布莱克•马尔福(Narcissa Black Malfoy),纯血女巫,娘家是古老的布莱克家族,是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堂姐,嫁给了同样古老的马尔福家族的卢修斯,也就是马尔福的爸爸。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也看不出两个人有什么高尚的爱情,剧中的卢修斯不是什么好人,他卑鄙阴险、仗势欺人,干的坏事多的在老警察假穆迪教授那里都挂了号:

          连带着儿子德拉科•马尔福也骄纵放荡,一身公子哥儿的毛病。可是,剧中的纳西莎一直乖乖的跟在丈夫和儿子的后面,直到加入食死徒的队伍,作为反方的一员参加了霍格沃茨的大决战。用一句俗话表示,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纳西莎是个全职主妇,对权力斗争并不感兴趣,身上也没有黑魔标记,大决战中还搭救过哈利波特,性格还算善良(至少不算特别邪恶),和混蛋丈夫卢修斯并不是一路人。如果要放在我们熟悉的革命文学里,早就安排纳西莎起来打碎封建枷锁、追求妇女解放了;在现代中国文学中,也是坚持男女平等,追求个人幸福,最不济也是离婚独自抚养马尔福。但是在英国的主流文学里,罗琳却让纳西莎选择了忍耐——为了丈夫的家族忠诚和奉献。
          哈5卢修斯暴露身份而入狱,纳西莎挺身而出,独力支撑起马尔福家的门户,这是纳西莎的出场亮相。哈6的开始,就是哈利波特从报纸上看到卢修斯入狱的消息旁边,纳西莎保护儿子德拉科而放弃上诉的报道:

          紧接着是纳西莎最重的一场戏,和贝拉一起找到斯内普,逼他发下“牢不可破的誓言”:


          为了马尔福家族的唯一继承人德拉科的安全,她不惜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低三下四的向斯内普请求庇护。如果说这个桥段中,贝拉表现的像一条狡猾的蛇,纳西莎就像一只保护小鸡的老母鸡,导演把纳西莎处理的完全不像坏人,而是个坚毅大爱的母亲形象。
          纳西莎的忍耐终于有了回报,最后的大决战中,德拉科•马尔福虽然站在食死徒一方阵营,却最终和阿兹卡班无缘。“十九年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上,也出现了小小马尔福的身影。纳西莎也该当上了奶奶了:

          贵族家系长远,时间久了难免出败家子,必须靠纳西莎这样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才能帮助家族度过危机。也只有这样性格的女性,才是纯血巫师家族欣赏和接受的婚姻对象。很多试图嫁入豪门的女性的婚恋,比如章子怡和vivi,梁洛施和李泽楷,最后以分手告终,问题十之八九出在这个方面。很多和外国男生谈恋爱的中国女生,没有成功的走进婚姻的殿堂,原因也是如此。


          88楼2013-07-28 03:22
          回复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哈利的妻子金妮。
            很多人觉得金妮和哈利最后定情的剧情比较突兀,没有铺垫,还是用中国观众的视角看问题。哈2整整一集都在给金妮做铺垫。金妮出场第一个镜头,就是对哈利的崇拜:

            哈2的结尾,金妮醒来的第一件事,还是关心哈利:

            金妮对哈利的崇拜,几乎是整个哈2的主题,只是中国观众并不觉得这种女性对男性的崇拜,和哈利的婚事有什么关系而已。相反,在英国上层社会看来,金妮这种女孩比四处冒险的赫敏更值得娶回家。
            按照强女沉默的原则,后面没有安排金妮太多的剧情,但是到了哈6金妮和哈利定情的关键时刻,罗琳却安排了一个呼应情节,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

            电影截图效果有点不好,剧情中,是金妮蹲下身去,给哈利系鞋带。这在旧式小说中不算什么新花样,但是在建国后的文学中已经基本绝迹了,意思很明显,金妮在向未来的丈夫哈利表示服从。顺便说一句,系鞋带其实是“女生课”的一项实用技能,追男生的女孩适当的使用这项技巧,会有特殊的效果,有时候会一击成功。
            赫敏呢,她怎么对待男朋友?

            这是哈7中,罗恩和赫敏重逢,罗恩很温柔的打招呼,赫敏又差点把他打了一顿,和野蛮女友剧情差不多,很多中国观众喜欢,突出赫敏“性格独立坚强”,只是在英国观众心目中,这种动辄对丈夫动手的姑娘是不是能嫁给哈利,就不太好说了。


            89楼2013-07-28 03:37
            回复

              如果大家熟悉印度的话,也可以找到类似的现象。印度传统婚姻法也共有三条:1、主流是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婚姻要门当户对,2、允许低种姓女性嫁给高种姓男性,称为“顺婚”,但需要特别丰厚的嫁妆,3、严禁低种姓男性和高种姓女性通婚,称为“逆婚”。如果万一发生这种情况,生下来的孩子,就叫做“不可接触者”或者“贱民”,这是比四大种姓还要低贱的出身。贱民是没有姓氏的人,他们必须住在村外,从事最低贱和肮脏的工作,没有任何人和他们通婚,是整个社会的最底层。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出身也不是特例,全剧中还有4个逆婚的后代:
              第二个卧底:哈利的室友西莫•斐尼甘Seamus Finnigan。

              西莫的妈妈是个巫师,爸爸是个麻瓜,不过他爸爸结婚之后才知道这件事,被吓坏了,看来也是属于女追男的婚姻。在哈利的室友里,西莫也是垫底的一个:
              魔法不行,从1到6:
              哈1
              哈6
              人缘不好:
              哈5
              全宿舍连“麻瓜”出身的迪安都加入了邓布利多军团,他也被排斥在外,甚至金妮找备胎都不找他,真有点斯内普当年的影子。剧中没有提到西莫的婚姻,估计也好不到那里去。
              第三个卧底:凤凰社成员唐克斯。

              唐克斯是纯血的安多米达•布莱克和麻瓜泰德•唐克斯的女儿,也是纳西莎、贝拉和小天狼星的外甥女。她同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从自己的名字开始。剧中,唐克斯从来不喜欢别人称她的名字,非要称姓,比如哈5:


              唐克斯全名尼法多拉•唐克斯,Nymphadora Tonks,唐克斯来自她麻瓜父亲的姓氏,但她的名字实在不太好启齿。Nymphadora是新造词,词根Nymph是希腊神话中住在山林水泽的裸体长翅膀的女妖精,派生词大多和色情有关,比如Nymphomaniac,慕男狂/沉迷于性爱如同有瘾的女人;nympha,妇产科使用的生理名词,都会令女孩子感到不堪。有的字幕把Nymphadora翻译成“小仙女”,或者直接音译,都不能表达原文的糟糕含义,其实意译的话,如果把她的姓氏简化为“唐”,倒是可以翻译成“唐姬”,刚才的对话就变成了:
              穆迪:别说话,姬。
              唐姬:别叫我“姬”。
              一个女孩子,天天被人叫做“鸡”,确实挺难堪的。问题是,哪里来的不靠谱父母,这样给小孩起名字呢?
              安多米达是布莱克三姐妹中一员。贝拉和纳西莎前面已经分析过,两个都是门当户对的婚姻,只有安多米达下嫁麻瓜,结果被家族除名,连详细资料都没有,布莱克家的家族树上,安多米达的头像只是贝拉旁边的一个黑洞。

              贵族对下嫁的女性,最大的看法是她们“好色”。前面分析过,婚姻意味着男性提供财产,女性提供身体,一般情况下强男有优势,但如果输给弱男,强男的理解就是弱男的身体优势——性功能强大。安多米达婚后的生活不详,她只有唐克斯一个女儿,可能是先怀孕后结婚,此后就再也不愿意给麻瓜丈夫生小孩了,因为没有资源抚养。如果说这是推测,至少从她给女儿起这么个不三不四的名字来看,心中肯定有些懊悔。布莱克三姐妹实际上是一组强女选择路线图,分别意味着三个可能的方向:家庭、权势和性欲,只有选择家庭的最后才有好的结果。

              安多米达的选择也影响了唐克斯本人的婚姻。唐克斯的丈夫卢平其实也是半血,只是属于顺婚,但他是“活点四人组”之一,和唐克斯的堂舅小天狼星布莱克是同学,虽然西方人结婚不讲究辈份,但显然比唐克斯的年龄大很多,而且卢平身体有病,月圆之夜会变成狼人,婚姻这种事,身体是不能回避的。唐克斯好好的一个年轻女孩,嫁给了比自己大一倍、患有慢性疾病的中年人,其实也不一定很开心。卢平是意外事故,唐克斯呢?无非是出身不太好、找不到更合适的而已。


              95楼2013-07-28 03:50
              回复

                第四个卧底:米勒娃•麦格Minerva McGonagall教授。

                在电影里,麦格教授一直是以公正严格的教务长的形象出现的,没有什么表现她家庭生活的情节,原著中也没有关于她婚恋的记载。在后来发表的Potter more网站中,罗琳阿姨补充了一段麦格的身世,原来麦格也是逆婚的产物,并终身受到这种出身的影响。
                根据罗琳的补充,米勒娃•麦格教授是苏格兰人,父亲是麻瓜、苏格兰长老派教会的牧师罗伯特•麦格,母亲是纯血女巫伊莎贝尔•罗斯。伊莎贝尔在隐瞒身份的情况下和罗伯特结婚,直到麦格出生后才坦白。此后,两个人的生活承受了很大压力,“爱情仍在持续,但是信任土崩瓦解”(资料转引自百度百科)。
                逆婚霉三代,剩女悔半生。父母失败的婚姻,会对子女产生心理阴影,影响他们日后的婚姻道路。麦格长大后进了霍格沃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是婚姻方面一直不顺利。一个年轻的优秀麻瓜——道格拉斯曾经向麦格求婚,麦格感觉自己坠入情网,但几经犹豫,最后还是拒绝了他,因为不愿意重复父母当年的悲剧。麦格后来到霍格沃茨任教,和一位魔法部官员埃尔芬•斯通缔结了门当户对的婚姻,不久斯通因意外事件身亡,没有孩子,麦格从此不再考虑婚姻和家庭问题,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学工作上,就成了大家熟悉的坚毅刚强的麦格教授。说实话,这段补充情节挺写实的,在高校女教师这个人群中,离婚、丁克、终身不嫁等有相当高的比例。
                唐克斯和麦格都是女性,只要在婚姻问题上做出牺牲(不婚、下嫁),相对来说,压力还不算大。斯内普作为男性,要追求事业,这使得他面临极大的压力,重压之下性格有些变形,也可以理解。逆婚混血本身是错误选择的结果,唯有加倍正确的选择才能清洗自己,如果斯内普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会怎样呢?
                我们的终极卧底:汤姆•里德尔——伏地魔。
                伏地魔的母亲梅洛普•冈特是一位古老的冈特家族的女巫,也是萨拉查•斯莱特林的纯血统后裔,而伏地魔的父亲老汤姆•里德尔,则是一个麻瓜乡绅。梅洛普用迷情剂使老汤姆•里德尔爱上了她,并和他私奔,一年后,梅洛普被老汤姆•里德尔抛弃,生活潦倒,在一家孤儿院门前生下了伏地魔然后死去。伏地魔和斯内普一样也是逆婚的产物,这就是斯内普两次混进食死徒队伍的关键——伏地魔相信他是同类。哈1中,伏地魔和斯内普是在同一个镜头中出场亮相,两人其实只是相差一线而已:

                伏地魔同样有天赋和意志,但他更执着与事业的成功,希望获得权势和永生,为此不择手段,最后成为一个完全的恶人。前面说过,在整个霍格沃茨故事里,哈利发现了自己的“善的天赋”,最后经邓布利多点播,成为王者;伏地魔则发现了自己“恶的天赋”,霍格沃茨故事就是他的堕落史。这个“恶的天赋”,就来自于伏地魔邪恶的出身。
                下图是全剧中所有混血人物:

                现在大家明白斯内普老师的身份了吗?在霍格沃茨,这种逆婚混血身份甚至比赫敏的纯粹麻瓜血统还要糟糕。斯内普顶着一头罗马王子的黑发,拥有一身高超的魔咒本领,却有一段无法启齿的身世,一个不名誉的麻瓜姓氏,只好偷偷的在课本上使用母亲的姓氏“Half-blood Prince”,这就是斯内普既自卑又狂傲双重性格的根源。
                作为一个不该出生的人,除了追随伏地魔搞颠覆整个魔法世界秩序的活动,斯内普该如何才能洗刷自己?
                斯内普选择了爱情,或者说,选择了为自己爱的人牺牲。
                斯内普的爱情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大家不一定知道什么是爱情。


                96楼2013-07-28 03:51
                回复
                  2025-11-20 18:32: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演员表——哈利波特中主要人物血统的全图:


                  98楼2013-07-28 03:56
                  回复
                    很有特色的文章,读后感啊


                    IP属地:江苏99楼2013-07-29 11:35
                    回复
                      令16年天朝教育成果瞬间崩溃的文章


                      IP属地:湖北100楼2013-07-29 19:25
                      回复


                        101楼2013-07-30 17:18
                        回复
                          马克一下,很不错哦


                          来自手机贴吧103楼2013-07-31 20:47
                          回复
                            支持版主加精,虽然早就看过了,确实挺不错的,很长姿势


                            IP属地:陕西104楼2013-08-01 17: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