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贤皇贵妃吧 关注:625贴子:25,583
  • 5回复贴,共1

【汇总】有关裕陵地宫葬位的一些资料和观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乾隆正中,孝贤左一,这没有问题。
淑嘉被证实了是西垂手,资料如下:
 裕陵地宫的正面棺床和两侧垂手棺床平面形成一个“凹”字形,正面棺床上可以摆放五具棺椁,东西垂手棺床上可以各摆一具棺椁。如果摆满了,可以摆7具棺椁,实际上葬入了6个人,摆放了6具棺椁。。。那么淑嘉皇贵妃的棺椁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呢?皇帝和两个皇后的棺椁肯定要安放在正面棺床上的。慧贤皇贵妃是乾隆帝的潜邸侧福晋,哲悯皇贵妃也是乾隆帝即位前的侍妾,是乾隆帝皇长子永璜的生母,死于乾隆帝即位前。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都是在乾隆十七年同时葬入地宫的。她们的棺椁最有资格摆放在正面的棺床上。摆放在垂手棺床上的只能是淑嘉皇贵妃。有关文献也证实淑嘉皇贵妃棺椁确实安放在了西侧的垂手棺床上。(摘自徐广源《裕陵地宫里的朝鲜女人》)
东垂手已被证明了从来没被用过,资料如下:
最初我也曾有过嘉庆帝调整裕陵地宫棺位的想法。后来我打消了这一想法。一来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二来可能性也不大。嘉庆帝的生母令懿皇贵妃在乾隆四十年入葬时,裕陵地宫内除了乾隆帝的棺位外,只剩下二个空棺位,一个是乾隆帝的棺位之右即西旁,另一个就是东侧的垂手棺位。如果当时将令懿皇贵妃的棺放在东侧垂手棺床上,棺床上肯定会有龙山石榫眼,因为在档案上有凿令懿皇贵妃龙山石榫眼的记载。可通过实地考察,东侧垂手棺床上并没有榫眼。这说明当时就直接将令懿棺放在了乾隆棺右,而没有放在东垂手棺床上。(摘自徐广源的博客,东垂手没有榫眼自然是从未用过,但令妃直接在右一是徐老师自己的推测)
综上:慧贤、哲悯、令妃三人只可能在右一、左二、右二这三个位置中排。


1楼2013-07-23 12:47回复
    乾隆御制诗中曾两次提到令妃祔葬地宫:
    孝贤皇后陵酹酒
    那能忍尔去,仍趁便而来,言念曾齐案,奚堪更酹杯,
    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斫教养者今并附地宫。)
    孝贤皇后陵酹酒
    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
    暮春中浣忆(纯皇自注:孝贤皇后于戊辰三月十一日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四十八年分(纯皇自注:自戊辰至今已四十八年矣)。
    携叩新皇帝,酹觞太上君。
    母应以子贵(纯皇自注:令懿皇贵妃为子皇帝生母,从前殡入地宫即令近附孝贤皇后之侧,今伊子绍登大宝晋册为孝仪皇后,正春秋母以子贵之义也),名正顺言欣。
    依据“从前殡入地宫即令近附孝贤皇后之侧”,有观点认为“孝贤皇后之侧”即左二;但也有人认为:当时地宫中乾隆还未葬入,正中的棺位是空的,所以右一也可以算作“近附孝贤皇后之侧”。


    2楼2013-07-23 12:52
    回复
      2025-08-24 07:57: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补充其他人的地宫清理现场记录:

      上文摘自“郝省吾地宫视察记”


      上文摘自“寿民日记”


      4楼2013-07-23 13:23
      收起回复




        上文摘自“陈毅东陵记事诗”诗注


        5楼2013-07-23 13:26
        收起回复
          康熙景陵地宫情况可以为裕陵做一参考,于善浦在《清代帝后最后的归宿》中,根据“陵寝易知”,认为康熙后妃排位如下:


          有人据此认为东首不管东一东二,都比西尊贵。
          但是据康熙实录记载:
          (康熙二十年三月)
          ○辛酉。
          上临享殿。王以下、满汉大臣、齐集。寅时。移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梓宫、安葬地宫。
          仁孝皇后居左。
          孝昭皇后居右。
          - 1197-1 -
          上亲奠酒。王以下、满汉大臣等行礼。赐
          皇后陵总管禅布等、银币有差
          —————————————————
          有人据此认为是“陵寝易知”记错了。


          7楼2013-07-23 13:46
          回复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乾隆17年时,孝贤葬左一,慧贤葬左二,哲悯右二,预留右一给继后;淑嘉去世后,将淑嘉葬在西垂手,预留东垂手给纯惠;纯惠去世后,没葬裕陵地宫,预留东垂手给嗣君生母;令妃去世后,因为继后出事,令妃的儿子又已被密立为太子,所以直接葬右一。
            但这种排位有疑问:即疑问1.为何乾隆17年的时候预留右一这一个位置? 乾隆17年时,继后已经生了个儿子,是有可能继后和嗣君母是一个人。但问题是,孝贤的两儿子都没养大,乾隆如何能预知继后的这个儿子就能养大,最终成为皇太子?要是嗣君母另有其人,继后和嗣君母又都死在了乾隆前头,那继后占右一,嗣君母往哪放?退一步说,就算继后儿子成为太子了,继后也不见得死在乾隆前面啊,如果死在乾隆后面了,那右一不是白空了吗?所以保险点是空出右一和左二两个位置,省事点是干脆别空了,以后再调吧(不管怎么空,最后都可能要调整),可为什么乾隆偏偏选择了只空“右一”一个位置?
            疑问2.令妃下葬时仅为皇贵妃,且排名最末,如果直接葬右一,岂不是暗示她为皇储之母了?跟乾隆的“密立太子”不符合。有人认为地宫葬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所以不影响保密性。可是令妃入葬,十五是奉旨恭送的。实录记载“○壬辰。上至静安庄。视令懿皇贵妃金棺、奉移胜水峪启行。上命皇十五子颙琰恭送。于是月二十六日。奉安孝贤皇后陵寝。上还宫。” 十五既然亲自送母亲入葬,自然是要亲送入地宫的(可参考皇帝恭送先皇、皇太后入葬,都必须亲自送入地宫),那么看到母亲越过其他三位先封的皇贵妃,被直接放在右一上,这暗示是否太明显了些呢?


            8楼2013-07-23 14: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