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外的收获是,从此以后,我养成了上课提前进教室的习惯。每次上课前都早早到了教室,或者给学生播放音乐(不再只是大东的了,先前只播大东的是造势需要,再只放他的歌,学生要厌烦了),或者做课前准备,学生都说我是上课最积极的老师。
爱上一个人的前提是了解一个人。越是了解越是深爱。
第二步,要让学生了解汪东城。
看学生们议论得差不多了,我挥挥手,做了一个“停”的手势,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都知道汪东城了,看到他人很帅,唱歌很好听。那同学们还想不想更多的了解他呢?他是怎样的一个人?除了唱歌,他还擅长什么?比如演过哪些戏?还做过哪些工作?他的演艺经历是怎样的?……我布置一项课外作业,课余去收集一下有关资料,下次自习课咱们相互交流,一起分享,怎么样?”“好!”“我要去百度一下!”“我要去书店看看!”……学生们群情振奋,我会布置这样的作业,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我再按照学科研究性学习划分的小组,一一分派和落实了具体的任务。其实我的目的很简单,一是要让他们了解汪东城,二是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分辨是非,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学会思考,这不正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吗!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周五晚上的自习课。我照例提前五分钟进了教室。一踏进教室,我就感到了一种异样的氛围。一改往常的嘈杂,教室里非常安静。学生们都望着我,眼神里满是激动,满是期待。我知道他们都做好准备了。
……
具体过程不叙述了。反正他们把汪东城方方面面的资料都收集到了。比我花了很长时间收集整理的还要更全面细致。其实只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指导,学生们会出色的完成任务,他们要比老师认为的程度远远优秀得多!
“同学们的工作做得很好,很细致,收集资料很全面,值得称赞。有的同学平常沉默寡言,今天竟能侃侃而谈,非常好!看来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去研究去思考,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的潜力,能够最大限度展现我们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
“了解汪东城这么多,那大家喜欢他吗?你为什么喜欢?”——经过一段时间的铺垫,大部分学生都回答说喜欢上了汪东城,然后说了一连串喜欢的理由。(只能说是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也有少数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毕竟每个人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不同,理解程度不同,要求别人的意见和我们完全一致,这是不可能的;同理,要每个人都喜欢大东,这也是不可能的。)至于这些理由是什么,不用我再陈述了,作为东东海,你都懂的。
“老师,那你喜欢汪东城吗?你是他的粉丝吗?难道你不反对我们追星吗?”终于有胆大的学生提出了这个我意料中的问题,然后全班学生齐刷刷地看着我,等着我的回答。——我知道,我的回答会有怎样的分量!
目光在全班扫视了一遍,从每位学生的脸上掠过,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神情严肃,声音轻柔而坚定:“是,我喜欢汪东城,非常喜欢!尽管早就过了追星的年纪,作为一名老师,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喜欢明星,也许是一件比较丢脸的事,但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大家会因此看轻我,看轻所谓的老师的尊严。作为一名老师,我只是想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和引导,除了课本知识,我还想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展现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共同分享。我喜欢汪东城,不是因为他长得帅,而是因为感动。喜欢他的内在远远胜过外表:他曾经经受的曲折,他对梦想的追求,他对家庭的责任,他对社会的爱心,他的多才多艺,他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和坚持……他的一切,都让我感动。。作为老师,我是理性的,能够让我感动的人,我相信也能感动同学们。我把这份感动传递给大家,让我们一起爱上他!”
……
我向学生们讲述了我偶然认识汪东城并喜欢他的过程。我侃侃而谈,好几次讲到动情处竟无语凝噎。听到我坦诚对汪东城的喜欢,学生们先是震惊,然后是感动,我分明看见他们眼角的湿润。
“对于追星,我以前的态度和很多老师一样,虽说不强烈反对,其实心里是颇不以为然的。但现在,我要说,如果你们追的是汪东城,我不但不会反对,还会支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光怪陆离的演艺圈,处处充斥着喧嚣和浮华,埋设着欲望的陷阱,人们最容易迷失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在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和艰辛之后,汪东城,还能保持他的纯真,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最让我欣赏的是他的笑容,一个拥有如此阳光,如此纯净笑容的人,其心灵难道不是干净清澈的吗?有汪东城成为这个时代的偶像,孩纸们,这是你们的幸福;选择汪东城成为你们的偶像,孩纸们,这是你们的幸运!”
一席话讲完,我立在讲台上,静静凝望着我的学生们。过了片刻,仿佛从震惊中醒过来,教室里想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从此,他们知道我喜欢汪东城;从此,他们喜欢上汪东城。我知道,其实他们这时候的喜欢,是因为我的喜欢而喜欢,但我相信,将来,等他们更多地了解了汪东城,他们会真正喜欢上他。因为,汪东城,是值得我们去喜欢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