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第一支深空探索舰队起航后,559所展开了新一代可变式战斗机的设计工作,原有的VFJ-7H因为原型是战斗轰炸机的缘故,虽然改造空间很大,但改造后无法胜任多重任务,只能从对地(舰)和防空中二选一;因此,空军迫切需要一种能适应各种任务的机型,像CT-24(北约称SV-24)一样。(注:CT-24是苏联1980年在Su-24的基础上研发的可变式战斗轰炸机,能胜任防空、对地(舰)攻击、电子战等各种任务)于此,559所放弃了在现役战斗机中改造的想法,在557所的众多设计图中,找到了最早的歼10战斗机的设计图(与本位面不同,这个位面的歼10从一开始就是双发的),并加以修改,暂名为KBJ-10H。1994年原型机首飞,经过2年的修改与测试后,KBJ-10H正式定型为VFJ-10,,于1996年服役,虽然错过了1996年起航的第三支深空探索舰队,仅配置2个中队以测试其性能,但1998年起航的第四支深空探索舰队全面换装了VFJ-10。
1985年,VFJ-7H服役后,海军看到了可变式战斗机的巨大战力,开始寻找一种可以上舰的可变式战斗机,但是海军航空母舰现役的舰载机改造空间太小,于是决定从557所的众多图纸中寻找,最终确定为歼-11的早期设计图,研发代号为KBHJ-11。(歼-11最早是陆基战斗机,后来的设计缩小了机身,成为舰载战斗机,命名为歼-12H,也就是海军现役的主力机型,但也因此无法改造为可变式战斗机)1987年KBHJ-11首飞,年底上舰测试,1988年正式交付海军,型号为VFJ-11,1992年在第一支深空探索舰队配置了2个中队用于测试,1994年在第二支深空探索舰队的舰载机名额中占到了三分之二,在2002年之前一直都是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