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要塞吧 关注:75,255贴子:1,714,192

中国的可变形武器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这是我一本书的背景资料,先发上来看下反映。


IP属地:四川1楼2013-07-15 15:49回复
    。。。。。。。。。。。。。。。。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7-15 16:24
    收起回复
      2025-08-20 00:38: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yy是无罪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7-15 16:56
      回复
        世界观不错 话说你也要写书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7-15 19:04
        回复

          1992年,第一支深空探索舰队起航后,559所展开了新一代可变式战斗机的设计工作,原有的VFJ-7H因为原型是战斗轰炸机的缘故,虽然改造空间很大,但改造后无法胜任多重任务,只能从对地(舰)和防空中二选一;因此,空军迫切需要一种能适应各种任务的机型,像CT-24(北约称SV-24)一样。(注:CT-24是苏联1980年在Su-24的基础上研发的可变式战斗轰炸机,能胜任防空、对地(舰)攻击、电子战等各种任务)于此,559所放弃了在现役战斗机中改造的想法,在557所的众多设计图中,找到了最早的歼10战斗机的设计图(与本位面不同,这个位面的歼10从一开始就是双发的),并加以修改,暂名为KBJ-10H。1994年原型机首飞,经过2年的修改与测试后,KBJ-10H正式定型为VFJ-10,,于1996年服役,虽然错过了1996年起航的第三支深空探索舰队,仅配置2个中队以测试其性能,但1998年起航的第四支深空探索舰队全面换装了VFJ-10。
          1985年,VFJ-7H服役后,海军看到了可变式战斗机的巨大战力,开始寻找一种可以上舰的可变式战斗机,但是海军航空母舰现役的舰载机改造空间太小,于是决定从557所的众多图纸中寻找,最终确定为歼-11的早期设计图,研发代号为KBHJ-11。(歼-11最早是陆基战斗机,后来的设计缩小了机身,成为舰载战斗机,命名为歼-12H,也就是海军现役的主力机型,但也因此无法改造为可变式战斗机)1987年KBHJ-11首飞,年底上舰测试,1988年正式交付海军,型号为VFJ-11,1992年在第一支深空探索舰队配置了2个中队用于测试,1994年在第二支深空探索舰队的舰载机名额中占到了三分之二,在2002年之前一直都是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种。


          IP属地:四川7楼2013-07-16 09:00
          收起回复
            这类东西 请加上YY2字 否则会有不明真相的青年当作至宝到处流传的


            IP属地:浙江8楼2013-07-16 09:12
            回复
              是小说吗?帮顶,坐等更新


              IP属地:浙江9楼2013-07-16 09:29
              收起回复
                有图就好了。。。


                IP属地:北京10楼2013-07-16 13:18
                回复
                  2025-08-20 00:32: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没有签。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7-16 21:41
                  回复
                    新手机刚到手,还没玩溜……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7-16 21:42
                    回复
                      文章很不错 不过就是有点短 话说楼主你多久没更了 起码2个月了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7-16 23:20
                      回复
                        楼主今天出来放风。以下正文
                        2000年,法国达索飞机公司推出幻影2000V,据(达索飞机公司自己)说是“当时最先进”的可变式战斗机,但就在当年的巴黎航展上,幻影2000V被苏联的CT-27(西方称SV-27,样子请脑补SV-51,不过请忽略掉折叠机翼,CT-27仍然是固定翼)狠狠地打了一次脸(CT-27的原型是Su-27,1983年服役,虽然气动外形直到21世纪都是最好的,但也正因如此改造难度颇大,又因为苏联军方的几次换血和苏联社会的动荡,直到1998年才完成原型机,1999年服役)。事件的始末是一架幻影2000V在进行飞行表演时,要做一个眼镜蛇+钟摆动作,但眼镜蛇动作刚做到一半,一架也在做飞行表演的CT-27突然插入紧贴着幻影腹部,据两机上的传感器显示此时两机的最近距离还不到10公分,幻影的飞行员不敢托大,只能硬着头皮把整套动作做完,整个流程如教科书一般规范(这也说明了幻影的操纵性很好),但直到整套动作做完,CT-27一直像一个幽灵一样贴着幻影腹部,两机的最近距离从来没超过10公分,而CT-27的飞行员甚至有闲心在幻影做最后一次钟摆时用机背绕着幻影“滚”了一圈半(抱歉我不知道这个动作的正规名称叫什么),然后机腹朝天飞走了,但从机头伸出的起落架很像一根中指,这让很多现场观众哭笑不得,理所当然地被达索公司甚至整个法国视为耻辱。
                        这次事件成了后来历届航展的笑话,但也刺激了中央军委和军方(主要是之前看到法国人的嘴脸很不爽以及看到CT-27的表现后各种羡慕嫉妒恨),空军要求更好地可变式战斗机,海军要求更好地可变式舰载机,陆军要求换装可变式攻击机(因此也出现了中国的又一次武器出口热潮),虽然军委很头大,但在现实逼迫下不得不进行(主要是因为手里有钱了,敢玩了),559所开始着手设计新一代可变式战斗机,但是VFJ-10 1996年才服役,因此空军不急,但VFJ-11已经用了12年,逐渐跟不上需要,因此海军最为迫切。


                        IP属地:四川14楼2013-07-29 20:08
                        回复

                          在此背景下,559所同时开始了海军和陆军的可变式机体的设计工作,2001年以海军陆基战斗机歼15为原型的KBHJ-15完成设计,年底完成原型机,次年初上舰测试,正式于2003年服役,型号为VF-15;同年,以陆军航空兵的强-5攻击机为原型设计的BQ-5首飞,次年交付陆航部队,型号为VQ-5;与此同时开始了空军新一代可变式战斗机的设计工作。与以往的设计工作相比,这次虽然有557所的图纸支持,但大多数图纸不成熟,有的连风洞测试都没进行过,设计工作的展开很困难,后来为了兼顾太空战能力,最终选择了歼17(早期的歼17是作为第三代航天母舰舰载机设计的,后来VFJ-10服役,歼17的研发也就停留在了纸面上)为原型,研发代号为KBJ-17,2006年原型机首飞;在此之前,天军也要求新的可变式战斗机以替换老旧的VFJ-7H,同时也削减VFJ-10和VFJ-11的数量(毕竟VFJ-10和VFJ-11不是为太空战专门设计的,它们的消费大户分别是空军和海军,而KBJ-17是为空军设计的,虽然原型是航天战斗机,但改造成可变式战斗机后强调了大气圈性能,削弱了太空战性能),在此背景下,559修改了KBJ-17的设计图,新机体的代号为KBJ-18。
                          具体来说,就是在原有KBJ-17的基础上,拉长加宽了机身,使它的载弹量比KBJ-17多出30%,更换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将机翼的变掠角加大形成变前掠翼,强调了低空低速下A状态的格斗能力,最后完成的KBJ-18与KBJ-17有了很大的区别,后来定型时给了VF-19的型号。从某种意义上说,KBJ-17是一种划时代的机体,它是第一种采用变后掠翼的可变式战斗机(为了减少可变式战斗机的关节以及关节所带来的薄弱点,世界各国在KBJ-17之前设计的可变式战斗机都是固定翼的,而之所以KBJ-17设计成变后掠翼除了原型歼17是变后掠翼外则要归功于材料学的进步;另一个原因就是歼17最初是作为舰载机设计的,天军当时不愿意将舰载机的机翼折叠,那样会影响机翼的强度,因此才设计成变后掠翼),在它之后的可变式战斗机都加上了变掠翼,VF-19也不例外。


                          IP属地:四川15楼2013-07-29 20:08
                          回复

                            而VF-19则是一个另类。专门为太空战设计的它全长20.94米的机身(即使是在本位面超过20米长的战斗机也不多)仅次于CT-27(22.59米),如此庞大的机身是为了容纳它巨大的载弹量——VF-19拥有两个集束弹仓(位于肩部),两个旋转弹仓(A状态时位于侧腹部,G状态时位于腰部),正常情况下可以携带50枚空空导弹,10枚空地导弹,2枚空舰导弹,极端情况下可以去掉空地导弹,再带上10枚空舰导弹或者40枚空空导弹,如此强大的武装足够团灭一艘中型航母的全部舰载机——但得益于两台推力为1080KN的矿石反应堆,它的动作并不笨重,甚至可以跟CT-27一较高下,椭碟形的气动外形和前后变掠翼也为它的机动赢得了不少加分(但它的样子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局座说阵风是他见过的最丑的战斗机,那他一定没见过VF-19),以至于它成了其他国家设计师争先模仿的对象(虽然很多模仿成了四不像就是了)。
                            再回到KBJ-17上来。2006年原型机首飞后,引来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原因无他,每一种可变式战斗机的服役,都有可能导致力量天平的倾斜以及战术上的变化,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更何况它是以航天战斗机为原型设计的。KBJ-17于2007年正式服役,定型为VF-17,而它的第一个客户不是天天喊着要换装的空军,而是几十年都在用那么几种机型的天军。细数下来,天军到2007年接收VF-17之前,从1985年开始所使用的可变式战斗机不过是VFJ-7H、VFJ-10和VFJ-11三种,就连VF-15都因为天军考虑到作战环境而没有采购。而VF-17因为原型是航天战斗机的缘故,虽然在改造时削弱了太空战能力,但毕竟它的原型是为太空战专门设计的,俗话说,专业要对口,天军用了几十年的野路子也该尝点鲜了(在军委给天军配置VFJ-10时天军就有人为歼17的腰斩不满,但深空探索舰队都没说什么他们也只能憋着,直到2000年军委决定研发新一代可变式战斗机,天军里才有人提出专门为太空战设计一款新机型,在苦等了9年后等来了VF-19,也算是经历了一番苦难)。


                            IP属地:四川16楼2013-07-29 20:09
                            回复
                              2025-08-20 00:26: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话说楼主的文好久没更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7-29 21:04
                              回复